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亚楠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孩子。小小的身体,脸上偶尔挂着或者淡漠或者卑微的笑容,衣服有些干净有些脏,却总是掩盖不了他或她并不快乐的事实,哪怕实在游戏当中。
他们是问题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存在着,他们也绝望着,像是被浪潮打出海面的鱼,明明海水近在咫尺却永远都无法碰触。他们自卑,他们叛逆,他们拥有着生存的权利却缺失了被爱与尊重的权利。
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一个很漂亮却瘦小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很美,我教她一笔一划认真的写她的名字,可是她用她哀伤的大眼睛看着我,问我:“老师,我认真写了我妈妈也不会看的……为什么要认真写呢?”我无法回答她,除了拥抱我给予不了她任何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爱就是一切了,但是她没有,也许以后也不会有。和你想的不同,她是有妈妈的,她的妈妈是一个离异后再婚的中年妇女,再婚得子的她将这个女儿看的异常的轻薄,像是一片可以吹落的纸片和秋叶。女孩子十岁了,需要自己洗衣为家里做饭,并且要等家人吃完了她才能吃。重男轻女的环境,离异再婚的尴尬,使得她的妈妈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反复的告诉孩子,让着弟弟,多干家务。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甚至不敢落泪,我落泪了,孩子会知道她是被人怜悯的。
我该去责备谁呢。责备她的妈妈?一个中年再婚的家庭妇女?难道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吗?可是她能做到吗?她没有任何的一技之长,离开了这个男人,她又如何养育自己的一双儿女呢?我只能沉默。
后来这个孩子也开心起来了,其实我做的很简单,她是孩子,但是我依旧告诉她她的妈妈为难之处,我用我的方式告诉她你是被爱着的。我偷偷给她带了一些零食和牛奶,让她偷偷喝一点,然后又告诉她,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带的,她是爱你的。
孩子相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们尚且年幼,尚且单纯,像是最干净的琉璃,老师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爱,但是老师能够让孩子们相信,即使世界再糟糕,依旧有人爱着他们,依旧有人将他们视如珍宝,将他们看作自己的掌上明珠。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中,归属与爱的需要仅仅在安全需要之上,一个孩子甚至都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你如何让他去实现学习(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他们,而他们却悲剧而错误的成为了当中的承担者。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们也是受害者,请多给一点点爱和期待,也许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作者系长春市108小学二年级班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