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这是一种包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大胸襟的表现。即使和别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我们也不要隐人善事;而别人的过错,我们则应用一种大度能容的心去包容,而不应该去张扬。
人说,我们的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用来维持生命,一个是用来包容,可见包容之心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人,即使你和他没有一点儿过节,甚至看起来还是平日里很要好的朋友,为了显摆他知道得多,他会不留客气地在背地里有影没影地去向别人告知你的“秘密”。这种人看起来开朗大方,其实心胸狭隘,不替别人着想,更谈不上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透露甚至难以启齿的过错,我们何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呢?
能做到扬人善事,更值得人尊敬,这是更高层次上精神的升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这个道理一样,包容别人,扬人善事,也是做了善事。
在德国,有个很著名的小提琴家,可以说,他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很多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人都希望可以拜他为师,得到他的真传,可是他都没有接受。
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你什么时候收了一个学生啊?”
他说:“我没有收学生啊!”
“不会呀,你看大剧院门口贴的海报了吗?有个年轻的女孩说是你的学生,要在大剧院开一次音乐会,你不会不知道吧!”
这个小提琴家和他的朋友来到剧院门口,的确看到那张硕大的海报,他的朋友以为他会很生气,可是他只说了一句:“我去了解一下情况,说不定另有隐情。”
当天晚上,他拜访了那个姑娘,当他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他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这个姑娘为他的气度所折服,并暗下决心要努力成才。她对音乐家说了家中的情况,并说自己其实还在读书,父亲已经亡故,她不希望母亲为了她辛苦,为了凑到学费,迫不得已才冒充的。
在当日的音乐会上,姑娘演奏得非常好,最后一个节目是这个音乐家的小提琴独奏,当演奏完,他拿起话筒对所有观众说:“这是我的学生,一个很努力很孝顺的孩子。我为她的母亲有她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她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自己出来赚钱。希望她以后好好学习,在音乐上有所造诣。”一番话后,剧场内响起一片掌声。
这个音乐家是个大肚能容的人,那位姑娘冒充他的学生,他了解了情况以后,知道了姑娘的苦衷,就包容了她。而在音乐会上,他又在公众面前赞扬姑娘的孝顺,这就是扬人善事,隐他过咎。同时,他也受到了别人的尊敬。
人无完人,我们要包容,容人之过咎,做到清浊并容。一个人就像一池7JC,池中纵是一湾清水,也必定有藻贝鲜虾的污染,难道我们要因为一些小小的污染放弃整池水吗?清浊并容才是一种和谐状态。
包容别人,多替别人想想,你就会感受到心灵从未有过的澄明。而相反,倘若我们不能包容别人,甚至拿别人的过错来满足自己的报复欲,那么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折磨了自己。
有个很古老的故事:
明朝年间,有个江南富商,家中很富有,在年将花甲时,有个年轻后生拿着母亲的遗物来找他,说自己是他的儿子,为了完成母亲在世时的愿望,前来认父。老人想起了自己这一段往事,自己的确有这么一个孩子。
这后生认了祖归了宗,一下子成了富家公子。而这老爷原本有个儿子,一看见有人和自己争了宠,就想办法陷害他,说他在外面和青楼女子厮混,但最终查明这不是事实。几次三番,这位后生的哥哥都要置他于死地,但这位年轻后生都包容了他哥哥。
后来,后生的哥哥犯了事,被关在了牢里,年轻后生吩咐所有下人不能把事情告诉老父亲,因为他父亲一气之下说不定会作出什么决定。
在牢中,唯有年轻后生来看哥哥,并给他备了酒菜,和他抱头痛哭。到这一时刻,后生的哥哥才明白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时,也明白了弟弟是个多么包容的人。年轻后生背着老父亲,为哥哥平息了这件事。后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兄弟。
这个年轻后生是一个包容的人,当哥哥犯了错时,瞒住父亲,为他独挡一面。最后,他终于得以和哥哥冰释前嫌,化解了两兄弟间的矛盾。
包容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大智慧,隐他过咎,能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而扬人善事更难得。我们要包容别人,容一切难容之事,容一切难容之人。清浊并容才是大气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