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青年科技人才解决住房模式
1.自购、自租模式
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很多青年科技人才选择自主购房、市场化租房模式。
(1)自主购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住房体制从以公有产权为主体的住房实物分配体制转变成以居民所有为主体的住房商品化体制,城市居民拥有住房的主要途径也就由原来的按计划分配住房转变成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化购买房产。计划分配住房模式取消,商品化购买房屋成为上海青年人获得自主产权房的主要渠道。在现有的住房体制下,受户口、子女入学等附加功能与产权住房相挂钩的制约,自主购买商品房,拥有自有住房产权基本成为上海青年科技人才解决住房问题的首选模式。
(2)市场化租房。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这一群体,由于工作年限尚短,工资收入水平不高,资金积蓄少,如果没有家庭资助,购房首付资金或购房还款能力严重不足,有限的购买力和还贷压力下,他们只好选择租房模式解决住房需求。
上海青年人才的市场化租房,一般来说有多种模式,如:工作地就近租房。这种模式上下班便利,但通常房屋租金价格较高,年轻人受收入水平限制,租金压力大。为解决租金压力大的问题,很多青年人选择市区工作郊区租房,这种租房模式导致上下班路途远,时间、精力和体力消耗大。部分青年人选择在市区工作所在地附近合租住房,合租对象稳定性差,生活私密度打折扣等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政府保障性配房模式
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多数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中。上海市政府通过多种形式为这些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保障性配套住房供给,以解决其住房的需求。
(1)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是上海政府为解决青年人才居住需求而提供的专用于人才的配套租赁公寓。人才公寓大致包括青年人才公寓、高级人才公寓、高级专家公寓、专业人才公寓、博士公寓、留学生公寓等多种公寓形式。
人才公寓通常限定租赁条件和租期,采用“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轮候补租、契约管理、只租不售”等多种原则进行人才公寓租赁和管理。
上海张江园区从2001年起就开始建设推出人才公寓,随着张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推进,张江集团还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公共租赁房运营有限公司”对人才公寓进行运营和管理,为在张江园区工作的青年高科技人才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得园区内的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2)产权共有房。通常情况下产权共有房也称共有产权房,就是政府与购房个人共同出资购买房屋,即政府按一定比例出资帮助购房人共同购买房屋。共有房屋产权是在一定期限内持有房屋的部分产权,“使用权”归购房人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满足购房者住房需求,还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个人没有产权的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购房者对房屋居住以外的落户、子女入学等附加性功能需求。
例如,上海嘉定区曾出台《嘉定区优秀人才住房优惠实施办法》实施“配售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以区政府出资30%,人才单位出资10%,人才自身出资60%的住房市场价格比例,共同购买建筑面积70~90平方米的商品房,以缓解青年科技人才的购房压力,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有效解决住房难题。
(3)经适房。“经适房”是经济适用房的简称,是由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中低收入购买者出售的住房。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房,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较低,可以解决购房者经济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多数上海青年科技人才由于受“经济收入低”申请条件限制,被划在购房保障对象之外,很难享受到这种政府保障购房模式。
3.政府货币化补贴住房模式
上海政府对青年人才的住房货币化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即政府对青年购房者或者租房者在达到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发放补贴现金的模式。补贴标准根据不同的选取条件制定,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发放住房补贴的基本形式有:一次性货币化住房补贴、分期货币化补贴和一次性+分期货币补贴相结合三种形式。
一次性货币化补贴方式是指在补贴对象购房或租房时一次性发放补贴货币,一般较多用于购房时的货币化补贴;分期货币化补贴方式是指对补贴对象按月或年等分期发放补贴货币,一般多用于租房货币化补贴;一次性+分期货币补贴相结合方式,一般多用于购买住房时的货币补贴形式,即一部分货币在购房时一次性发放,余下部分分期按要求发放给被补贴对象的补贴形式。
(二)上海住房保障政策
1.市级住房政策
早在2008年10月,上海市房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对上海人才住房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上海市解决高层次引进人才住房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才公寓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草案。研究成果在后续出台的《上海市经济适用房管理试行办法》、《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得到落实[2]。
2012年8月,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发改委等16个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建设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产业发展、融资扶持、科技创新、生活安居和人才激励等政策内容。《关于建设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指出,将设立“千人计划”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奉贤区首期投入1亿元,用于支持创业园内“千人计划”人才创业。根据《关于建设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创业园工作的“千人计划”人才,在沪暂无住房的,可从进入创业园工作起3年内免费居住由奉贤区政府提供的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房。
2017年2月,上海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单位整体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审核配租工作机制的通知》(沪建保障〔2017〕182号)规定,针对单位整体租赁拟安排入住的部分新引进人才暂不满足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中“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的问题,经区级人民政府同意,可在承租单位书面担保承诺基础上,允许相关职工先入住公共租赁住房后在规定期限内补齐居住证、社保等准入要件,从而使新来沪人才能够及时享受公租房保障[2]。
2017年5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科学城范围规划拟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新增住宅全部用做租赁住宅,以及提高研发、工业用地人才公寓、宿舍配套比例等,满足科学城就业人口居住需求。2017年7月4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沪告字〔2017〕第070号)》,对分别位于浦东新区张江和嘉定新城的2幅70年住宅用地规定土地用途为租赁住房,所建物业严格按照“只租不售”模式管理,仅用于出租,不得出售。受让人应在出让年限内整体持有租赁住房物业并持续出租运营[3]。
2017年7月7日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障和改善市民基本居住条件。《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住房租赁消费,稳定住房租赁关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差异化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更好地缓解部分常住人口及青年群体和各类人才、创业人士的居住问题。在新增供应租赁住房约70万套的基础上,还将通过政策引导扶持住房租赁企业扩大规模,通过大幅度增加市场租赁住房的供应,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让多类群体尤其是青年人才实现安居乐业[4]。
2.区级住房保障政策
上海各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导入也很重视,妥善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成为各区人才竞争的绝招之一。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各区纷纷出台住房保障政策。
(1)嘉定区增加购房补贴至60万,创新建设人才公寓。
早在2009年,嘉定区出台《嘉定区优秀人才住房优惠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施“配售房政策”和“配租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市场销售价格的60%优惠申购建筑面积为70~90平方米的商品房。
2015年9月11日,上海嘉定区政府出台《嘉定区优秀人才购房货币化补贴实施办法》、《嘉定区优秀人才购房货币化补贴实施细则(试行)嘉府发〔2015〕50号》、《关于进一步吸引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嘉委办〔2014〕14号)。嘉定区对人才购房优惠政策由配售房变为货币化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给予金额为45~60万元的购房补贴。购房货币化补贴资格每年集中审批一次,获得资格后三年内有效。对国家级创业人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等提供最高120万元的购房补贴。
嘉定区创新人才公寓建设。嘉定工业区签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建立“科嘉人才公寓”。此人才公寓的建立作为工业区服务科研院所的一大创新举措,在全市属于首创,在人才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园区服务,院所联合。该公寓的建立首先得到嘉定工业区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建设人才公寓,工业区管委会反复修改园区规划,在工业区内划出一块52亩的工业用地作为住宅用地,并以9万元一亩的远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提供给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该人才公寓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牵头,上海微系统和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六大研究所共同出资联建。该人才公寓项目总投资4.2个亿,共建造9橦18层1080套人才公寓,以及配套用房和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92976平方米,该公寓不对外、对内售卖,青年科技人才在住进去5~8年内流转,有效地解决了6个院所1000余青年科技人才的过渡性住房问题。
该人才公寓的另一大突破是将社会化服务纳入居委会管理,青年科技人才在没有产权的住房内可以落户,子女教育问题集中解决,老人的医疗、养老补贴等在人才公寓中同产权房同等享有。公寓后期成立嘉定人才公寓管理委员会,由6个院所自主管理,小区的垃圾清运、公交站台、充电桩等问题均予以解决。
“科嘉人才公寓”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夹心层”青年科技人才“住房难”问题、突破了人才引进瓶颈,提升了工业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园区调结构、促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步伐;在提升嘉定区定位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2)浦东新区公寓免费5年再加50万安家补贴。
浦东人才公寓由企业出资全新建设,规模也远超依靠政府或社会力量所建。如:陆家嘴集团打造的“锦绣前程”人才公寓,2016年竣工,提供2066套公寓住房给青年人才长期租赁;陆家嘴金融城青年人才公寓,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有6幢建筑,可提供3000套公寓。浦东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比较渴求,包含国际金融高管、航运高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才、紧缺人才等,不但提供一间浦东150平方米公寓免费入住5年,而且同时还给予50万安家补贴。
(3)长宁区购房补贴最高50万元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
2016年,长宁区出台《长宁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若干意见》(长府〔2016〕56号),有效期至2019年7月31日。长宁区将给予最高50万元购房补贴,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
长宁区人才公寓采用“政府引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只租不售、周转使用”的方法,充分利用既有的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水仙楼)建设、利用闲散厂房和商务办公楼(临虹、九华和万华)及酒店式公寓(假日之星)改造、改建成人才公寓用房。
(4)奉贤区人才6折购房或最高补贴60万。
奉贤区出台《奉贤区人才购房补贴实施办法》,其有效期从2014年7月2日至2019年7月1日,还出台《奉贤区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建设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实施细则》,作为2012年8月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上海市发改委等16个政府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建设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配套政策。奉贤为国家级特殊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等提供本区购房补贴,货币补贴最高60万元,中小企业科创人才也可以选择6折购买人才房。
申请人才购房补贴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申请单位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本区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名单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区教育局、区卫计委、区文广局等部门确定;②在奉贤注册且年纳税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实体性企业,名单由区经委提供并排序;③在奉贤注册且纳税、成长性较好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由区科委提供并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