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品质提升研究

建设品质提升研究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戈壁明珠二、嘉峪关市城市建设的提升策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嘉峪关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结合之前城市建设实践,嘉峪关应当在“一带一路”、在甘肃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转型发展”的机遇面前,从硬件、软件设施上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一直以来,嘉峪关以现代化区域中心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
建设品质提升研究_嘉峪关转型发展研究

第四章 建设品质提升研究


城市建设品质是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平台的重要作用。城市中各种物质体型硬件环境与精神文化、行为心理、意识特征等软件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品质,其中以城市建设为主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

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完善的过程。[1]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形态,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建设举措,协调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实现科学发展、人文发展。随着现代宜居、宜游城市发展理念的兴起,城市建设逐渐偏向自然生态环境等地理条件优越的区域和方向,城市建设正一步步向城市筑造的本意回归。衡量一座城市的建设品质主要有五个方面:城市的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布局、城市的主要建筑物、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中的老建筑保护与再生等。

(一)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中心,一个城市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示人,是一个城市规划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个具有高品质空间的城市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凝聚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的集体智慧。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建筑与环境、城市单体与群体、城市街道与地下设施、地上与空中、人流与车流以及近期、中长期和远期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城市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要综合考虑功能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仅要体现景观艺术水平,同时也要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城市设计要有全局观念、承前启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设计原则。城市建设需要从总体到局部甚至细部的设计规划,要在高度和体量上有要求,在风格上有特色,共同打造优美的城市整体形象,为城市的建筑品质打下基础、做好保障。

(二)色彩布局的协调性。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的。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城市某个片断范围内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色彩的总和,是城市实体要素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相对综合的、整体的色彩面貌。[2]城市是城市文化的符号化表现,而城市色彩是这种文化的独特语言。城市色彩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主要建筑、集群建筑集中展现,是城市的表情与性格。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成熟,城市色彩应该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在众多城市群中,热烈奔放与低沉隽永并存、激情洋溢与绵软悠远共生的城市色彩往往让人印象深刻。

(三)城市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一门艺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的建筑物。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建筑是城市的主角,典型的城市以自己特有的建筑物而著名,比如台北的101大厦、上海的金融大厦、北京的天安门等等。这些著名的建筑也被称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地标”。城市标志性建筑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人们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它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最具代表性和最为独特的面部特征,是城市建设中最具个性化的组成部分。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性。城市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标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包括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其中,工程性基础设施主要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防灾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它决定了城市容量,是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与文明程度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水平决定着城市的长远发展。

(五)老建筑保护的传承性。城市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遗产与老建筑的保护。老建筑作为城市的独特组成部分,它虽破旧但存满时间和事件,是城市生动直观的博物馆。老建筑代表了城市特定场所特有的时代精神,是城市色彩与城市风貌的背景与基调,比具有浓重商业色彩的现代商务建筑更能引起人们的认同感,是城市的品牌与标签。城市应该为老建筑留下足够的位置,将承载历史的老建筑保留、再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营造出真正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戈壁明珠

二、嘉峪关市城市建设的提升策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嘉峪关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结合之前城市建设实践,嘉峪关应当在“一带一路”、在甘肃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转型发展”的机遇面前,从硬件、软件设施上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一)城市建设定位应更高更远。一直以来,嘉峪关以现代化区域中心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应当把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放在新丝绸之路的大格局中来推进,以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嘉峪关的城市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拥有向西开放的基础条件,应当把面向丝路沿线国家、面向世界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目标,树立国际化理念,用国际视野、标准规划建设城市,聘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参与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将嘉峪关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城市。

(二)城市建设需南北协调推进。嘉峪关目前的总体格局是人口“北多南少”、住房“北紧南松”。由于嘉北是比较老的工业园区,人口大多集中在这里;新开发的南市区住房、基础设施正在配套阶段,人口稀少,活动场所比较宽裕,生态绿化等条件较好,但是安土重迁的观念使得人口依然聚集在北部,造成嘉峪关市南北发展不平衡。随着全市棚户区改造,城北老城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将进一步完善,加强南市区的商业配套,采取适当的鼓励、引导性政策,带动南市区经济文化发展,使南北市区整体协调发展。

(三)打造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现代标志性建筑。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所有建筑的主角,它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同时体现地理区域优势,标志性建筑的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目前,嘉峪关拥有气象塔、嘉峪关大剧院等地方标志性建筑,但能够代表嘉峪关特色的、形象更加鲜明夺目的标志性建筑还较为缺乏。在当前的快节奏发展与生活旋律之下,标志性建筑代表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嘉峪关应当在后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中,注重考虑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方性标志建筑的布局与建设。

(四)城市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老建筑与遗产遗址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容貌日新月异,崭新的建筑层出不穷,很多老建筑被拆迁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现代化的高楼千篇一律,不能从本源上代表城市的真正面孔与性情,老建筑的保留、改造、再生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关键所在。城市中埋藏着前人的足迹,印刻着时代的记忆,只有将老建筑的改造、再生与城市意象的形成连接起来,城市才有特点,否则,城市将失去个性,失去自身的魅力,走向趋同。老建筑再生是用恰当的手法使老建筑再度得到新生命,重新焕发活力,满足当代人对其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心理和审美需求。[3]嘉峪关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对老建筑采取必要的保留、改造和再生,实现老建筑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和谐共存,保留其作为历史文化载体与多样文化集合体的功能,增强其可读性,保护城市的文脉,重拾历史记忆,让老建筑从时空的维度和历史的厚度两方面提升城市综合品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嘉峪关的名片,嘉峪关关城的保护毋庸置疑。同时,要看到见证嘉峪关成长的其他建筑,例如,建市之前,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建设初期的职工住房,即建林街平房等老建筑,也是嘉峪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强度的房地产开发和街道改造面前,这些具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应当被适度保存。土黄色的平房铭记着当年在这片戈壁上,开路先锋战天斗地的艰苦身影,诉说着冰天雪地里开矿建炉的故事以及当时生活居住条件的艰苦。这些老建筑代表了嘉峪关城市的成长过程,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应当予以考虑保留。

夕照雄关

雄关初雪

高炉之夜

嘉酒风电高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生产线

三、嘉峪关市城市建设的着力重点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嘉峪关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嘉峪关的城市建设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秉承可持续、高品质的发展定位,着力加快城市建设。

(一)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中心问题是城市用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就嘉峪关而言,应当坚持相互协调、各得其所的原则,根据城市内部土地的特点进行协调和结合,把城市用地分为若干个各具不同职能作用的地域空间,把各个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具体来说,嘉峪关城市规划要形成“一心、两轴、五片”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嘉峪关中心城区,作为市域发展的引擎,中心城区要起到带动全市市域发展的作用,就要加快打造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嘉峪关城市功能的整体升级,并引领城市整体发展。两轴:依托道路、水系,构建城市综合发展轴,依托连霍高速、国道G312、酒嘉快速路、兰新路等,形成区域衔接的城市综合发展轴线。滨河发展轴:依托讨赖河,对接区域生态、景观开放型空间体系,打造滨河发展轴线。五片:强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培育区域公用设施发展基地,打造城乡统筹示范点,构建长城遗产保护发展片区、区域新能源发展片区、冶金制造业发展片区、新城城乡统筹发展片区、文殊城乡统筹发展片区共五大片区。长城遗产保护发展片区,主要结合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建设,进一步明确嘉峪关关城和西城保护,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区域新能源发展片区,主要依托光伏发电产业,在市域西南打造嘉峪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示范区。冶金制造业发展片区,主要在市域西北打造以有色金属、不锈钢深加工等冶金新材料为主体的区域产业发展基地。新城城乡统筹发展片区,主要是深入推进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市域东北构建新城城乡统筹片区。文殊城乡统筹发展片区,主要是依托现状文殊镇,深入推进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结合旅游、特色种植,在市域东南构建文殊城乡统筹片区。按照这个框架,应该把握好几个原则:

1.主次明确,各功能区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嘉峪关是工业主导型城市,城市用地偏重于工业用地。工业生产容易产生废水、垃圾和工业废物,工业园区和城市居民生活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用来保护居住环境,防止工业企业对居住区的干扰和污染。在布置有烟尘、有害气体、污水、噪声、放射线的工业时,要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间距。嘉峪关的工业区大都分布在市区北部,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的嘉峪关会受东北风的影响,将工业园区产生的有害气体扩散到城市居民居住区,应结合棚户区改造及南市区开发建设等措施,加快城北老城区建设。

2.城乡结合,处理好市区与郊区的关系。嘉峪关市下辖三个区,分别是长城区、镜铁区和雄关区,这三个区下面又各自下辖新城镇、文殊镇和峪泉镇。近年来,嘉峪关倡导发展有机农业,这样既可以解决下岗职工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嘉峪关市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城市和乡村的优化结合、统一规划,可以避免城市总体规划与功能陷入孤立和局部的困境之中,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留有余地,处理好各规划之间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都是阶段性的,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为实现总体规划的连续性、顺序性,前一期建设应该为下一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妥善处理各项规划阶段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功能组织中,要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政策措施的修正和变更及其他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要求城市在规划过程中要有应变能力和相应的措施。外部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城市内部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能忽视这种弹性,要使各个规划阶段之间协同发展。嘉峪关的发展,既要有短期的战略目标,也要进行长期规划,不能取之无度。城市中某些功能用地,近期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要加强控制管理,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开发建设。

(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前提,也是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在具体范畴中,城市发展空间既包括横向的城市占地范围,也包括纵向的城市内部布局优化。当前,嘉峪关的发展空间受国家土地规划红线的限制,在地理范畴上难以突破,因此,城市发展空间主要应在现有区域上进行内部优化。

1.注重整体协调发展。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嘉峪关北市区应注重基础设施改造,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南市区应加快文化旅游、会展经济发展,使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随着方特欢乐世界开园和市酒钢三中新校区整体搬迁,南市区已经逐步成为嘉峪关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窗口。此外,现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南市区发展的需要,应当加快土地平整和生态绿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各类商业综合体和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进商业业态和新业态项目,大力发展休闲消费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和完备的功能区,把南市区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区。

2.注重拓展城市人文空间。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艺术交流场所等是城市人文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们为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提供重要场所,是居民进行社会活动最频繁的地方。目前,嘉峪关城市人文空间既有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一级活动中心,也有为各区服务的区一级服务中心,还有为居住小区服务的小区中心。嘉峪关市一级活动中心有东湖公园、南湖公园和迎宾湖公园三个,可供全市的居民进行晨练、健身和休闲娱乐。在不同小区内,相关的体育设施和公共场所,可供居民进行锻炼和休闲。嘉峪关城市建设要实现城市活动的多样化,就要在现有基础上,增添更多能够增强居民体质和提高人们娱乐活动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

雄关广场

3.建设历史性文化广场。历史性文化广场就是具有一定历史、并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修缮和重新赋予意义的文化广场。城市化建筑广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打上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烙印。嘉峪关雄关广场就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一个文化广场,在节假日,嘉峪关城市居民集中到雄关广场,欣赏由民间艺术团体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节目,成了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嘉峪关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广场,为嘉峪关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这也是城市建筑艺术的体现。

(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感测、分析,从而对环保、生态、民生、安全和生产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未来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建设与管理需要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伴随互联网、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嘉峪关创建和实现智慧城市,既要引进先进技术,也要实现人的参与,通过综合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

1.加快硬件设施的投入。嘉峪关建设智慧城市,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文化、医疗和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的内容。比如,要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将嘉峪关的文化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让嘉峪关所拥有的文化财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2.建设覆盖全市的网络通信系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促使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嘉峪关建设智慧城市,应当规划设置通信管线综合管沟,以解决电信单位各自为阵、重复建设的问题,减少道路的开挖对交通和百姓生活的影响。对于直埋敷设段,应当规划预留国防、移动、联通等地下光缆通信管道。通信管线综合规划应依据各专项管道规划,统筹考虑各项通信事业的发展,主要是近、中期的规划,既考虑长期发展的一定余地,同时也考虑满足各网络公司业务发展和竞争经营体制需要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为电力、公安、交通监控等其他专网需要留有备用余地。

【注释】

[1]〔奥〕卡米诺·西特著,仲德崑译:《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晁明春:《我们的城市应该是什么色彩》,大众日报,2013-02-20。

[3]马庆峰、陈刚:《论老建筑再生与城市空间品质的塑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2卷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