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找到了执政的话语权。从执政党的角度看,基层是执政之基;从社会建设角度看,基层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微观基础;从政府治理角度看,基层是政府释放权力的落脚点与重点。捍卫基层,是捍卫社会的微观基础和主体地位;捍卫基层,也是捍卫执政的根基;捍卫基层,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才有基石。一句话,只有捍卫基层和完善基层,才有‘小政府,大社会’的可能和基础,才有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这是时任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在《捍卫基层》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无独有偶,201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南海调研探索“建立直接联系群众机制”的时候,明确提出:“我们党一直讲联系群众,可是各级都来联系群众是做不到的,但又必须把所有的群众都联系到。”他为此提出的要求是:一是直线联系群众,二是联系所有群众,“就是他来找我,要找得到人,然后转过来我也可以找到他。我要的就是直接联系群众,就是全覆盖,最终就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加强执政的基础”。
系列社区报的“市民议事厅”项目的启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始于政府部门与一个地方媒体的共同自觉行为:提供一个平台,让基层的声音直通政府,构建官民互信的双向社会关系,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问题。
我们的理念是,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并不只有找政府、找领导这一个途径,也不能仅仅是在出了问题后才去想办法解决。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舆情监控能力,利用媒体记者与社区居民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方法,及早发现问题,就地沟通化解。确实无法通过互相沟通达到效果的,还可以通过内参形式及早报告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情况。
2012年10月16日,珠江时报社与南海区委宣传部、南海区民政局以及罗村社会管理处合作试点,在南海区罗村罗湖社区设立“市民议事厅”,围绕居民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起“话事”。这也是全市首个入驻村居的议事厅。
三年多来,系列社区报先后在桂城、狮山、九江、大沥等镇(街)启动了“市民议事厅”项目,共组织了100多期话题讨论,讨论的话题大到中国梦,小到小区卫生、停车位等,通过各方共议,部门协调、媒体跟进等方式将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反响热烈。“市民议事厅”因此成为南海区政府与系列社区报共同打造的一个推动基层自治,有效补充直联制探索的样本和具体行动。
2013年1月6日,南海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提出,要推广“市民议事厅”模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2013年1月15日,《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市民议事厅”等交流平台,推动社会治理从政府单向决策向政民双向互动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