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街道在行政区划上属杭州市江干区。江干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是一个老城区,也是一个建设中的新城区,还是一个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江干区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历史上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皇城、南宋皇宫及六部官邸均在江干区境内。与此同时,江干区古时还曾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通商贸易口岸,有着“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美誉,为杭州“天堂”的美名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凯旋街道位于杭州城市的东部、江干区中部,东起新塘路、老景芳路、三新路,与四季青街道相连;南至庆春东路,与采荷街道接壤;西临贴沙河,与下城区隔河相望;北靠艮山西路、秋涛北路,与闸弄口街道、彭埠街道毗邻,地属杭州市未来中心城区之“西南文化商务区”(见图2-1)。
图2-1 凯旋街道区域图
凯旋街道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2月14日,杭州市革命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望江街道和望江派出所划分为两个街道和两个派出所的批复》,正式同意将江干区原望江街道划分为望江街道与凯旋街道。1980年3月13日,江干区革命委员会行文决定析出原望江街道人民新村、庆春门、向阳、商教、红星、水电、新建等7个居民区和省水电工程局、浙农大、省农业局3个家属委员会为凯旋街道管辖范围。此后,凯旋街道的筹备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展开。1980年7月,凯旋街道党委、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由此,凯旋街道的历史便随着改革开放的帷幕徐徐拉开。新千年伊始,江干区委、区政府把握杭州城市东扩,江干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成为杭州市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机遇,适时调整了凯旋、采荷、闸弄口等街道的行政区域。目前,凯旋街道辖区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整个凯旋街道以秋涛北路为中心线分为东西两片,西部片区管辖有华家池、金兰池、庆春门、庆和、南肖埠、凯西、金秋花园等7个社区,东部片管辖有景芳、景新、景湖、景秀、景昙、景华、景苑等7个社区(详见图2-1)。14个社区组成了一幅“新湖春景芳兰秀,南苑秋池庆凯华”的美丽图画,其中景湖社区的公园是全区最优美的社区公园之一。
从辖区人口构成来看,截至2016年6月,凯旋街道总人口7.2万(常住人口5.1万,非常住人口2.1万)。其中,有60周岁以上老人12810人,90周岁以上老人290人,100周岁以上老人9人,残疾人1027人。在凯旋街道下辖的14个社区中,有老旧社区9个,撤村建居社区1个,混合型社区(老旧小区+撤村建居小区)4个。由此可见,凯旋街道的人口构成极其复杂,且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困难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等社会治理难题。
进入新世纪,在杭州市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阔步前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江干区及其所辖的凯旋街道已然成为杭州“城市东扩”“决战东部”城市战略和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十二五”时期,在江干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整合、民生为先、文化引领”四项基本工作原则和“理念引领、队伍推进、自主运转、体系优化、载体驱动”五项基本工作方法,以理念建设引领团队文化,以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以载体建设提升工作实绩,推动凯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全面提升。
“十二五”时期,凯旋街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36.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9.4%,经常性收入实现31.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6.4%。2015年凯旋街道财政总收入为8.7亿元,同比增长13.7%。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凯旋街道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品质快速提升,社会环境保持和谐,辖区案件连续5年保持下降态势。区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设施全面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常态开展,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全面加强,“三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推进。正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快速发展,凯旋街道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浙江省文明街道、浙江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政法综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综治工作中心、杭州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杭州市信访“三无”街道、杭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100多项全国及省、市级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