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观点渗透在人文社科及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其隐蔽性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媒体加速渗透,其传播更加肆无忌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历史领域的表现,其出现后在文艺领域、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都有相当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蔓延,会对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期的大学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造成冲击和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历史虚无主义(Historical nihilism)是适应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需要而泛起的一股政治思潮。解体前夕的苏联就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逆流,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共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我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突出表现为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大肆宣扬革命的弊病,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认为其对社会只有破坏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并以此宣称“告别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搞早了、搞错了,社会主义改造搞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以“反思历史”“还原真相”为名,否定历史、贬低革命,在文学领域,以曲解的态度,用调侃、讥笑、揶揄的语言描写先烈们为追求进步、独立、自由而艰苦奋斗的历程,肆意歪曲历史,贬抑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对封建统治者和卖国贼却极尽美化之能事,在日常生活领域,对其主张和思想以生活化和戏剧化的形式进行包装,以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和任意臆造等手法和带有虚无的语态对历史进行调侃、戏谑和恶搞。

从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从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1]在爱国主义的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否认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极具危害性和煽动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观点渗透在人文社科及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其隐蔽性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新媒体加速渗透,其传播更加肆无忌惮。《2015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多起重大舆情事件(负面)都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关,其中‘纳吧事件’更是标志着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利用新媒体加速渗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残害青少年思想三观。‘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互联网逆袭,正在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侵略产品。”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历史领域的表现,其出现后在文艺领域、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都有相当的影响。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调查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010年位列第七,虽然2011年和2012年不在最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之列,但在2013年迅速跃居关注度、活跃度和影响力综合评价第二,2014年位列第七,2015年再次跃居综合评价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传播蔓延,会对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期的大学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造成冲击和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