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转型与社会管理

市场转型与社会管理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践的结果显露了两个致命弊端:第一是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无所不包的计划,事实上很难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为其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形式才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现阶段全社会所生产商品的价格,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
市场转型与社会管理_多元学科视角下的社会管理读本

罗援朝

一、市场转型是克服计划体制弊端探索中的必然选择

人类在有史以来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下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解决一个不可回避的制度性问题:这就是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怎样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与调节,以及全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怎样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再分配,和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消费品怎样在社会不同的消费群体中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这个过程统称为经济资源的分配与调节。经济资源的分配与调节,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和分工不断发展使然所必须首先面对的带根本性的制度问题和社会管理问题。

不同经济社会形态下的政府和政体,对经济资源的分配与调节所能选择的最典型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国家或经济体内部的计划进行分配与调节,另一种是通过市场交换形成的价格机制进行分配与调节。前者称为计划经济,后者称为市场经济。

我国在五十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全社会生产要素和消费品的分配与调节,都是通过国家无所不包的计划来实现。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要素和消费品的分配调节,逐步转型为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来完成。通过几十年的转型,当前我国所生产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价格,几乎全部都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只是通过间接手段和必要的管理来实现对经济全局的调控。

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计划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分配与调节,如果现阶段客观上是可行的,那无疑是一幅美好的画卷。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践的结果显露了两个致命弊端:第一是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无所不包的计划,事实上很难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原因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需求构成在不断变化,靠一批人的主观分析和运算来跟进这种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计划的结果常常是浪费和短缺并行。第二是计划手段很难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从而真正调动起全体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市场调节取代计划调节,是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指导下,计划调节绩效走到尽头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几十年市场转型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调节相对于计划调节,虽然也不尽完善,但它调节的客观性、适应性和基础性上却要大大优于计划调节,而且市场机制所推动的效率也要优于经济计划。原因是当劳动力和商品价格不是通过计划确定,而是以买卖双方相互约定的市场行为确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最终就由自己决定。劳动者在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交易中,可以直接达成交易双方都认可的价格。由于报酬与个人绩效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带来了劳动者努力工作最直接的利益刺激。生产经营者由于是以生产经营被市场认可的结果获得应有的利益,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比按计划和工资获得报酬的刺激效果更强。农户在自主经营、市场绩效自负机制的推动下,生产力一开始就获得了井喷式释放。为其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形式才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市场转型是在探索中循序渐进。改革之初首先全面放开经营的是小商品。之后,关系民生的鲜活农副产品,大宗粮食产品相继放开。国有单位则采取一步一步从它们不适宜的领域退出,整个经济领域逐步过渡到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共同依据价格走向展开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反过来又决定着未来价格走向的局面。现阶段全社会所生产商品的价格,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有些关系经济全局和民生的大宗商品,国家虽然对价格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这种管理力求依据的,仍然是市场基础性的供求关系。权益类交易品市场从国债和企业债市场开始,逐步发展到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交易形式更加复杂的股指期货市场。这些市场都正在越来越紧密的同国际市场接轨,并与商品市场一道,共同影响和决定着各种市场交易品的价格走向,调节着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和消费对象都比较单一,始终贯彻的是以粮为纲和以钢为纲。市场转型中,我国生产和消费需求方面的热点转换很快,曾经经历过全民都以满足粮、棉、油、菜、蛋、肉为主,到全民开始追逐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又到全民追逐电视机、录像机、空调、电冰箱,和当前热捧小汽车、商品房这样的热点转换,这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些热点转换都代表着市场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热点转换,都会以此为推手对不同产业和区域的兴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可以说,经济资源由市场调节的格局当前已接近于完成,摆在我们面前更紧迫、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使这个格局在有效的管理中趋于完善。

二、市场转型同时伴生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问题

市场调节取代计划调节在调节的效率上虽然有了极大提高,但这种调节形式并不是完美无缺,市场转型过程中同时也伴生了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任务甚至更严峻、更复杂,解决起来需要花更大、更细致的气力。

市场转型形成的竞争和绩效机制,即使在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获得的是合法守法所得的条件下,客观上也会致使社会收入差距拉大,不同阶层之间矛盾凸显加剧。计划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生产的发展和计划的完成,全社会劳动者都是先通过确定劳动的体力、脑力和技术级别,再以不同的级别来确定劳动者工资。城市劳动者有八级工资制,农村半个劳动力为五分,全劳力为十分。在这种制度下,加之社会消费品本身就很短缺,人们收入必然是大致平均。转型中的收入差距分化,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财产、经营的绩效和劳动报酬不同所致。但是,由此造成的收入差距分化过快过大,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市场机制同时也存在市场失灵的负面效应。在市场转型中,由于竞争者资产拥有量和资源占有量不同,与公共权力的紧密度不同,经济领域就非常容易产生垄断产量和垄断价格的现象;一些经济体内部的活动虽然变得越来越经济,而外部影响却表现为不经济,例如在竞争中经营者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排放污水而污染河流,排放烟尘而污染空气,这些活动给公共环境和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经营者并没有为此支付抵偿危害的成本;即使在转型完成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人们对当前和未来市场信息的了解和判断不完全,经常会造成或供给过多使生产者利益受到损害,或供给不足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常常带来利益得失上的切肤之痛。

市场的投机性交易愈演愈烈。当今的市场交换领域,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数量及其庞大,交易速度及其快捷的投机交易。由于两种交易行为并不是在不同的市场分别运行,而是在形形色色交易品市场同时并行,使得两种交易行为对交易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相互参差、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交易品价格变动的方向。而且,随着投机交易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相互参差、交互作用的影响已经变得更加紧密和越来越全球化。来自国内国际市场任何大宗交易品产地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迅速带来投机行为的介入,并都会随之传导到国内国际同类交易品及相关交易品价格的变化。金融交易品的投机状况更加激烈,价格传导更加快捷,影响面更大。至今阴魂还未散去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很大程度就是来自旺盛的投机浪潮,对实体经济缺陷加以推波助澜的结果。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最大的缺失是权力制衡机制没有跟上,致使不受约束的权力牟取暴利实现暴富十分方便,腐败行为在不断地反腐中仍在蔓延。而在社会上躁动着相互攀比,追求资本最大化的气场中,权力被资本化的各种寻租行为的蔓延,就成了影响我国社会结构和阶层分化最负面的腐蚀剂。

假冒伪劣商品在管理部门不断地整治中继续蔓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怪胎,在转型期的市场尤其突出。假冒伪劣商品是以低廉的成本支出,却以高出成本几倍几十倍的价格所假冒商品出售。为了谋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这种行为不仅坑害消费者和国家利益,而且严重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对守法竞争者是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市场竞争机制运用的不好会使各级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GDP和利润,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在许多方面又是以高昂的环境资源代价为支撑的粗放式发展。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已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环境代价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努力建设适应市场转型的经济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部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市场及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与转型阶段相适应的和谐的经济社会新秩序,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营造稳定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必须继续坚持和逐步完善向市场化方向转型的基本制度,把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的更好,使许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市场自身的完善得到化解。为此,要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国有经济要通过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形成合理长效的流动机制,使其积极主动地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通过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在市场基础性作用的推动下,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基本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使重要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得到合理的完善。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和理顺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通过这些基础层面的努力,使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更清晰、更合理、更明确、更积极。在有效市场机制形成的基础上,必须对市场的价格机制加以充分利用,使经济活动自觉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变化,由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而不是行政手段,来有效调节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最佳配置。计划的重点是搞好经济发展预测,宏观经济总量调控,重大比例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资源总体配置,生产力总体布局等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领域。

对市场转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要从源头上正确认知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分配与调节,所能发挥的只能是基础性作用而不是包揽一切的万能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通过政府科学的计划与规划,以及全面有效的社会管理,这些看得见的手来共同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界,都必须深入探寻在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如何通过进一步的管理创新来对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加以对冲,保证经济社会体系在转型中形成内生的,有利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目标的实现,必须伴随一系列艰苦的努力:

要尽快形成适应市场转型所必须的,有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健全的法制体系,来强有力地保证长效机制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都表明,和谐的市场体系必然是与健全的法治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在市场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腐败蔓延、假冒伪劣随处可见、高排放高污染难以扼制、没有监管的疯狂投机等现象,都与在转型中法律对经济生活的规范还存在大量缺失和空白点,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状直接相关。而且,适应市场转型所必须的健全法制体系的形成,必须有公民的广泛参与,才会使执法过程畅通无阻,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关心和参与立法,进而共同来护法守法。

要逐步实现适应市场转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全面转型和改革向纵深深化,政府所面临角色转型的改革不可避免。转型的目标,就是要把经济型建设型的政府逐步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与市场化的配置手段有机地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以对冲市场转型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做到这一点,必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管理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政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必须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以此降低行政成本。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提高政府公信力。最终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实事,来有效解决市场机制所触及不到的领域,有效化解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群体分化,不同阶层之间矛盾凸显加剧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直接渉及民生的事情亟待做好:要从发展学前教育入手,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民众需要的支柱产业;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要科学地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调节、货币金融调节来有效对冲市场调节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平均化不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许多收入差距的产生,是市场转型中制度缺陷和缺失导致。诸如市场失灵和市场投机浪潮高涨情况下产生的各种市场较量和竞争,胜负常常并不是由其对实体经济起到了推动,使一部分人群获得了较高收益,所以必须进行有效调节,才能化解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税收、财政、货币金融手段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所必须的经济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对市场转型中所出现的各种负面现象,具有非常有效的调节效应。为此,要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要通过有效的转移支付,惠及社会各方。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把市场投机掌握在可控和充分监管的框架下。

要在市场转型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能源消耗总量还会继续上升,如果不加强节能减排,将给我国能源安全供给、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持续。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2009年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一些需淘汰的落后产能又有所反弹,近年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但后续还要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引领机制、结构调整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市场诱导机制及社会参与机制等来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这些又都是政府行为所应重点发挥作用的领域。

要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各类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市场转型条件下社会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市场转型中出现的不同阶层之间矛盾凸显加剧的问题。应深刻认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转型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和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素清.市场化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2.王一江.关于转型中的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景维民.经济转型的理论假说与验证——市场社会主义的传承与超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