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山羊绒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中国山羊绒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山羊绒的品质明显占据一定优势,所产山羊绒纤维细长,光泽洁白,手感柔软。作为山羊绒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山羊绒制品加工能力迅速增强。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1月到9月中国山羊绒及其制品出口统计9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3.1%。我国山羊绒及其制品的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
中国山羊绒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思考_山羊绒及其制品质量检验

一、中国山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山羊绒产业的整体状况

由于地理位置和品种等优势,中国的山羊绒产量和质量均处于世界首位。我国的山羊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在全国34个省区市都有饲养,目前山羊存栏数量占羊只存栏总数的54.58%。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山羊绒总产量在某些年份出现负增长现象,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山羊绒产区数量的增加,我国的山羊绒产量明显增长。

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藏、辽宁、河北是中国山羊绒的主产区,其中内蒙古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中国山羊绒的品质明显占据一定优势,所产山羊绒纤维细长,光泽洁白,手感柔软。而国外的山羊绒大多以青紫绒为主,细度及光泽普遍较差。

作为山羊绒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山羊绒制品加工能力迅速增强。目前,中国的山羊绒实际分梳量达到了2万吨原绒的水平,山羊绒深加工能力5000万件,而国内外每年市场需求量仅仅2000万件,此情况导致了我国山羊绒产业的加工能力明显过剩,超过山羊绒市场需求的两倍多。更为严重的是,在加工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山羊绒产品却停留在初加工、低附加值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山羊绒制品的平均价格仅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加工生产能力的低水平与山羊绒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山羊绒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山羊绒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原料优势,世界上75%的优质山羊绒原料及产品均来自中国;二是劳动力优势,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且劳动力成本低,仅为美国的5%。目前,我国的山羊绒产业还尚未将山羊绒原料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山羊绒产业发展速度快,相继涌出像中银、嘉源、荣昌、鄂尔多斯等一些技术先进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仍存在,低质的山羊绒制品冲击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国山羊绒制品在国际国内的整体形象。

(二)中国山羊绒产业贸易状况

我国出口山羊绒起始于清朝后期,从当初的仅出口原绒发展到今天能生产和出口无毛绒、羊绒纱、羊绒毯、各种山羊绒针织品、山羊绒面料及各种时装等,逐渐成为我国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生产国,2600多家山羊绒企业汇集了全世界90%的山羊绒原料,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量的80%。回顾和总结中国山羊绒及其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初始发展”—“震荡快速发展”—“调整发展”三个阶段,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原料出口、加工出口、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创新品牌的过程。图1-21和图1-22为1985—2014年中国山羊绒出口数量和1985—2014年中国山羊绒出口金额。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山羊绒出口量呈现波浪式震荡,变化幅度有大有小,1976年到1990年为100吨,1999年达到了5074吨,但到2008年又回落到了2385吨。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1月到9月中国山羊绒及其制品出口统计9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3.1%。我国山羊绒及其制品的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出口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长期平缓的出口增长、山羊绒及山羊绒制品价格的长期缓慢增长、品牌劣势明显等都严重影响我国山羊绒业走向高级阶段的进程。

图1-21 中国山羊绒出口数量

由图1-21和图1-22具体来分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受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不景气的影响。1998年中国山羊绒出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也有所下降。1999年山羊绒生产过剩,价格下降到最低点4.73万美元/吨,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点。2000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增多,山羊绒出口价格比1999年上涨0.71倍;但由于1999年山羊绒价格暴跌引发一些小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出口量下降了38%。这两年国际市场波动较大,超过了正常的需求量,造成外商库存增加。此外,部分企业为了牟取利益,将含绒量低的劣质山羊绒制品出口到国外,引发多起退货索赔事件,导致外商进货十分谨慎,2000年山羊绒出口订单比1999年减少30%。其中日本、美国、欧洲订单降幅分别为50%、20%和20%。从2002年开始,山羊绒产业的出口量和价格逐渐趋于稳定。

图1-22 中国山羊绒出口金额

长期以来,我国山羊绒出口报价始终难以统一对外,实际的销售价格操纵在外商手中。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了山羊绒13%的出口退税政策,使生产山羊绒的企业不得不按成本定价,出口价格攀升,从源头上整治了山羊绒无序出口的混乱局面,规范了竞争环境。2005年5月1日,欧美取消对中国纺织品配额限制,实现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心中国纺织品巨大的出口潜力,采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20种产品进行限制或设限调查。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无毛绒、羊绒衫创汇额分别仅为3亿和6亿美元。

到2007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几乎波及了世界各地各行业。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山羊绒的出口价格开始一路下滑,到2009年上半年,山羊绒降至“冰点”价格,4~5月份正是新绒大量上市期,紫绒产地收购价75~80元/斤,白绒100元/斤左右,当时到产地收购山羊绒的客商很少,价格连续下跌,使国内的羊绒衫生产厂家关门停业。库存的山羊绒和羊绒衫价格大跌,卖不出去,对于突如其来的市场“寒流”,不知如何应对。低价甩卖,业务受损,更不知绒市何时会出现转机。2009年第三季度,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国际羊绒衫的销量和价格止跌回升。从2010年开始,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以及国内市场消费量的增加,山羊绒产业的出口量和价格又逐渐趋于稳定。十二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定发展,我国山羊绒产业逐渐走上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三)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一个产绒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山羊绒加工大国和山羊绒制品出口大国,已经形成了山羊绒产业链条,山羊绒产业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学者对山羊绒产业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1.基于山羊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

一方面,我国山羊绒产量有限,加上我国推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使绒山羊的养殖规模受到限制。为此需要对山羊绒行业整个产业链进行战略性调整,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解决好原料价格波动大、加工能力过剩、品牌经营意识薄弱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山羊绒产业链各个环节竞争优势的有效提升,达到中国山羊绒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出口配额限制的逐步取消以及有关贸易壁垒的消除,世界市场对山羊绒制品的需求空间被极大地拓展,我国山羊绒企业充分发挥原料优势和人力优势,努力实现山羊绒及其制品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加强国家之间的行业合作,使山羊绒制品的消费逐步迈向平民化,实现山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山羊绒”强国。

2.基于提升山羊绒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产业集群的角度

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山羊绒产业属于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我国山羊绒产业在发展中已形成了多个有特色产业集群,但各个产业集群并未产生应有的产业辐射力,还需要加强群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构建完善产业网络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更进一步,通过分析各个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条件,分区域对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力进行研究,评述出制约各山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各区域山羊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3.基于山羊绒产业开发、加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目前山羊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山羊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山羊绒加工企业重复建设严重,山羊绒制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要从重视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强羊只饲养管理、调整山羊绒产品结构、注重产品开发创新、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等方面入手,使山羊绒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中国山羊绒产业发展趋势

(一)山羊绒产业布局趋于集聚化,企业及市场的竞争格局突变

山羊绒产业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原料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政策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合、提升,逐步发展成以内蒙古、宁夏、河北、江浙为主要加工基地的山羊绒产业大布局。内蒙古自治区是山羊绒原料的主产地和加工基地,山羊绒加工企业近200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为内蒙古山羊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其中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等地都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与蒙古国接壤的二连浩特成为我国山羊绒原料进口的重要口岸,并带动了周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等地区的绒毛产业创新式发展。宁夏山羊绒产业依托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和同心羊绒工业园区,培育了以中银绒业、嘉源绒业、荣昌绒业等众多集团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共有羊绒加工企业近百家,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山羊绒流通聚集地和山羊绒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在原料集散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山羊绒分梳、制条、纺纱、针织、机织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河北清河山羊绒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形成种羊繁殖、原绒采购、分梳、纺纱、针织、制品、服饰、染整、电子印花、现代展销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善的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体系,在专业市场发展的同时,借助电子商务的崛起,清河山羊绒及绒毛制品(服饰)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得以极大拓展,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称号。江浙等地的山羊绒企业则以国内市场为切入点,凭借与知名设计师的合作,在山羊绒服饰产品时装化、时尚化发展道路上做出有益的尝试,以款式花色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服务拓展市场份额。

随着国内山羊绒产业的发展,中国山羊绒加工企业呈现出了“南北两派”的现象,不同地区和风格的企业也出现相互竞争的格局。南部地区以“珍贝”“米皇”“春竹”“梦特娇”等为代表,北部以“鄂尔多斯”“雪莲”“鹿王”“菲洛索菲”“绒典”等为代表。以前,由于北方地区具有山羊绒资源优势,山羊绒制品加工一直被北方地区的山羊绒加工企业所垄断。近些年来,南方地区的山羊绒加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派”山羊绒加工竞争的发展态势。并且随着几个山羊绒加工基地的发展,使山羊绒产业的加工呈现出产业集群的特点。同时,随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将部分山羊绒生产企业逐步从中国退出后,大量的资本、技术、资金、品牌和贸易服务都将转移到中国,这将使中国作为世界山羊绒加工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更趋激烈。这种发展格局使中国山羊绒产业日趋国际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不断地扩大中国山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使山羊绒出口更趋成品化

自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取消了分梳山羊绒(无毛绒)13%的出口退税政策,羊绒纱、羊绒衫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5%、17%降到了13%。这一制度的调整,使中国山羊绒产业的产地优势和产能优势凸显,吸引了更多国外资本、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要素,加强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了中国山羊绒产业在质量、环保、品牌和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巩固了中国山羊绒产业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由于中国取消了对无毛绒的出口退税,国际山羊绒加工产业向中国境内转移,导致中国的山羊绒制品特别是成品服饰的出口形势被广泛看好,山羊绒的产需供求将定位在成品上,这必将会使无毛绒的半成品出口减少,山羊绒制品出口增加。近年来,山羊绒出口的毛利率仅为7~9个百分点。降低出口退税率提升的成本将直接抹平山羊绒出口的毛利率。因此,山羊绒制品价格的上涨是必然趋势。

(三)山羊绒产业向牧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大山羊绒加工企业都在草原牧区积极兴建山羊绒生产基地,开展牧工贸联合,构建起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新型山羊绒产业化模式以山羊绒产业链为纽带,把山羊绒加工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山羊绒加工企业为山羊绒生产基地和牧业生产投入大量资金,农牧民为加工企业提供质量优等的山羊绒,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工、农(牧)业的双赢。因此,实现“企业+基地+牧民”的山羊绒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山羊绒生产基地的作用,实现山羊绒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是今后山羊绒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山羊绒制品正向高档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全球山羊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英国、日本、西欧及中国。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价值链中,中国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山羊绒产业体现尤为明显,中国扮演的是山羊绒原料大国、山羊绒制品生产大国的角色,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的山羊绒制品有3/4是我国产品,但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足20%,外国的消费者只知道我国有最好的山羊绒原料,却很少知道我国能生产出优质的品牌山羊绒制品,更不知道他们所消费的山羊绒制品其实大多为中国制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山羊绒制品市场一体化的到来,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关注生活品质的消费占比上升,追求健康、品质的价值观念以及与国际都市时尚着装文化的融合,使消费者对山羊绒制品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山羊绒制品是名贵典雅的纺织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消费者更加追求山羊绒制品的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山羊绒加工企业及其产品必须尽快推进产业全面升级,实现山羊绒制品向时尚、高雅、品牌、质量的方向发展,提高山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中国山羊绒产业不断地向国际化延伸。

(五)重视技术研发,提升综合能力

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优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而这是以技术领先、生产工艺领先为保障。因此,业内领先企业通常以提高生产工艺、自动化和提高生产质量为主要研发方向。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一批拥有高水平且工艺成熟、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能够生产的高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产品差异化逐渐显露。行业内优势企业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种优势、品牌优势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产品质量、客户口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纷纷重视品牌和服务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走以综合能力制胜的竞争道路。

三、关于中国山羊绒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饲养及培育管理,保护山羊绒优质资源

中国绒山羊遗传资源非常丰富,它们都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是在比较严酷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非集约化放牧条件下,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我国绒山羊的饲养方式主要沿袭传统的自由放牧的方式,由于长期的超载过牧使山羊成为刨草根吃树皮的“祸首”。绒山羊应当放牧,但也要坚持以草定畜,要根据牧草的营养动态实施营养调控技术,在早春和晚秋应当尽量补饲,减少草地放牧压力,使草地易于恢复生机。山羊绒的生产是生态学法则决定的,在产绒季节用舍饲方法饲养绒山羊,产绒量和山羊绒品质都要发生变化。

中国绒山羊不同品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来说分为体格较大、山羊绒较粗、产绒量高和体格较小、绒质纤细、手感柔软、产绒量稍低的两种类型,而中国山羊绒著称于世主要是由于其纤细的品质。国内山羊绒流通交易主要方式是统货收购,农牧民对饲养纤细但产绒量低的优质山羊品种的好处体会不到,为了追求产量从而可获取更高收益,农牧民就盲目地大量利用高产个体杂交,对其后代也追求高产个体加以选育。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山羊绒的细度正在逐年变粗,20世纪80年代中国山羊绒的主体平均细度为14μm,而现在主体平均细度已变粗至15μm以上,平均细度为16μm的品种也不在少数。因此追求产量的所谓绒山羊改良实质上是山羊绒细度的改粗。这样的做法也使得许多种畜场生产优质山羊绒的种畜反而不好出售,优质基因种群正面临永久性流失的危险。因此,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政策以保护我国绒山羊的优良品种,保持中国山羊绒所特有的纤细特质。

(二)整顿山羊绒加工企业,规范山羊绒市场经济秩序

面对山羊绒加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资源紧张、行业竞争恶化的现实,需要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山羊绒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的顺利进行,建立严格的山羊绒生产经营法律制度,建立和规范山羊绒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严惩假冒伪劣产品的条例,保证各项制度的实施。对山羊绒加工企业实行优胜劣汰,对生产优质名牌产品的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予以扶植和支持;对生产质量差和生产假冒伪劣山羊绒产品的企业,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对一些规模小、生产技术差、工艺落后的企业应采取转产、合并和撤销的措施,从而保证我国山羊绒生产加工、经营出口的顺利进行,保证我国山羊绒制品的加工质量。

(三)调整山羊绒产品结构,促进山羊绒产业升级

在大力开发生产绿色生态山羊绒产品的基础上,由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转移,由粗纺山羊绒制品向精纺产品转移,向高科技精纺产品延伸,生产开发山羊绒精纺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创汇能力。

精纺山羊绒制品用料省,能提高单位重量的山羊绒使用价值和创汇能力,产品经过不同的后整理加工,同样可以获得粗纺山羊绒制品的特性,又提高了山羊绒制品的科技含量。如山羊绒内衣、山羊绒衬衫、山羊绒T恤衫、精纺羊绒衫等都是需要大量开发的精纺羊绒产品。

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山羊绒制品的知名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精纺制品在山羊绒制品中的占有率,提高山羊绒制品出口价格,就必须使山羊绒制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山羊绒产品名牌优势和产业优势,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跨国经营,跨国销售,创更多的名牌制品,以名牌拳头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四)提高山羊绒制品档次,体现山羊绒高贵价值

众所周知,山羊食草连根,对植被破坏大,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讲,要控制绒山羊的饲养数量。因为绒山羊的数量有限,每只绒山羊的产绒量有限,所以山羊绒纤维就显得弥足珍贵,其制品应该定位为价格不菲的奢侈消费品。在国内,羊绒衫的价格基本体现了其价值,而我国出口羊绒衫的价格近五年来一直在很低价位徘徊,仅相当于内销价格的约1/5。

中国的山羊绒企业应有行业自律,不断创新和改进生产工艺,打造自己的优质品牌产品,使我国的山羊绒生产、销售、定价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山羊绒制品的知名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使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产出的珍贵山羊绒资源为国家也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收益。

为适应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减轻受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动力下降所引发的对高档纺织服装需求减弱的不利影响,我国山羊绒行业正不断深化和推进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以创新发展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依靠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种优势、品牌优势维护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山羊绒行业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框架指引下,依托“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以创新助力纺织行业从大国走向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