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里人的“及时雨”

村里人的“及时雨”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朱立杨冯存虎,回族,1963年10月出生,1998年11月入党,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市、县劳动模范。2015年12月18日,在冯存虎家门口转了好几圈,感谢的话背熟了,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村民冯存珍踏进了大门。冯存珍还钱,又被拒绝了。如今,他已连续担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的红旗村党组织软弱瘫痪。与此同时,冯存虎主动联系县上相关部门,以集中供养、安置就业、社会救助等方式妥善安置特殊人群。
村里人的“及时雨”_点赞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冯存虎_点赞百名好支书

文◎朱立杨

【人物名片】

冯存虎,回族,1963年10月出生,1998年11月入党,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市、县劳动模范。

2015年12月18日,在冯存虎家门口转了好几圈,感谢的话背熟了,隆德县杨河乡红旗村村民冯存珍踏进了大门。

和前两年一样,冯支书笑脸相迎,清茶奉上,却死活不收借出去的3万元。

“你产业刚复兴,没挣多少钱,再买几头牛。”瞧,拒绝的理由都跟之前一样。

2008年,养牛发家的冯存珍因不懂市场规律在经营上栽了跟头。从杨河乡最早引进国外品种的养牛大户变成家徒四壁的贫困户,他极度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冯支书决心医好冯存珍的“心病”,帮冯存珍争取牛棚圈舍补助金,办理妇女创业贷款,为冯家盖牛棚、修建青贮池。

贷款打到冯存珍账上了,他却没买牛,大兴土木盖了间128平方米的大房,理由是“房子小会被别人笑话”。这一折腾,他媳妇气得收拾行李跑到新疆去了。

从那天起,冯存珍睡在炕上,谁也不见。冯支书自掏腰包借给冯存珍3万元,帮他买了台大型拖拉机,“盯”着他在春秋覆膜时出工挣钱。

有了东山再起的“第一桶金”,冯存珍一年挣了4万元。2013年,他还钱给支书,被拒绝了。

2014年,媳妇在乡领导和支书的劝说下回了家,两口子一起养牛,日子越过越红火。冯存珍还钱,又被拒绝了。

想起这些往事,冯存珍紧紧握住冯存虎的手:“家里现在好了,钱你必须收下!”

拗不过来者,冯支书最终收下了钱。

两天后,冯存珍喂料时发现牛棚多了两头基础母牛。

“支书牵来的,说是生牛犊后还给他,小牛留给咱,吃的草料算3万元的利息。”冯存珍的媳妇说。

“让乡亲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承诺兑现不了,我自行下台。”2001年,38岁的冯存虎上任时立下军令状。如今,他已连续担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

2001年的红旗村党组织软弱瘫痪。困境中,冯存虎在返乡青年、种养大户中培养发展了一批有文化、能致富的青年党员。

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带动,他引领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党群共富活动,红旗村一年一个样,步入发展快车道。

2008年,村上成立了隆德县第一家合作社——惠民农机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升级为公司,注册资金36万元,购进各种大型农机具80台(套)。

2014年,红旗村党支部推动“党群共富联合体一站式服务”发展模式,每名党员“点对点”帮扶5~6户农户发展养牛业。当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7895 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 1696 元;2015年则达到 9800元以上。

520户养牛户发家致富,无能力发展产业的56户139人也不能掉队。党员养殖大户流转这批人的土地,为他们代养基础母牛两头,保障其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冯存虎主动联系县上相关部门,以集中供养、安置就业、社会救助等方式妥善安置特殊人群。

村民冯文清一家4口人住在破旧老屋内,妻子卧病在床,两个孩子还小。冯存虎为他筹集 1万元,联系村民帮他修建了新房。

村民马金平年老多病,靠政府补贴生活。冯存虎探访时总会给老人家手中塞些生活费,老马赞叹道:“我姓马,冯支书姓冯,多了两点是‘及时雨’,他不是亲人赛亲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