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国土资源局 胡加中 费培亮 邱建权 袁正鲜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步入中高速。靠大量消耗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助推城市发展已经受约。由于国家把土地供应作为经济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用地资源指标的供给受到了限量,这无疑给主要靠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发展的涟水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宏观调控下,促进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笔者结合涟水县实际,认为通过控制增量资源,挖潜存量资源,集约利用资源,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一、控制增量资源,挖潜存量资源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涟水无山、无煤、无矿石,支撑城市发展的资源首要是土地。考量资源的匮乏性和发展的永续性,国家实行了宏观控制。在这样背景下,城市发展只有而且必须转型。从靠增量资源转型为靠存量资源,从靠粗放利用资源转型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那么,按照这个思路,推动涟水城市转型发展。
是否可行?笔者认为,不仅可行,而且是可操作的。
从基本县情看,涟水地处淮北平原,县域总面积167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41亩,土地后备资源总量约3万亩。
从涟水初步实现城市化战略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数量看,涟水全面改造了老城区,启动开发了西面工业园区,建设了红日路行政办公新区,扩大了建城区面积,形成了“一心、一带、两翼”新格局。目前,涟水城市化水平为42%,到2020年,要超过50%,预计需要占用土地21.6平方公里,合3.24万亩,其中工业用地占23.5%。
从涟水目前的土地供应量和现势存量看,到2020年,除国家下达和向上争取额外用地指标资源外,尚缺0.93万亩建设用地资源。弥补这一空缺,靠向上争取,增加增量,困难很大,靠占用耕地,拓展增量,法不允许。因此,只有在控制增量,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旧城改造、浓缩企业用地,才能保障涟水城市转型发展健康有序推进。况且调查显示,从现有的独立工矿企业用地中,尚可挖潜存量土地资源约50%,通过开发复垦土地,可以置换用地指标近0.75万亩。也就是说,涟水通过自身加压,以挖潜存量土地资源来缓解城市发展中的资源不足,是比较可行可操作的。
二、控制增量资源,挖潜存量资源的思路及做法
总体思路:规划引领,计划把控,存量保障,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城市健康转型发展。
首先,从立足源头抓起,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做好两个规划的衔接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衔接问题上,应按照上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以及对城市建设的发展预测,做到两个规划在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期限、基础数据、应用图件上相互衔接,以提高和确保两个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合理调整城乡居民点用地。通过调整城镇居民用地和整合农村居民点,到2020年可以腾出近1万亩土地用于补充耕地和非农业建设,但这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字,要实现这一目标,尚需时程,尚需做大量的工作。三是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到2020年,上级下达涟水县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至多1万亩,规划对这些指标作如下按排:首先保障城市发展中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其次拿出3700亩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用5000亩规划工业用地。对上述用地的满足度必须达到100%。四是寻求解决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供需矛盾。第一,在供给制约需求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必须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挖潜;第二,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新占耕地的开发成本,引导开发商尽量利用城镇周围的非耕地,尽量降低城镇用地、工业园区用地占用耕地的比重;第三,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土地,置换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其次,从控制总量入手,改变土地计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供应方式。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和计划管理的实行,遏制了乱占滥用土地的势头,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但从深层次看,计划与规划的宏观目标脱节、计划与执行脱节、对执行缺少监管和制约手段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按照上级限量土地供应的要求,必须从“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土地流向、按照产业政策供地、制约引导土地需求、从严确定人均用地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开拓内涵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调整工作思路。一方面,要根据指标合理安排用地。2014年上级批给涟水的用地指标(不包括另外争取)不足3000亩,对这一指标的分解是60%用于工业用地,40%用于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要明确存量挖潜的范围,在中心城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区工业疏解、扩散的导向,利用土地级差效益,腾出“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更新技术产业和城市绿地。在县郊区,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集镇集中和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战略,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再一方面,要增加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指标,要求在审批项目时,必须优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并明确具体指标。第四,要明确用途及项目管制,土地资源供应只保障县重大工程、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部分危房简房改造需求,其他营利性项目一般不予供地。
再次,从挖潜存量做起,拓宽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有偿使用路子。具体应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结合,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2014年以来,涟水先后进行了19次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共激活存量土地4000多亩,土地出让净收益8.1亿元。与此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土地市场的政策文件,结合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强化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的功能,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先后为2500多个单位和个人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转)让手续,为政府收取了上亿元土地收益金,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二是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涟水原机械厂、啤酒厂、化工厂等一批老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县政府通过牵线搭桥,实现了这些老企业的闲置土地向较有活力的企业公司转移。还通过支持县原铸造厂、电影公司等一批效益较差但地处黄金地段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发挥了这些土地的区位优势。三是与实施旧城改造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涟水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先后对安东路等县城主干道两侧的旧房、平房、危房进行了拆迁改造,建起了涟州小区、涟花小区、环湖小区等10多个新型住宅区,安排了4万多户居民,既美化了城市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四是与土地开发复垦相结合,解决城市发展中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涟水县在土地开发复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加大了土地开发复垦资金的投放力度。仅2014年,县政府就拿出近1000万元用于全县土地开发复垦,当年开发复垦新增耕地5200余亩,折换用地指标近3000亩。而且提供优惠政策。按照“谁复垦,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大户和外商积极参与土地复垦工作。还注重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的土地复垦立项文章。年内完成8个省投土地整治项目,上报争取高沟、东胡集两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启动盐河五改三废弃河道复垦工程,规范实施城乡挂钩复垦新增耕地800亩左右,力保城市转型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
三、控制增量资源,挖潜存量资源的几点体会
1.必须健全以地价调控为核心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
涟水为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退二进三”和嫁接合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视企业的困难度和实际情况,对土地出让金采取不同收取比例和交付期限等办法。如县某酒酿厂改制,把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挂账作为国有资产投入,一部分返还给企业作为土地资产入股。这些激励机制使许多企业有了重新发展的机会,也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2.必须立章规范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多种形式自发进入市场,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涟水先后制定了关于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办法,凡是外商取得土地两年内未动工开发的,一律依法无偿收回;凡是投资强度低于每亩230万元的,一律不得进县工业园区。为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搞活企业,制定了关于支持特困解忧房优惠政策等。
3.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
涟水县为加强存量土地的激活利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工作中发生的疑难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和指导,支持各有关部门依法办事。组织国土资源、规划部门搞好城市规划,制定城市土地盘存挖潜、集约利用计划。目前,已形成了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土地盘存挖潜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