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像一艘船,在岁月的长河里缓缓航行。最初,它们只是一条简陋朴素的独木舟,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它们不断变化,独木舟变成了双桅帆船,变成了机器船,现代的大都市,已经像巨大的航空母舰。它们的目标港在何方?
“发现城市之美——浙江省美丽城市最佳案例”推选活动,只是我们抛出的一枚橄榄枝,究竟什么是城市之美?城市美在何处?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美丽城市……在建设“两美”浙江的大背景下,思考这些问题意义深远。
这不是“市长”的城市,也不仅仅是“市场”的城市,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园。“发现城市之美”活动一经开展,就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积极参与,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发现城市之美,记录城市之变,守护城市之根,已然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两美”浙江背景下的城市之美
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也就是说,一个能以“美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的城市,必须具备一些什么条件?
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如若自然环境不能满足的,则通过拆墙透绿、腾地植绿、见缝插绿,让绿色浸染到每一条大街小巷。这一个个景点,“缩写”了城市天蓝、地绿、水清的全景图,贯穿的主线,其实就是生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地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今天,新的城市生态观正在改变着美丽浙江建设的大图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环顾周围,行走城市间的人们在不断地抱怨“千城一面”的城市困境。建筑是城市的骨架,我们对城市个性特色的感知和体验,大多来自于对城市建筑的感受之中,因此建筑往往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诉说着与众不同的城市个性。现在很多“地标性”建筑,正在成为一个城市新的“代言人”,一个个城建项目也在勾勒着一个城市独有的轮廓和样貌,彰显着城市的灵魂和气质。
环境和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因素。然而,它们绝不是城市之美的全部。人有人格,城有城格。城与历史及人文之关系是否得体,其神智气势尽在都市发展之方寸中。
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城市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美丽城市不仅是指生态美,更需要人文美。作为一座有远见卓识的城市,必然会坚持以文化为魂,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新型城市化推进的有机统一。
用标尺去测量孩子的成长,高度代表了一切;用时间去检验城市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一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找寻遗失的乡愁,重拾田园之美,但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更新城市规划、经营和管理的理念,让城市更显“城市之利”。建设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城市,或许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挑战就在于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医好“城市病”。我们的机遇就是在运用科技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城市发展路径千百条,选择哪一条,取决于城市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毋庸置疑,有些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先治理、后发展”理念,寓城市发展于“城市病”治理之中;坚持“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智能化发展;坚持“保老城、建新城”,推进城市个性化发展……
“发现城市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只有不同意见和思想的汇入才能使得议题愈加丰满。
媒体优势联合专家智库:品牌活动影响深远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浙江实践,全面落实“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决策,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等专业智库力量,在今年上半年联合发起了“发现城市之美——浙江省美丽城市最佳案例”调研展评系列活动。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新型城市化实现了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是开展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举办“浙江省美丽城市最佳案例”调研展评活动,是总结新型城市化浙江经验、浙江模式的现实需要。
活动前半程,组委会的专家、学者、媒体等首先组团考察了部分入选城市:
“精美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桐庐正成为一座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桐庐县主要领导说。桐庐县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正在以“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不断前进。
新昌江穿城而过,四周秀山翠林环绕,新昌县城可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如今,新昌提出要建设山水品质之城,打造优质人居环境,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一江一山一景”是新昌精心打造的城市亮点,也正在成为山水品质之城建设的关键所在。
杭千高速淳安入城口,一块两人高的石碑矗立于此,上面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淳安以“秀水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特色智慧经济助推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智慧生态先行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区、全省电子商务农旅融合区、全省智慧产业特色区,致力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在这次推选活动中,我们尤为注重发现生态美与彰显人文美的结合。美丽城市不仅是指生态美,还包括人文美。调研展评活动有责任、有义务在城市化高速推进过程中,引领一股保护历史建筑、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潮流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开展典型宣传与落实问题导向相结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全媒体设立专栏,组织高级记者、主任记者组成工作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新闻报道等形式,对“浙江省美丽城市最佳案例”开展甄选与宣传。整合“城市学智库群”力量,坚持问题导向、协同创新,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调研、组织培训、承揽课题等方式,服务“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局。
城市之兴我们皆有其责,城市之美我们应尽其力。
发现城市之美活动,是《浙江日报》作为省内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有效途径。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协会、杭州城市学研究会、浙江大学等学术机构,对我省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挖掘、梳理,剖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有益实践和存在的问题不足,无疑将进一步凝聚城镇化建设的“正能量”,激励社会各界共筑美丽浙江。
专家观点摘录
蓝蔚青(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一讲到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生活吸引着人们,集聚着资源,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集聚”又带来了“拥挤”,孕育了种种“城市病”,降低了生活质量,又使不少人想逃离城市,出现“围城”现象。要克服这一悖论,摆脱对此的纠结,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需要优化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包括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交通结构、城乡结构、城市群布局、功能区布局、公共设施布局。城市的设施要现代化,但又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做到现代与历史相协调;城市是巨型的工程系统,但又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巧夺天工”与“道法自然”浑然一体。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发现城市之美,创造城市之美。
徐建春(浙江工商大学土地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导,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美丽的?我认为既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记得几年前,我应邀作为专家参加全国共建共享美丽城区的评价鉴定,当时的评价标准是设计成指标体系的,客观的标准设计较好,但主观的感受却疏于考虑。在我看来,美丽的城市除了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健康的经济繁荣以及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等等之外,很有必要加上居高的幸福指数这一居民的主观感受。
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人霍华德的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美国“精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对可持续美丽城市的建设有什么样的警示?这些都是美丽城市发展需要认真考虑的。
王玲玲(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休闲学专业博士、教授):这个活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是一项互动性、参与性强,能有效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以“发现城市之美”作为切入和核心,谁参与发现城市之美,会发现怎样的城市之美,这些问题把美丽中国建设的许多事项具象化了,也让“发现城市之美”有了社会各阶层、人群参与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体现各阶层人群对城市之美建设和认知的不同声音。其次,这项活动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可以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升,从而让“发现城市之美”不断呈现新意,带给民众更多的启发、思考和惊喜。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4年10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