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江铁腕治水转型发展

浦江铁腕治水转型发展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江,因水而名,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浦阳江、壶源江皆发源于此。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浦江共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62万平方米,拆除水晶加工设备9.5万台;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关停率达55%;关停低小散养殖场671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同时,执法部门处理环境违法人员760人,其中刑事拘留52人。现在,这里成了浦江转型发展的最好见证。
浦江铁腕治水转型发展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周少华 陈志农 洪建坚

在浦江县城东面有个天然湖泊,当地人叫它金狮湖,水域面积有368亩之多。

谁都知道,这是浦江城区仅有的一块风水宝地。但长期以来,这里却是浦江人的一个“痛点”:金狮湖是个臭水湖,周边居民的垃圾和企业污水都排放这里,县里几次下决心整治,但都因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而不了了之。因而,浦江人除了痛惜,更增加了痛心。

去年底,浦江以整治水晶业为抓手的治水行动,也扫向金狮湖。不到一个星期,区域内724户居民、42家企业、15家单位及其租住在这里的外来人员,全部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春节前腾空。现在,这里成了浦江一方真正的热土:国内外5家知名设计单位分别提供他们的设计规划,要求竞标金狮湖区块的保护开发;市民们则热切期盼能够早日入住金狮湖畔。

“我们治理了一湖臭水,撬动了周边2100多亩城市用地,吸引上百亿元资金投入。”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而由此激发起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心,更是弥足珍贵。

百姓的笑脸,多少钱都买不来

羊年春节,在阖家团聚的时候,浦江农村的不少家庭多了个仪式:纷纷选择在自己村庄的村旁河边、文化礼堂、门前公园拍摄全家福,留下一张笑脸,锁住一份幸福。

虞宅乡利民村村民应葵花笑得特别开心,她说:“现在村里那么干净,小溪这么清澈,几十年没见到了。环境好了,人开心了,我们才会想到拍全家福。”

浦江,因水而名,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浦阳江、壶源江皆发源于此。县域内溪流众多,仅浦阳江的主要支流就有32条,其中10公里以上的有11条;壶源江亦有14条较大支流。水之于浦江,就像灵魂之于躯体。守护山水,才能守住浦江的灵魂。

但是,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晶业,让老百姓迅速富起来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污染。据了解,2013年整治前,全县577条河流中,90%的溪流被污染,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落后,黑河、臭河、牛奶河萦绕着曾经如画般的山川、田园。老农的脚烂了,老井的水黑了,老家的地废了,人们争相逃离故土。

发展经济是民生,保护环境是更大的民生!要改变浦江的水环境,必须切断水晶产业这一主要污染源。2006年、2011年,浦江曾两次下决心整治水晶业,但因利益冲突,都遇到一些人的强烈抵制,县政府机关连续几天被水晶加工户围困。

“污染河流、毁坏家园,哪怕金碗也要把它砸了!”2013年5月6日,浦江召开水环境整治动员会,县领导向全县发出动员令:我们不能再等了,无论多么惨烈,这一仗必须完胜!

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晶产业整治行动席卷浦江全境,1000多名县乡干部组成各种各样的工作组、巡查队、突击队,对全县无照经营户、违法经营户、污染物偷排经营户发起一轮又一轮整治,以铁的意志、铁的手腕啃下一个个钉子户、硬骨头……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浦江共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62万平方米,拆除水晶加工设备9.5万台;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关停率达55%;关停低小散养殖场671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同时,执法部门处理环境违法人员760人,其中刑事拘留52人。

在整治各类污染源基础上,浦江又投入24.1亿元,实施46项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并达到一级A标准,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第四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一期建成投用,通济桥水厂和浦阳江生态补水工程开工建设;新改建城区污水管网30公里、镇级污水管网200公里,全县59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雨污分流;翠湖、通济桥库尾、三江口等湿地公园和168个小型人工湿地建成投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和第四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建设基本完成……

今年元宵节期间,记者再次来到浦江采访,发现昔日遍地的“牛奶河”、污水塘、垃圾场消失了,变成了一处处风景,人们成群结队,在青山秀水间踏青访友,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去年,浦江在全省率先完成“清三河”;去年夏天,就有一些河段被改变成天然游泳场……一个能够尽情地亲近大地、与溪水嬉戏的新家园,正在向浦江人走近。

位于前吴乡的通济湖,是浦阳江主要源头,也是浦江的大水缸,但这里也曾是水晶业污染的重灾区,经过整治,如今已经基本恢复原有的秀美。坐在湖边一家叫“栖水”的民宿的客厅,从落地窗望出去,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少游人在湖边拍照留念。正在接受采访的施振强突然发问:“你们说,这一湖水值多少钱?老百姓的笑脸又值多少钱?这是不能用财富衡量的!”

山青水绿,才可能流金淌银

虞宅乡马岭脚村位于浦江与桐庐的交界处,清澈的茜溪从村边流过。

古村沿山坡而建,千年古树青石板,黄泥房四合院,风景十分优美。去年底,马岭脚村成功引进杭州外婆家餐饮集团,对古村进行整体开发。他们请来国内顶尖设计师,对全村170多间破旧黄泥房重新定位设计,挖掘古村的古朴和厚重美,打造“野马岭中国村”,将这里培育成中国民宿的风向标。

2013年,马岭脚古村内七号民宿、民国四合院两幢民宿,来参观旅游的客人达10万余人次。羊年春节的7天长假,游客的车辆天天排起数公里的长龙,以至吃饭、住宿都难以满足。

看着一拨拨游人在村中徜徉、流连忘返,村主任张开富开心地说:“我们关掉水晶加工点办民宿搞旅游,既保护环境,钱赚得还轻松,这条路走对了!”

张开富是浦江最早的水晶加工户之一,去年他关掉水晶加工厂,成了改造旧村、创办民宿的带头人。在整治旧村时,他特意把加工水晶时留在墙上的污痕保存下来。现在,这里成了浦江转型发展的最好见证。

今年春节,来浦江的游客数量创历史纪录,无论是著名景区仙华山还是偏僻乡村,到处游人如织。有位在上海做生意的浦江人,原本回家探亲后就要回去的,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竟不想走了,一直流连于乡村民宿,过了正月十五才回去,临走时说:“我要带更多的上海客人来。”

对浦江旅游业的这种变化,县旅游局局长金见映用“井喷”来形容。他说,去年,浦江的乡村旅游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05%,根据春节期间的这种势头,今年增长一倍没问题。

浦江山川秀丽,宋代文人宋濂称浦江为“天地间秀绝之地”;浦江又是“诗画之乡”,万年上山文明,千年月泉书院,郑氏江南第一家……洗去水晶带来的污泥,浦江处处是景,村村如画。

绿水青山唤回来后,这里丰厚的人文历史、秀美的山水风光、质朴的古村老街,都成了浦江最大的特色和资源优势,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浦江充分利用治水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把旅游业作为“后治水时期”浦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打响“诗画浦江”旅游品牌。

茜溪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是浦江最早打造的生态廊道。茜溪是壶源江的主要支流,全长13千米,两岸风光秀丽,有尚待开发的风景区马岭,有原始次森林,沿线还分布着许多有特色的古村落。当地设想通过这条旅游精品线,将沿线10个古村串起来,发展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产业。

今天,当我们再次沿茜溪而上,古村落、游步道、踩水车和自然山水等旅游元素随处可见,一拨拨游客你来我往,农家乐、民宿不断涌现,马岭脚村就是茜溪精品旅游线上开发成功的一个点。据说,这条线上目前已发展了12家农家乐,春节前后家家生意火爆,总营业额超过100万元。

为丰富旅游项目,浦江将乡村特色和人文历史结合,成功举办首届“诗画浦江”乡村旅游节活动。活动从去年7月开始直到12月结束,吸引了央视等各路媒体的关注。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壶源翠谷、醉美檀溪、江南第一家、潘周家一根面、野马岭中国村、田后蓬民宿等景点声名远扬,201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8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8%和66.6%。

“过去,我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现在接待的大都是中外客商。”前吴乡党委书记张国樟说起治水前后的变化,感慨系之。他说,过去通济湖被水晶、锡箔、废塑、养殖等重污染企业包围,污水横流,客人来了都得掩鼻而过,根本引不进别的产业;现在中外客商都相中这湖水,争相要来投资,而且都是大项目、好项目,能给周围群众带来实惠,“这几年治水,我就一个体会:只有山青了、水绿了,才可能流金淌银。”

确实,在他们的精心谋划下,一个以湖鲜小镇和多彩乐园为特色的环湖产业在前吴乡迅速形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乡,在洗去污垢后开始了华丽转身。

摆脱水晶依赖,创业路更宽了

春节过后,最让浦南街道石埠头村党支部书记黄惟善挠头的事,是村里再没有一间房可出租,而电商客户还是蜂拥而来,每天都在往外推客户。

浦南街道的石埠头村,原是浦阳江上游的一码头,号称“浦阳江第一埠”,早在明朝时期,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这里集散,各种物资在这里交易,一时商贾云集,非常繁华。但近代随着水路交通衰落,石埠头村也陷入沉寂。浦江水晶产业兴起后,这里的许多村民也跟着办起了水晶加工厂,20多家水晶企业外加一些养殖户,所有污水都直接排入浦阳江,环境污染,村容毁坏,整个村从此变得灰头土脸,再也抬不起头来。

2013年,石埠头村筹划新村建设时,村民们就一个意见:不能再有一家水晶厂进村。

水晶产业整治后,厂关了,人走了,开店的没生意了。怎么办?黄惟善和村班子一起琢磨着新产业,他们从义乌淘宝村青岩刘村得到启发,依托靠近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和已经形成的电商基础,决定引进电子商务产业,打造一个现代化、新业态的“商埠”。

他们的这一决定,得到从县领导到村民的一致赞同。于是,石埠头村就按照电商园的要求规划新村,从田野里走来的村干部们,破天荒地开始同电信部门、快递公司、电商客户、金融机构等走动起来,沟通协调,征求意见,争取支持……

2014年2月7日,浦江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村——石埠头村“江南网商园”正式开园了,全村实现无线网络覆盖,471间新建排屋全都100兆宽带入户,底层多为仓储物流用房,二三层为电商的交易运行、办公洽谈等商务之用,四五层才为居民自住,每户设有电梯。这种设计和功能非常适合电商需要,不用招商,电商们闻讯后自己找上门来,目前已经有112户电商入驻。

走进村民黄朝阳家,这是一排3间楼房,因是临街房,规划7层,一楼正在装潢,他们自己一家则住在五六楼,中间楼层还空着。黄朝阳说,他们家可租的房已经全租出去了,一楼租给了县信用联社,二三四楼分别出租给了3家电商。现在让黄朝阳发愁的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女儿黄娇娇开始动心,想自己创业搞电商,但自己家没有多余的房子了。

水晶加工进入门槛低,任何人一看就会,渐渐产生路径依赖,仿佛创业只能办水晶加工厂。水晶厂关闭了,则把人们的视野打开了、思路打开了,发现创业路有千万条,机会很多。

在浦江与义乌交界的南山脚下,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浦江绿谷云溪项目。这也是个电商创业园,坐落于一片低山翠谷中,由义乌商城集团投资开发,主要承接义乌的溢出效应,分为外国人服务创业园、小商品设计研发创意园、电子商务(义乌购)产业园三大功能分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300余家,吸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

项目负责人方文心向我们介绍说,这里离义乌机场、义乌火车站都不超过1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和各种基础设施甚至优于义乌,他们非常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个绿谷云溪项目,把义乌的资金、人才、商圈吸引过来,提升浦江整体的产业层次、创业环境和城市品位,为义乌发展提供新的腹地和后院。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浦江水晶销售收入不过60亿元,而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87亿元,其中跨境网络零售发货量超1000万件,仅通过浦江邮政寄送的跨境邮包就达450万件。

守护家园,种桃种李种春风

见到赵文刚时,他正在海拔818米的杭坪镇留家坪香榧基地忙碌。那天正好是元宵节,低温冷雨,漫山遍野的香榧林挂满冰凌,银装素裹,蔚为壮观。

今年45岁的赵文刚是杭坪镇程家村人,很早就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开过车,办过厂,经过商,24岁时就挣下了500多万元身家。1996年底,村里修公路缺钱,为筹款决定转让村里800亩山林的经营权,赵文刚为村里救急,以9万元的价格受让这片山林30年承包权。想起小时候村里的几株古香榧树,又高大又好看,香榧营养好、价值高,赵文刚便开始种香榧。

种香榧投入大,见效慢,一般人都不愿种。赵文刚把经营企业赚来的钱,全部投入了香榧林。他还鼓动周围的乡亲一起种,几百元一株的香榧苗,只要乡亲们要,他都免费送,光香榧苗就送了几万株。

2008年,看人家加工水晶赚了大钱,赵文刚也办了个加工厂,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加工水晶污染太大了,我在自家企业里挖了个很大的沉淀池,但几天就满了,沉淀下来的玻璃粉末搁哪都是污染。这种钱,再多我也不要。”从此,他便一心一意固守在自己家园,缓慢但执着地消灭着周围的荒山。

经过10多年努力,赵文刚经营的香榧林扩展到5000多亩,吸纳100多名高龄村民在基地就业,而在他带领、扶持下,周边村民开发的香榧林超过一万亩,并且陆续进入收获期,带富了周围10多个山村的邻里乡亲。有的甚至是在省里挂名的上访大村,如今也成了和谐美丽的富裕村。

去年,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找到赵文刚,想借他的香榧园题材上市,评估他的香榧基地价值10亿元,并以3亿元价格,买他30%的股份。但赵文刚拒绝了,他说他不要钱,他要的是自己家乡永远保持这样的绿水青山。

在浦江,像赵文刚这样把主业从“工”转“农”的企业主还有不少。

朱筱洪,浦江瑞博工艺饰品有限公司老总,曾是浦江水晶工艺协会副会长,水晶加工大户,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一年,他的水晶销售额曾达到5000多万元。

不过我们见到他时,他的身份已经是浦江香榧协会副会长。“水晶确实为浦江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终究不长久,更何况香榧比水晶还赚钱。”朱筱洪指着挂在树上的香榧笑言,“这一颗香榧就能卖一元钱,这才是真正的摇钱树。”

我们和朱筱洪算了一笔账:朱筱洪2009年开始种香榧,从200亩逐渐发展到4000亩。经过几年培育,最初几批已进入盛产期。按每亩香榧收入6万元算,一年收入就有上千万元。当年他以每株14元买进的30万株香榧苗,现在每株可以卖到120元,去年光卖苗收入就有2000多万元,确实比做水晶赚得多。

目前,浦江的香榧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已成为浙江省著名的“香榧之乡”。当年跟着赵文刚一起种香榧的村民,现在每年光香榧收入有几万元。

更重要的是,今日浦江,像赵文刚、朱筱洪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把守护家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觉摈弃那些对环境造成压力的污染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大畈乡田后篷村,是个毗邻桐庐的小山村,这里也曾是水晶加工区,水晶整治开展后,村民们虽然一时找不到接续产业,但还是义无反顾关掉所有水晶加工厂。

现在,田后篷村也在发展民宿经济。她像一个村姑,洗去水晶留下的污垢后,竟成清水芙蓉,一下子受到人们青睐。村民们采用“有钱出钱、有房出房、有力出力”的互助方式,组建了一个股份制的民宿合作社,生意很火。今年春节前的小年夜民俗活动,还来了几个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游客,同村民们玩得乐不可支,表示一定还要带人来。

其实,这才是人们真正向往的家园。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5年4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