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过程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是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单位分割和地区分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以我国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消费品供应制度将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劳动力流动完全分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户籍制度有所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断减弱。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是渐进式的,在经济市场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计划配置的手段仍大量存在于劳动力市场。户籍管理仍为我国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国有制单位员工终身制和行业垄断、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十分严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行业、单位和地区分割十分严重,劳动力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流动,这也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劳动力市场所特有的现象。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分割,即经济转轨型国家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过程仍然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
2. 关于农民工就业影响主成分因素的分析
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60余种,在众多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当中,通过科学调查问卷,得到影响农民工就业主要因素为8个。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运用,本书得到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四个主成分因素: 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农民工自身条件构成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第一主成分因素,政府服务水平和思想文化宗教等其他原因构成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第二主成分因素,信息灵敏性和就业岗位构成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第三主成分因素,家庭条件和农民工工资待遇构成影响农民工就业的第四主成分因素。在转轴后的因素负荷矩阵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负荷达到0.865,是第一主成分因素里权重最重的因素,说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成为影响农民工就业最重要的因素。
3. 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1)劳动力市场分割粗略看来是一虚拟变量,要么是存在分割赋值为1,要么是不存在分割赋值为零,但这样的赋值方法明显达不到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大小,采用线性比例法无量纲化方法,获得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程度、行业分割程度、地区分割程度和单位性质分割程度系数变量,为计量分析奠定科学的基础。
(2)在同时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四种分割时,采用OLS方法,得到农民工就业模型为模型(5-10)。该模型初步得到了如下结论: 第一,农民工就业数量与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程度显著负相关。第二,说明农民工就业数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程度负相关。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和单位性质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数量有显著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和辅助回归方法,发现模型(5-10)中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和单位性质分割程度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删除地区分割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模型(5-12)。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型(5-12)中存在自相关现象。通过对模型进行消除自相关变换,利用GLS方法,得到了农民工就业的最优模型(5-21)。
(3)判明经济变量农民工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还是谬误的,有必要对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就业与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单位性质分割程度数据是非平稳的。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变量与劳动力市场各分割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模型(5-21)用于研究农民工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时间序列数据的传统回归方法是有效的。包含协整约束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只有行业分割直接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单向因果关系。这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不妨碍模型(5-21)的有效性,模型(5-21)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4. 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机理分析
(1)农民工个人就业对工作时间接受程度集中在每天10至14小时之间,大大超过每天工作8小时的标准工时,表明我国农民工就业愿望强烈,为了获取收入,愿意加班加点工作。工资率和闲暇时间是农民工就业选择的两个主要权衡因素。农民工个人的效用函数u=u(G,L)决定于商品(G)和闲暇(L)的消费。在图形上效用函数表示为一个无差异曲线群。农民工效用衡量的标准是: 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要受到非劳动收入、时间和工资率的约束,要在满足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尽量处于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
(2)城乡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主要是从劳动力供给的层面来影响农民工就业。户籍制度从身份上给农民工低人一等的标记和城市户籍隐含着很多的福利成分导致农民工参与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农民工工作技能不高,无法进入城市高端的劳动力市场; 地理环境的分隔导致农民工就业的成本增加,就业信息的匮乏,就业机会减少;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导致农民工就业竞争激烈,农民工对工作时间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减少和农民工就业的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作用,从而引起农民工就业量的减少。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的形成原因都是因为工资差别引起的。工资率主要是由需求方来约定的,因此从劳动力需求侧面分析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工资差别是导致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反过来,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又导致工资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工资差别直接导致非农民工工资率普遍提高,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工资率提高的结果,都促使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农民工就业量减少。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三种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影响。事实上,三种分割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包含、互为影响的。城乡分割存在于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之中,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乡分割的存在。从劳动力供给侧面来说,三种分割使农民工的流动受到限制,农民工就业成本增加,农民工的工资率要求提高,促使农民工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均衡工资率提高,农民工均衡就业量减少。从劳动力需求侧面来说,三种分割使农民工的流动受到限制,非农民工工资率提高,从而使农民工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根据就业意向调查表明,假定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农民工的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平缓,最终将形成发散型蛛网。这是因为,我国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农民工就业的供给弹性大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现象将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事实上,我国由于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农民工就业受到一定的制约,使得农民工就业的工资供给弹性小于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需求弹性、农民工的供给曲线S比需求曲线D陡峭,形成的是收敛型蛛网。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影响并不全是负面效应,针对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特殊国情,政府通过适当政策干预保持劳动力市场适度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均衡市场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
5. 关于扩大农民工就业的对策措施研究
(1)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改革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来培育市场机制,尽可能地消除制度性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
(2)扩大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对策措施是: 一是完善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综合改革方案,在以坚持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前提下,要重视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政府要主导介入,推广“四荒”拍卖模式,推行“股田制”。二是从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农民退休养老制度、把建制镇建成小城市三项关键制度的实施来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加强农村交通、电力、通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降低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的收入差距。五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六是加大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民工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企业要投入资金加强对农民工的特殊(职业技术)培训,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农民工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良性机制。七是减少对农民工就业的身份歧视。对机关、企事业等所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一律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不管是正式工还是农民工临时工,所有员工退休后福利待遇由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予以支付。八是发展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明确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属于正当的社会就业范畴,营造一种有利于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社会环境,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采取若干优惠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