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汽车时代,汽车无论是在外形、性能还是颜色上,都发展变化很快,汽车外形演变的每一个时期都在不断地开拓着汽车新的造型,除了使汽车性能得以提升,同时也是汽车美学的发展。
汽车产品的多样化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1973年是世界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段。20世纪50年代,美国汽车业界已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鼎立的局面,并且以压倒性的优势雄居世界汽车市场。同时期的欧洲厂商也开始实行“量产化”,另外,欧洲厂商具有卓越的产品设计性能,从而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跑车,转而销往美国,从而出现欧美两霸并存的局面。
1948年,美国独占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大量石油使汽车燃料和生产汽车所需电力及各类材料得到低价充分供应,美国不但有充足的汽油供燃用,且汽油价格低和汽油税低。厂家生产高档车利润丰厚,促进了美国轿车大型与豪华,小型发动机达到3.2 L,大者超过7 L。自动变速、助力制动、动力转向和车身与底盘成一体的结构已普及,大型尾翼、多款镀铬件和优质涂料把汽车打造得光亮夺目。汽车耐用期已增到10年,但崇尚消费的美国平均3年换新车成为社会规范,各厂家纷纷以产品换型、变更式样,用大型、大马力、高操纵性形成的高价格化获取最大限度利润。这一时期,出现了搭载大排量V8发动机、具有强劲马力、外形富有肌肉感的各式跑车——美国肌肉车型,美国人称其为“Muscle Car”,如雪佛兰科迈罗(Camaro),道奇挑战者(Dodge Challenger,图2-5)以及福特野马(Mustang),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极其盛行并受到人们追捧。
图2-5 1970年道奇挑战者(Dodge Challenger)
欧洲燃油不充分,油税也高,战后经济复兴中重点发展了小型车。欧洲汽车厂商改进国内生产的产品,以适应各国大不相同的市场情况。如意大利,国民收入低,燃料税率高,人们集中在街道狭窄、停车条件受限制的古老城市。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导致消费者需求集中在小型汽车。在瑞典,燃料税低,国民收入高,城市人口密度小,冬天的驾驶条件恶劣,消费者要求大而耐寒的车辆,耗费更多的燃料也在所不惜。当时的许多欧洲制造商也在寻求对不同设计要求的多样化技术答案。有的偏爱功率大的发动机,有的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气缸,有的使用后置式发动机,也有的集中研究前悬挂式发动机和后轮驱动。竞争的领域不仅表现在组合车身的设计上,连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设计也在里面。
欧洲汽车设计轻巧,各具特色又省油,已成为主要的出口工业品,名品有德国的甲壳虫,英国的希尔曼、莫利斯,法国的雷诺(图2-7),意大利的菲亚特。各国普遍实行大量生产方式。20世纪60年代英国奥斯汀迷你牌小型车(图2-6)采用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结构,使之占用空间更小,车子更紧凑,这一开山之作几乎成为当代轿车的标准设计方式。
图2-6 英国的迷你微型轿车
图2-7 雷诺
欧洲还发展了许多款跑车,如英国的捷豹和奥斯汀·希利,德国的保时捷和奔驰,意大利的菲亚特和阿尔法·罗密欧,这类车行驶性能优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奔驰300SL为更好地参加比赛,采用了如柴油机供油式的汽油喷射,捷豹C型跑车采用了盘式制动器,到20世纪70年代,前轮盘式制动器成为轿车的标准配置,欧洲的跑车主要出口美国。
日本的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故主要发展了省油的小型车和柴油商用车。日本引进欧美先进产品和制造技术,把美国管理技术融合为日本方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整合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形成系列化协作配套体系,推行大量生产和装备持续现代化。1963年丰田汽车公司全面推行把工件号、数量、时间、工程和用途等指令计入看板,实现了精益的生产方式,这是组织汽车生产的又一重要技术进步。日本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产品出口,参加世界汽车拉力赛促进了汽车水平的提高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1973年日本出口汽车达到200万辆,其中轿车145万辆。
【竞赛题】
(1)1973年是世界汽车发展的_________时段。
(2)20世纪______年代,美国汽车业界已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鼎立的局面。
(3)1973年日本出口汽车达到_______万辆,其中轿车145万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