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从运营特性、列车及车辆特性、列车正点指标、系统总体性能以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介绍。
一、运营特性指标
1)最大速度(km/h)
最大速度是指列车在路线上运营时的最大车速。
2)列车最大密度(列/h)
列车最大密度是指在单位高峰小时内,某条线路上所开行的最大车辆数。它是反映列车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ρ为列车最大密度;φ为高峰小时内列车的发车频率。
3)单向客运能力(人次/h)
单向客运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轨道交通单方向所能够运输的乘客的总人数。它是反映轨道交通运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列车及车辆特性
1)列车周转时间θ列(min)
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列车在运营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其中包含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以及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 运为列车在运营线路上往返一次各区间运行时间之和(min);∑t 站为列车在运营线路上往返一次各中间站停站时间之和(min);∑t 折停为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min)。
2)运用车辆数N(辆、组)
运用车辆数是指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高峰为高峰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对);θ列为列车周转时间(min);m为平均每列车编成辆数(辆)。
上式也可写成:
式中:L为每列车内动车组组数(组)。
3)开行旅客列车数(列)
各种编组的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行驶一个单程,不论是全程运行还是小交路折返,均按一列计算。列车分别按全日、上行和下行开行列数计算。折返列车数按各折返站分别计算。
4)车辆平均日车公里S日(km)
车辆平均日车公里是指某一辆运用车在一日内平均走行的公里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日为车辆平均日车公里(km);∑NS日为所有车辆日走行公里总数(km);N为运用车辆数(辆)。
5)车辆的额定载客量
车辆的额定载客量是指车辆额定可以载客的最大值,额定载客量越大,车辆的运输能力也越大。该指标是反映车辆运输能力的主要指标。
三、列车正点指标
1)列车始发正点率(%)
列车始发正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正点发出的列车次数在发出列车总次数中所占的比重。列车始发正点率是反映系统工作和服务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保证列车始发正点,是保证按图行车的关键。始发正点率越大越好。
2)列车运行正点率(%)
列车运行正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正点到达到站的列车次数在到达列车总次数中所占的比重。
四、系统总体性能指标
1)线路隔离率
线路隔离率是指在一条线路上,隔离路段占全部线路的百分比,线路隔离率越高,对于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运行的安全越有利。
2)平均站间距
平均站间距是指轨道交通线路上平均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对不同的轨道交通方式而言,平均站间距相差是比较大的。
3)列车开行间隔时间(min)
列车开行间隔时间是指运营线路上前后运行两列车的时间间隔。开行间隔时间越小,旅客在站滞留时间越短,间隔越小旅客越方便。
五、安全指标
1)行车事故数(次)
列车在运营线路行驶过程中,由于有关人员工作差错、机械设备故障、外部因素影响等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或影响列车运行等情况均属于行车事故。行车事故包括一方责任、双方责任和无责任事故。
2)乘客伤亡事故件数(件)和乘客伤亡人数(人)
乘客伤亡事故件数(件)和乘客伤亡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本单位责任事故造成乘客死亡和受伤的事故件数和人数。
3)乘客伤亡事故发生率(%)
乘客伤亡事故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完成一亿人公里旅客周转量所发生的乘客伤亡事故件数。
六、经济指标
1)客运收入(元)
客运收入是指运送乘客的全部收入金额。
2)运营成本(元)
运营成本是指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相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3)客运费率
客运费率是指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所花费的车费与乘客的收入之间的比例,它反映客运票价的相对高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γ为客运费率;f票为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每10 km所支付的平均费用;f收为该地区的平均居民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