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中共海盐县委副书记、县长 章 剑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各位相聚一堂,探讨一个古往今来都极为重要的话题——人才。古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二战后美国依靠人才集聚实现科学技术的腾飞,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也是依靠广大人才创业创新走上跨越发展之路。这些例子都印证了一点:任何时期、任何地域,人才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
因此,在当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走向深水区,转型升级步入攻坚期的背景下,我们要寻求突破,必须要依靠人才的支撑。今天的论坛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在座的各位专家可以为海盐,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人才的优势,做一些解读,提一些建议,破一些难题。
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海盐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海盐县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市对县30项主要考核指标中,有12项暂列嘉兴市第一。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9%,连续三年获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称号;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和9.3%。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海盐调研时,对海盐提出“三个示范”要求,希望海盐在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上当好示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当好示范。近10年来,我们一直以“三个示范”为统领,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提出了海盐的城市梦想,要建设成为“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江南水乡典范;最近我们也一直在研究实现梦想的路径方法,主要归纳为“三大路径”,分别是“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着眼于中欧城镇化合作以及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项目,进一步打开国际视野,争取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绿色化着眼于生态环境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文化塑造更加融入低碳绿色生态的元素;智能化着眼于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突出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两大主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智能、便捷、高效。梦想和路径都有了,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创新驱动、人才引领”。
就经济发展层面来说,在新常态下,实现三个示范和三优海盐的目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基础所在。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我们的重点是创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企业股改、技改两只翅膀,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创新平台筑巢引凤,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质量。要推进创新驱动,作为政府来说,必须要抓住“人才和科技”两个关键,而科技归根到底需要人才来支撑,所以说“人才”是最重要、最活跃、最有竞争力的因素。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我们在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大学生创业、人才购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每年财政投入约4000多万元支持人才工作。目前,海盐全县人才总量达9.16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6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2万人,高技能人才1.8万人,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1家、市级2家,两名高技能人才获“2013年度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3人,3名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全国劳模。
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育。企业家是企业的龙头、舵手,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子。他们本身是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是使用人才的主体。培育一支有创造力、有战斗力的企业家队伍,是政府抓经济工作的牛鼻子。2012年以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内骨干企业家已连续四年赴清华大学进行高级总裁研修班培训,培训企业家超过200人次,每年召开“415”工业大会、百强企业年会,每季度举办“财经大讲堂”,定期召开各类企业家座谈会,营造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企业家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海利集团方光明入选风云浙商30强,金达集团金惠明、友邦吊顶时沈祥分别被评为2013、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企业家。
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招才引智相结合。我们认为,发展新兴产业是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方式。目前海盐的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已经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率等指标都呈现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这离不开我们近些年持续招才引智的不断努力,我们还出台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引来了一批优秀人才。很多时候,引进一个人才,就能突破一项技术、创造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如我们引进的向大林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最终成就了浙江电渣核材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第三代核电AP1000主管道专用电渣锭,向教授带动了李振邦院士建立了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后来又吸引了美国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李长明加入,为海盐核电关联产业核心装备领域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持。
三是重视本土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是一方面,我们也同样重视本土人才队伍的培养。他们是一支满怀家乡情结、勤奋踏实、兢兢业业的技能人才队伍,有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在机床上、在实验室里,不断钻研实践,突破了一项又一项技术,拿下了一个又一个专利,有的人让整个行业实现革命式的发展。其中,比如恒锋工具的陈尔容,20多年前从贵阳工具厂回海盐创业,从一家只有十几台普通设备的小型工具企业,发展到如今国内复杂刀具及精密量检具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2015年7月,恒锋工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企业培养的技术骨干周姚娟,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车间主任、企业副总,2014年又被评选为全国劳模。
另一位工具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是浙江欣兴工具的姚红飞,他多年来一直主持研发钢板钻,目前已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先后荣获“中国机械制造杰出青年工艺师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我们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名师带徒培养模式,发挥“人才孵化”作用。比如中核建二三公司的彭存利,创立了彭存利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获得“首届钱江技能大奖”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四是构筑人才创业创新的优质平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才集聚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这就需要更加专业、优质的平台。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创业创新的平台建设,在县城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海盐科技城,9个入驻项目总投资11.1亿元,我们也建设了配套的人才公寓、人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享受一站式服务。秦山街道20亩土地建设富民创业实训基地,集生产、行政办公、商务运营、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一年多的时间有近42家创新型成长性企业入驻,入驻率达75%, 2014年实现税收1000多万,亩均税收超过20万。在各镇(街道),我们分别建设了“两创中心”,为企业集聚和创业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五是接轨上海共享人才溢出效应。上海是人才的集聚之地,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我们提出了接轨上海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重点就是希望从上海引入优秀的团队,为海盐的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去年县开发区引进了浦东软件园的开发团队,在我县启动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园,把智能制造的概念真正付诸实践。优秀的团队带来了优秀的项目,也带了更为广阔的人脉资源。目前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已有多家机器人领域关联企业入驻,我们非常希望看到,智能制造成为海盐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又一亮点。
这些年来,我们在人才工作上花了很多精力,想了很多办法,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我们与周边县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困难:
(1)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如何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人才发展的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2)如何让引进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海盐的生活,融入当地文化,真正落地生根,把海盐作为第二个故乡?
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为县域人才工作会会诊、把把脉,为人才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灵丹妙药。海盐也会一直为各类优秀的人才敞开大门,来创业创新,实现梦想。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