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嘉峪关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连年上台阶,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地方工业紧紧围绕酒钢新产品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龙泰集团、大友公司等企业为骨干的特色工业群体。近年来,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逐步向设施化、集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向社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一、嘉峪关工业化水平评估
新型工业化要求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照这些要求进行分析,嘉峪关市新型工业化尚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总量初具规模,但产业层次不高。在产业构成上,钢铁产业比重较大,私营工业企业主要从事钢铁产业下游加工业,其他行业和产业私营企业较少。近年来,虽然轻工业增速较快,但是轻工业所占比重小,工业经济还是依靠重工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近年来,嘉峪关市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新突破,但在发展阶段上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为粗放型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呈现出结构调整的良好趋势,但第二产业投资仍占较大比重,经济增长依靠第二产业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
(三)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但经济规模仍然较小。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商贸流通和餐饮,均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及经济规模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文化产业、家政服务、信用担保、电子商务等发展相对较慢,文化产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亟需培育壮大。
(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嘉峪关市重工业发展较快,产值、能耗占比都达到99%以上,消费的原煤、电力和焦炭等一次能源日益增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风电、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减轻传统能源负担。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但能源利用率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还很艰巨。
二、嘉峪关新型工业化优势分析
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等息息相关。嘉峪关市地理区位、工业基础、园区发展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系统。
(一)地理区位优势。嘉峪关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配置资源的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已探明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具有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资源基础。嘉峪关市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3061.2小时,平均日照率69%,年均太阳年辐射总量145.6—153.8千卡/ cm2,适宜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是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二)工业基础优势。嘉峪关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引进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工业产品制造等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全市装备制造、新能源、冶金新材料等产业迅猛发展。发展中坚持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初具规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数字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工业园区优势。嘉峪关工业园区于2002年批准设立, 2012年成立甘肃嘉峪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工业园区管委会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园区大力推进质量兴企、科技强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废渣、粉煤灰、炉渣、节能降耗、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工业循环体系,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四)科技人才优势。按照创新行为主体引导模式框架分析,嘉峪关属于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酒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技术认定中心示范基地,有较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实力。“特种微合金高碳钢硬线”“氮化系列铁合金”“中低碳锰铁合金”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市先后设立了“科技奖励创资金”“专利专项补助资金”等,积极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三、嘉峪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立足市情特征,嘉峪关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攻方向。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嘉峪关,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工业园区为平台、支柱产业为重点、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集约经济、开放经济、协调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具有嘉峪关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二)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与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区域总量控制指标,争取成为全国低碳经济试点城市。
(三)主攻方向。抓住机遇做大工业总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改造振兴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实现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发展。提高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发挥自主创新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工农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争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开放开发,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
四、嘉峪关市新型工业化实现路径
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嘉峪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一)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确立园区工业聚集及前沿开放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园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建立精干、高效、务实的嘉峪关工业园区管委会,强化服务职能,落实服务体制,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升级。明确产业定位和区域功能划分,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提高入园项目的层次和水平,争创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为工业园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协调推进东兴铝业公司铝制品配套深加工项目、西部重工新能源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链延伸配套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项目,加快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程度高、商务成本低的高成长型工业园区,着力推进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主攻促进主导产业形成、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培育再造新兴产业,特别是带动劳动就业、提升资源附加值的项目和加工型项目,加快以存量项目的增资扩股吸引资金流入。充分发挥城市品牌优势,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与发展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加快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增长点。研究落实大项目个性化服务措施,加强对重点企业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促进大项目快落户、快建设、快投产,使大项目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制定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投资准入、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等方面,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择优引导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民营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管理制度,实行更加便捷有效的项目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银企互动互信机制,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创新。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服务经济和管理的作用,开发各种层次、系统、种类的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选择机电一体化、现场总线及智能控制等对行业影响大、应用面宽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组织技术开发与科技攻关,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快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建设,重点发展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加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嘉峪关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与国家、省上冶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对接,谋划实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循环产业。编制完善高科技载能循环产业规划、高科技循环型农业规划、循环型社会等专项规划,为循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改造,支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修编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为创建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创造良好环境。加快研发循环新产品新工艺,促进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现代高科技载能等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等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文化旅游及现代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循环服务产业体系。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扶持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工业品和生产资料大型综合市场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市场布局,有效提升城市的吸纳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工业品和生产资料大型综合市场向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建设、大服务、大发展”的招商策略,增强招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招进来、留得住、住得下,不断发展壮大。增强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性和项目选择性,实行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确保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工业贸易,积极推进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销售网络,增强开拓市场能力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特种钢材、工程机械等领域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主导产品。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合理布局重大产业和项目,提高资源保障配置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增强支柱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