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嘉峪关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由嘉峪关文旅集团和深圳华强投资的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从五月一日开园以来,在省内乃至西北甚至全国名气急剧上升,已成为嘉峪关旅游的重要品牌,带动了旅游业以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方特”带动上半年全市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倍,旅游总收入增长26.31%,旅游人数增长33.31%,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0.1%,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7.7%。
2011年11月18日,投资概算20.3亿元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拉开了序幕……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是三大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在实施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项目基础上,以真实完整地保护嘉峪关的全部遗产价值为根本目的,做到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地方社会发展统筹协调。项目核心展示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批复总投资11.47亿元。目前,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完工,区域内环境整治、园林绿化等工程已同步实施,预计于2017年完成全部规划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嘉峪关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全面提升遗产监测管理和展示服务水平,带动周边区域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嘉峪关文化遗产价值的可持续合理利用。
(摘自嘉峪关日报)
专家点评:
山水巍巍 文质彬彬——嘉峪关市文化旅游发展印象
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我多次去过河西、到过嘉峪关。无论是乘飞机在空中俯瞰,还是高铁疾驰而至,每每靠近嘉峪关,总是远远就嗅到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徜徉在曾经胡风汉韵交织的街市之间、山水之畔,消受着纯正烤羊肉的劲爽,聆听着略带西域粗犷气息的普通话,总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包围着你,督促你去思考这座城市的魅力与个性所在。我总结,嘉峪关就是个“特别”的地方,这“特”既体现在她自然风光的雄浑壮美,也体现在她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更体现在文化旅游的深厚潜力。无论你是初至还是重来,感受着这里祁连雪山远耸的天地境界、势压陇云的巍峨关城、精心营造的河湖风光,一定能在丝路的高天厚土和大漠的落日余晖里,清晰看到古老生命的刻度、体验到历史文化的深度、领略现代旅游发展的炽热温度。
徜徉在雄关大地,处处皆是美景,面面自有大观,无处不显风情。在这里,无论何时你都绕不开祁连山,躲不开它强大的气息包围。在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中,蕴藏了巨大的固体水库,孕育了讨赖河水和草湖湿地两大天然水域,与黑山水库、东湖、南湖等星罗棋布的人工湖共同构成了城市之肾。在这里,你可尽情领略祁连山脉与大漠戈壁的雄浑壮美,天然湿地与人工湖泊的宁静优美,历史人文景观与山水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古代文物建筑遗址与现代文化科技设施的浑然一体,仔细品咂嘉峪关“山似英雄水美人”的山水文化审美大观和熔铸古今、畅通新旧的卓绝历史情怀。
嘉峪关以关而名的历史有640余年,这里作为丝路古道的咽喉,吸引少数民族英豪在这里纵横驰骋的历史,则足有千年之久。远至汉唐,这里就是联通西域内外、驿站往来和军事战略的重镇。在危崖高耸、流水潺潺的黑山中,蕴藏着古人拙朴无华、直抒胸臆的石刻岩画,充满了古老的情怀与智慧。我常常想,在那样久远的时代,在这样辽阔的大地,仅仅是坐下来休憩,哪里都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以至于顺手磋磨、刻石成画、象形赋彩。在市区东北被胡杨区隔成块状的戈壁上,有深藏地下的距今千年之久的魏晋壁画墓,内藏的砖画简括圆融、笔力疏朗、颜色深沉,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其中一幅驿使图因其造型准确、神态飞扬、气势逼人,被选作中国邮政的标志。就嘉峪关而言,她的气质在那个遥远时代就已经通过那些部落神职或无名智者的几笔勾勒,得以自立、阐释和传承。
历史走到明朝,安徽人冯胜无疑是嘉峪关在她的历史中遇见的一个贵人、一个智者和一个启示者。自江南之地来到北方之域,能够在多少代英雄人物打马走过的地方,一眼看出其风水、地理、格局之紧要,心中勾勒出控扼丝路咽喉的一张大地图,其见识与谋略自不待言。一座关城的修筑,定下了一座城市的格局,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叙事,足为千年丝路做一总结和浓缩。站在雄关的城楼上望月,芦花深处传来阵阵雁鸣。我常想,60年前来到这里的第一代新中国建设者,朝看山、暮见关,也许是艰苦奋斗中的一点格外恩赐吧。正是他们的极大付出,赋予了这座城市第二次生命,也就自此完整建立了这座城市文化自立的特殊品格。
就我了解所及,新时期以来,历届嘉峪关的建设者与管理者都将文化旅游作为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特色,一代代的实干与付出,终结今日之繁果。我想,如果一座城市能够将自己祖先遗留的古物之保护,将身处的环境之优化,当作他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当作他们引领发展的重大战略,足见其有着文化之良知、发展之良计、远见之良谋。
这些成绩,如果需要概括、可以总结的话,我很愿意将之称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嘉峪关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新旧一体、多元组合、文化引领和体制保障,正是借助优势、发展特色,才形成了嘉峪关文化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好局面。
在这里,我集中说说“新旧一体”。我认为,这是嘉峪关市文化旅游发展在关城为主基础上的一次大创新、一个大突破。这个突破就是方特欢乐世界项目的引进实施,她的横空出世,完全改变了嘉峪关市旅游业的版图。没有方特欢乐世界之前的嘉峪关旅游业,仅仅就是嘉峪塬上那座矗立了640年之久的明代关城,其作为明长城的起首,早已驰名中外,有着恒久不迁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视野冲击力。其文化价值,尤其是现代的旅游业价值,不仅在全省乃至全国和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遗存。随着方特欢乐世界的引进,实现了嘉峪关旅游业的“比翼齐飞”,体验、互动、娱乐为特色的旅游业经营模式,填补了嘉峪关旅游的空白,补齐了嘉峪关旅游的短板,与关城一道形成了一新一旧、南北对望的旅游业新格局。那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可以在关城留恋之后,来一趟奇幻之旅,让古之悠思在高科技体验中沉淀;可以在方特尽兴之余,走一段厚重的文化之路,让久困世事之笼的心情在重楼危关中消散。文化寻根之旅和体验放松之游相结合,整体提升了嘉峪关旅游的品质,形成了新旧互补、新旧一体的全新格局。我还了解到,嘉峪关市在关城对面规划的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到了该园落成之时,嘉峪关旅游的“三足鼎立”将更为稳固、坚如磐石。
嘉峪关除了挖掘关城这个最有历史份量与文化价值的品牌、方特欢乐世界这个最具活力与时尚的品牌外,在开发其他景点上也是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围绕天下第一墩和讨赖河大峡谷打造的全新景区,是嘉峪关市开发旅游资源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我也了解到,当地正在积极就讨赖河大峡谷申请国家地质公园的认定,如果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那么对嘉峪关市的旅游业又是一大福音。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一直以来有个想法,就是嘉峪关不仅应当发挥关城文化旅游的优势和方特体验旅游的特色,而且,应该永远要保持大漠旅游、西域揽胜和丝路寻奇的魅力,如果在这一点上认识不清或工作不足,对嘉峪关的旅游业长远发展都是一种遗憾。
作为一直以来关注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者,我认为,嘉峪关旅游还有一张好牌,那就是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湿地在古代的西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心和焦点之一。尤其是其秋水共大漠一色、芦苇与胡杨共生、长河与落日相辉的画面,光想想都是一种震撼、一种享受。嘉峪关新城湿地作为嘉酒地区重要的生态资源,其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认识。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尤其可以让在嘉峪关感受大漠关城和科技之旅后,再在水畔柳岸和微波荡漾中,体验嘉峪关的另一种大美,使嘉峪关旅游既可发思古之幽情、享受体验之梦幻,也可摆脱俗务之牵绊,在莺飞草长中、在绿水拍岸里,寻一方蕴藉心志、收拾心绪、平和心情的所在。
其实,我对嘉峪关旅游业历史古迹、现代体验和自然风光“三大件”的关注,都围绕着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期许。那就是嘉峪关旅游必须突出文化引领这个关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圣人斯言与旅游若合符契。关城是明王朝羁縻西域、开疆拓土的标志,它不是守成的古迹,而是历久弥新的宣示,宣示的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精神。无论是方特欢乐世界,还是正在兴建之中的丝博园项目,还是渐具规模的观礼古镇,不应仅仅定位于一个娱乐和旅游项目,而应定位在传播丝路文化和文明的高度,惟其如此才可在较长的生命周期里,发挥作用、吸引游客、展示风采。没有文化含量和文明塑造功能的旅游注定没有灵魂,也就没有价值。我们发展旅游业,说小了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要,说大了是完善人格、健全文明的必须。登高以自广、远游而高志、交流而健旺,在这个意义上,发展旅游是培养成熟之人格、健全城市之品格、提升文明之性格的必由之途。
我还要说说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小的挑战,需要嘉峪关旅游相关人士思考和重视。比如,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尚未形成规模,未来可以在魏晋画像砖工艺品、祁连玉石、戈壁砾石等开发上多花功夫。再比如,长城博物馆、城市博物馆、气象博物馆等馆藏丰富、体验新颖,大剧院、体育场等现代建筑代表了甘肃省公共建筑设施的一流水平,酒钢和紫轩葡萄酒庄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和农业观光条件得天独厚,这些资源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同时,由于嘉峪关旅游的季节性很强,未来如何提升这些景点冬季旅游的吸引力,不因季节更替而出现明显的大起大落,是一篇大文章,这不仅需要“两园一关”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更要加大在营销、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融合与互促。此外,要保证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在建筑风貌、总体布局等方面,既与关城的历史价值和视野格局保持一致,也要重视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的完美融合,保证文化遗产公园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
雄关晨曲
我还了解到,近年来嘉峪关在发展旅游业上,不仅在“硬件”上多有大手笔,在“软件”建设上也是不遑多让、屡有实招的。比如,他们先后组建了文旅集团和水文化集团,按照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和资源环境统筹,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体制机制保障,这是探讨旅游的“嘉峪关”现象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正是这些“实招”和“高招”,才造就了今日嘉峪关200亿元级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这样的大手笔、高密度的文化旅游投资在全省实为罕见,其效果已经显现。据了解,嘉峪关市第三产业比重在2015年上半年已超过35%,这对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来说难能可贵。
嘉峪关发展文化旅游这条路,是非常正确和明智的,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新旧一体、多元组合、文化引领、体制保障”这16个字,既是我对嘉峪关近年来发展旅游的粗浅概括,也是我对他们未来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点期待。将来,如果能在商贸、购物、休闲、住宿、会议、展览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多产品和更多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理由相信,嘉峪关市作为西部旅游高地和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一定会更加重要,嘉峪关在全省乃至西部旅游中的地位将会愈加巩固,山水巍巍、景文相生、天人合一的至美至高境界也就不远了。
(卓杰,甘肃省美学研究会秘书长、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