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大营街社区通过兴办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营街人尽情享受着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果,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共同富裕之路带来的实惠。
(一)社区经济高速发展
大营街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积极推动以工哺农、带动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社区整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984年的21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87亿元,年均增长32%;上缴国家税金从1984年的5.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1 245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289元增加到2014年的24 713元,年均增长16%。
(二)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经费支持,实现了“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区利用集体收益,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综合集贸市场、自来水厂、主干道、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院、幼儿园和中小学。水利化程度达85%,实现了家家通电话、户户有电视。年满3岁的孩子即可免费入园,并按春夏秋冬四季配给4套衣服;每个学生从初中到大学,每年都有250~500元补助金。只要是户口在本社区的居民,无论大小,年终还有5 000元的分红。参军入伍人员,每年按大营街人均纯收入的80%享受分红。年满54岁的居民实行退休制度,退休后每月领取277至687元的退休金,并享受年终分红。居民年满18岁可以到集体企业就业。居民年满94周岁,还可以一次性领取5万元的长寿奖;年满99周岁再领10万元的长寿奖。
(三)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大营街社区第一次民居改造始于1985年,共投资5 000余万元,每个农户统一规划建设了三层砖混结构的新民居,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50多平方米,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群众对住房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社区党总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用集体投资与群众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启动第二次民居改造工程。社区民居改造工程坚持“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统一认房、统一管理。特色民居全部按照八度设防的标准设计和建设,并突出乡土气息和民族元素,单体建筑风格为斜顶灰瓦、粉墙彩画、古典窗型,兼具中式风格和滇中传统民居特色,并合理设计功能、景观和空间,为居民构建一个宁静、自然、生态、宜居的理想家园。工程于2010年开始规划,2012年4月启动,预计总投资13亿元,计划新建1 417套框架结构双拼滇中特色民居、208套高层单元居民住宅及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1 116套特色民居,预计项目完成后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80多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从1995年至今,社区利用集体收入建起了汇溪公园、玉泉湖公园、玉泉寺、映月潭公园和汇龙生态园,组成了320人的专业绿化环卫队,配备了洒水车、垃圾桶、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并积极实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目前,社区辖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9平方米,建成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休闲娱乐区、住宅区、办公区、会展商住产业园区。同时,社区旅游使社区干部和居民认识到了自己身边熟悉的山水、农田、荷塘、菜地、果园的旅游价值,社区居民更加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近年来,尽管旅游收入在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其贡献的生态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社区的生态环境因旅游业的发展得到较大的改善。
(五)文化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重心在农村”,社区以推进旅游乡村和现代文化新村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档次。2005年1月,社区投资100多万元,扩建占地4亩的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内设标准文化室、展览室、棋牌室、娱乐室和舞台,其中标准文化室新增图书3 000册,并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组建4支文艺宣传队,有文艺骨干160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倡导新农村新风尚。同时,映月潭温泉、映月潭水体健身中心、感恩旅游商品街、映月潭温泉客栈、释迦文化静享园、玉泉寺等都有机融合了佛教文化、感恩文化、温泉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之道”,塑造了大营街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六)社会知名度大大提升
大营街社区班子抢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各种大好机遇,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探索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的生动实践已经享誉国内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田纪云、王恩茂、费孝通等先后视察大营街,法国、加拿大等22国驻华使节也曾经参观过大营街,对大营街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大营街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集镇”“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区文明村”,获得“云南第一村”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