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海而陆的大地

由海而陆的大地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沿海地区,尤其是古盐场所在的范公堤一线,属长三角冲积平原中的海积平原。图6-1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变迁图南通和盐城,是淮南盐业的主产地。至1128年海岸线基本稳定。1855年,黄河北归,废黄河口变成侵蚀海岸,而南部大丰、东台地区仍然以淤进为主,因而成为明清淮南盐业的核心产区。地质过程是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在海口泥沙沉积成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海水的凝聚作用,故土层内含盐量较高,为盐土。
由海而陆的大地_乡愁的记忆——江苏村落遗产特色和价值研究

江苏沿海地区,尤其是古盐场所在的范公堤一线,属长三角冲积平原中的海积平原。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其前缘直接与潮间浅滩相接,内侧多与冲积平原及洪积冲积平原相接,地表盐渍化严重,部分地段地势较低洼,沿岸有海滨湿地、大片芦草丛生的积水小型洼地。

(1)海中浮陆地

江苏沿海产盐地区的地貌,自南向北可细分为:海启平原区、通吕水脊海河相沉积平原区、三余海积平原区、古河汊水网平原、北岸古沙嘴高沙平原区、里下河低洼潟湖沉积平原区。以上地貌的形成时间各有先后,最早的北岸古沙嘴高沙平原区,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而三余海积平原,在1914年大有晋公司围垦新筑海堤后,才完全成陆。以成陆时间先后排序,依次为:北岸古沙嘴高沙平原区、通吕水脊海河相沉积平原区、里下河低洼潟湖沉积平原区、古河汊水网平原、海启平原区、三余海积平原区(图6-1)。

图6-1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变迁图

南通和盐城,是淮南盐业的主产地。两地的成陆时间与形态不尽相同。

南通成陆晚于盐城,海岸线变迁剧烈,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北朝时扶海洲与扬州东部沙嘴的并接,形成北岸古沙嘴区;南北朝时胡逗洲等沙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11世纪中期,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两次并接形成通吕水脊区(图6-2)。18世纪至20世纪初,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形成海启平原区。南通境域基本形成(图6-3)。南通境内没有自然河流,均为人工河渠。其地貌形状、水系河网和居民点分布,都反映了淤涨成陆和人为围垦的过程。

图6-2 通吕水脊初始形成示意图

图6-3 通州区域岸线演化示意图

盐城地区为“淮南中十场”(1)所在地,其海岸线的变迁相对稳定(图6-4)。从6000多年前开始变化,经历了海洋—陆地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向东移动,随着黄河夺淮,泥沙淤积,形成滨海平原。至1128年海岸线基本稳定。1855年,黄河北归,废黄河口变成侵蚀海岸,而南部大丰、东台地区仍然以淤进为主,因而成为明清淮南盐业的核心产区。

图6-4 盐城海岸线变迁图

(2)盐土生潮土

江苏沿海产盐地区土壤类型为灰潮土,是以江、河、海冲击的沉积物为母质,在草甸植被下,经过旱耕熟化,形成的土壤类型。其土壤形成过程,分为地质、成土两个过程。

地质过程是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在海口泥沙沉积成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海水的凝聚作用,故土层内含盐量较高,为盐土。随着脊地形成和海岸东迁,成陆土壤逐渐摆脱潮汐影响,兼降水和气候作用,使沉积盐土表层盐分降低,促使耐盐植物——荡草生长。

成土过程是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自然脱盐和肥力累积两个阶段。成陆年代愈早、生草时间愈长、排水状况愈好,则土壤自然脱盐愈快。故成陆早、地势高的北岸古沙嘴区、通吕水脊,随着盐场草甸植被的生长,逐渐从自然土壤脱盐为农业土壤,再经过围垦、开沟、排水、耕作、施肥等旱耕熟化措施,形成灰潮土,土壤越来越适应农耕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