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实因素及误区

现实因素及误区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引导大学生抵制和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首先要教育大学生了解民族虚无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民族虚无主义是民族自卑心理的集中表现,误区其一表现为不能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二重性,对传统文化缺乏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因此,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民族虚无主义的认识误区,联系历史与现实分析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是克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最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现实因素及误区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要引导大学生抵制和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首先要教育大学生了解民族虚无主义的历史与现实。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人从器物不自信到制度不自信再到文化自信的丧失,为民族虚无主义埋下了伏笔。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民族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民族文化无用论”一时成为主流的社会舆论,“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与封建和落后画上了等号,破“四旧”中传统文化遭受进一步的摧残,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达到顶峰。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带来的文化撞击,使青年学生对国外的一切从惊讶好奇逐渐变为欣赏和推崇,向往西方的海洋文明,贬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心不足,民族虚无主义甚嚣尘上,《河殇》就是这种思潮达到高潮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面对国际政治领域的不时挫折,青年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好感开始消退,激进民族主义思潮悄然兴起并一次次掀起高潮,从理论上讲,作为与激进民族主义相对立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在高举爱国旗帜的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年代应该没有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大幅度缩小,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民族虚无论者总是拿西方的长处来对照我国社会发展的短处,选择性地掩盖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潜力,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仍然宣扬类似“要过人的生活就要选择全盘西化”“中国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孔子的学说的生命到汉代就该死亡了”等民族虚无主义的言论,虽然这些言论遭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唾弃,但类似的言论总会时不时地借助一些现实事件沉渣泛起。

其次,引导大学生了解民族虚无主义的误区。民族虚无主义是民族自卑心理的集中表现,误区其一表现为不能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二重性,对传统文化缺乏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保留下来,并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由于产生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然不乏封建意识的糟粕,对于今天而言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某些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因素,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积极的方面视而不见,认识不到围绕天人和谐、仁义至上、乐天知命、伦理本位、修身克己的中华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精神营养,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满腹成见地死死盯在传统文化消极保守的一面上。误区其二是无限夸大文化的作用。民族虚无主义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把现实的一切弊病归罪于传统文化,脱离经济、政治的发展,把文化看成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而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良方。因此,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民族虚无主义的认识误区,联系历史与现实分析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是克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最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