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知识分子的缺位。人们大声地质问: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知识分子死亡了吗?利奥塔甚至写出了“知识分子坟墓”的绝句。这些问题其实是伴随着知识分子精神的式微而产生的。曾经作为精神象征的知识分子在当今时代日益远去。弗兰克·富里迪说当今的知识分子已经从“强大的主人公”变成了“迷失的灵魂”。“政治上的冷漠,思想上的被动,对社会事务毫不在意,更关心经济保障,全部精力都放在个人保障之上”[6],这些曾经用来描绘英国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沉默一代”的年轻人的词语,拿来用在今天的知识分子身上,似乎一点都不为过。在世俗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精神也发生了蜕变。
(一)责任使命的背弃
社会学家科塞曾指出,知识分子是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总是力图超越眼前的具体事情以深入到更具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之中,表现出对于公平、正义、道德等普遍性价值的执着关怀。中国的知识分子也一直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并曾有过不俗的表现。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巨变,对知识分子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商业社会,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和社会尊严受到世俗的严峻挑战,他们被迅速地边缘化。经济的困窘、权势的压力直接而具体,在经历痛苦的挣扎以后,他们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或投身商海,或通过知识换取财富寻求各种赚钱的机会。实利原则、功利主义取代了原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被市民意识取代,房子、车子、票子等日常生活的琐碎代替了过去的宏大历史;“独立人格”缺失的痛楚也没有了过去史诗般的意义。在经历了尴尬、困惑、落寞、痛苦和焦灼的精神境地以后,知识分子沉重起身,面对整个社会的逐利浪潮,他们也毅然加入了这个行列,而曾坐在思想和价值层面主席台前的知识分子于是成了缺席者。
班达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身背十字架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致力于超越的价值活动,守护着人性中极为珍贵的价值与尊严,坚守着正义与道德。他曾对他所处时期的知识分子向罪恶妥协、向权贵献媚、放弃传统的价值操守、背弃自身的价值判断,予以激烈的批判,并称之为知识分子的背叛。与班达所批判的一样,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背叛了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利益的重新分化,知识精英成为继经济精英后的又一重要获利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平和正义在赢者通吃的时代被无情践踏时,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良知充满期待。但现实的情况是:原本应成为公众利益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此时却成了集团利益的代言人,工人和农民的利益被迅速边缘化。知识分子背弃了应该坚守的价值和道德的使命,在权力与资本的双重压力和诱惑面前,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思想追求。[7]
(二)批判精神的衰弱
“批判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本质,是知识分子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判断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基本依据,因此知识界一直把批判精神视为其理想性格。”[8]萨义德曾非常直白地表述,知识分子是“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人,对他而言,不管世间权势如何庞大、壮观,都是可以批评、直截了当地责难的”[9]。霍夫斯塔特认为,作为一个阶层,一个单独的政治力量,知识分子这个词本身就是以其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异议为特征的。然而,在利益复杂纷争的当代社会,作为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品质,其批判精神却在不断衰弱。西方思想家甚至感叹:真正有独立思想,具有批判精神,为社会未来发展呕心沥血的知识分子几乎已经绝迹。真正的知识分子在逐渐消亡,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也在不断淡化。
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也在不断上演。随着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体制化和官僚化,体制内的种种限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批判空间,专业化的技术主义倾向则让知识分子彻底淹没在技术上的细枝末节里而丢失了社会批判精神。为了不显得太政治化和具有争议性而影响自己的上升空间,为了不破坏团结、不逾越公认的范式以获得体制内的资助,为了促销自己以让自己具有市场,为了维护本集团或者自身的利益,等等,知识分子由崇高向世俗迅速下滑,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也迅速弱化。[10]
(三)道德人格的缺失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非常丰富的道德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设立了诸多的道德范畴和评价准则,用以激励和规范人们道德人格的建立,从容中道的谦谦君子即是儒者的首推。这些传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士人和知识分子。人们对五四全盘反传统浪潮的误读,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士人与知识分子传统的抛弃与否认,失去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也随之被动地抛离了曾经的道德理想与责任意识。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短暂的知识分子的春天后,受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影响,商业文化迅速崛起,经济实利主义和效率至上的原则成为社会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不断侵袭人民大众的思想,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无情的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迅速滑坡。
当市场的价值原则被愈来愈多的普通大众所认同和推崇,体面的知识分子身份日益在金钱面前失去了价值,没有坚固的价值理念的知识分子容易坠入迷茫,陷于人格坚守与跻身世俗的两难境地中,部分缺少道德自律和崇高信念的知识分子也会日益陷入利益至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中来。随着利益、效率、交换日益成为主导价值体系时,一些原本固守传统文化价值立场的知识分子在饱受现实的折磨时,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人格姿态,渐渐放弃了崇高和伟大的道德理想,回归到现实物质生活中来,以谋求个人的富足生活,而传统知识分子身上应有的道义和责任则逐渐被遗忘。正如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所言:这些知识分子对以物质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由最初的不适应、痛苦挣扎,到逐渐认可、习以为常,实现了价值取向的重大转移。至此,在物质利益的驱使和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知识分子背离其责任使命与道德操守,在权力与金钱的双重压制下常常会脱离了现实和人民的真正需要,丢弃其“公众代言人”的身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者沦落为维护特权使者。知识分子道德缺失的负面案例成为各大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授抄袭、嫖娼、心理失衡扭曲以及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道德人格的缺失将知识分子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成为被人们批判的焦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