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恢复正常?

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恢复正常?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学者认为,恢复重建的规划与行动需要10个步骤:①组织起来;②吸纳公众参与;③协调不同的机构、部门与群体;④确认问题情况;⑤评估问题并确认机会;⑥设定目标;⑦探讨各种可替代战略;⑧规划行动;⑨就行动计划达成一致;⑩实施、评估与修改计划。我国和美国在危机恢复的差异在于,我国是自上而下纵向展开的,由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美国的恢复重建是在水平方向横向展开的,吸纳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危机恢复_面向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

(一)恢复的内涵

国外学者将“恢复”(recovery)定义为“使受灾害影响的社区回到灾前状况或最好成为状况改善的社区的活动。”我国学者认为,恢复管理是指在公共危机紧急情况控制后,政府及管理者通过各种措施,尽力消除危机造成的精神与物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恢复组织正常运转,提高管理水平。[13]

一般而言,恢复重建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活动:第一,最大限度地限制灾害的升级;第二,弥补社会、情感、经济的创伤与损失;第三,抓住机遇,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的需要;第四,减小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恢复重建要在消除突发事件影响过程中除旧布新,要尽量减轻灾害的影响,使社会生产生活恢复原貌,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提高社会的公共安全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补救,而且也意味着发展,既包括挑战,也蕴藏着机遇,是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实现转“危”为“机”的关键环节。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影响为基础,以谋求未来更好的发展为导向。

(二)危机恢复的类别

危机恢复的实质既包括“硬件”部分如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等的恢复重建工作,又包括“软件”部分如责任追究、预案修订、社会秩序恢复、社会心理的恢复,总结经验,反思教训等。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危机恢复包含社会恢复、物质恢复和精神恢复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危机恢复分为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生产恢复以及精神心理恢复等三个类别。

1.社会秩序的恢复

危机过后,社会机制要进行重新地调整,要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公共危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社会原因造成的对立和冲突性危机,使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社会结构和功能不同程度地失调甚至畸形发展,经济和社会动荡不安、停滞不前。这种紧张、失序的状态可能在危机暴发后延续一定时间。因此恢复社会秩序的正常化是一切危机恢复工作的前提。

在围绕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中,保障政府内部、外部与公众间的沟通协调是关键所在。

(1)在行政组织内部,对推进恢复常态的措施和对策进行必要的协调。突发事件过后,各级政府活动必须逐渐恢复到日常轨道上来。其中,权力的恢复与调整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对于应急处理过程中所集中的权力,原则上应该重新调整复原,特别是在民主监控、责任追究方面应该及时加以完善。这些可以说是此阶段沟通协调的重点、也是难点。此外,法律角度上的权力认可、权利救济、纠纷平息等大量的工作还需要逐步推进,并且要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对于应急管理过程中设立的临时机构,应该随着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终止。应急管理过程中调整、拆分或者合并的机构,则应该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经充分地协调后做出是否复原的决定。

(2)政府外部要与公众进行及时的协调,尽早消除应急状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作为应急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应立即采取恢复平时常态的有关措施,特别重要的是快速恢复人们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置,如电气、煤气、自来水、通信、交通等,使人们的生活尽快恢复到平常状态。这也涉及各级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与外部公众的协调。此外,在自然灾害等危机中,公众还有诸多心理干预或矫正问题需要制定措施加以解决。所以,政府有必要通过媒体等平台调动各种信息渠道与公众进行积极的互动,尽早解决危机带给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14]

2.经济生产的恢复

经济生产的恢复属于物质方面的重建。公共危机暴发之后,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社会重要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得日常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对于受到破坏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恢复建设,确保民众灾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并着手开展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如我国汶川地震后,在危机恢复中,首先是确保受灾民众的正常生活及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其次是重建因灾倒塌的房屋和校舍;第三是尽快恢复各项生产,确保受灾群体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3.精神心理的恢复

健全精神心理救助机制,关注灾后心理危机,是人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关爱与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需要。因此,在危机恢复阶段应当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危机当事人与受灾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逐步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对生活、对社会和对政府的信心。危机过后,社会公众往往呈现低落的心态,有时会回避创伤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对这部分人群要及时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在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同时,注意与他们多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忧郁。稳定民心,从而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

危机恢复中,硬件的恢复和重建是有形的,而社会和精神等软件方面的恢复更多是无形的,这一阶段的恢复和重建并不只是简单地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和水平,而是应该利用危机全面地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三)实施危机恢复的步骤

我国学者认为:“灾后恢复步骤一般可概括为:成立重建领导组织;灾区灾情核查;明确重灾灾区的范围与恢复方针;提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并进行审定;制定每一项重建工程的具体计划并进行审定;落实实施恢复重建计划的资金及材料供应;实施恢复重建规划与计划;依照法规和条例对恢复重建工程进行核查验收,并进行质量评定和财务审计。”

美国学者认为,恢复重建的规划与行动需要10个步骤:①组织起来;②吸纳公众参与;③协调不同的机构、部门与群体;④确认问题情况;⑤评估问题并确认机会;⑥设定目标;⑦探讨各种可替代战略;⑧规划行动;⑨就行动计划达成一致;⑩实施、评估与修改计划。

比较中美两国学者提出的恢复重建步骤,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基本过程大体相同,都可分为: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

第一步——准备。建立恢复重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受灾地区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做出损失评估报告。

第二步——计划。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根据第一阶段损失评估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恢复重建计划,并向执行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

第三步——实施。为恢复重建动员、准备、整合各种资源;实施恢复重建计划。

第四步——验收。对恢复重建工作进行验收与评估。

我国和美国在危机恢复的差异在于,我国是自上而下纵向展开的,由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美国的恢复重建是在水平方向横向展开的,吸纳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四)危机恢复的阶段划分

根据危机恢复工作开展的时间长短,可以将恢复划分为短期的恢复重建、中期的恢复重建和长期的恢复重建三个阶段。恢复重建工作短则持续数月,多则持续数年。灾害恢复包括使重要的生活支持系统回复到最低运行标准的活动,也包括使生活达到正常或更高水平的长期活动。这包括修复灾损家园,重建社区基础设施,如电线、道路和法庭等。

一般来说,短期的恢复重建工作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就立刻开始了,如开展搜救、管理捐款、清运废墟、为灾民搭建临时住房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长期的恢复重建活动一般着眼于长远,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如增强建筑标准、改变土地用途、改善交通设施,重修道路、桥梁、商店、住宅设施等。中期的恢复重建则是短期向长期过渡的中间阶段。

在长期的恢复重建中,人们往往要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的规划,以期促进灾区经济发展,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长期的恢复重建工作中要因势利导,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同时放眼未来,除旧布新,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1] 王真,闫淑敏:《公共危机管理评估概念模型的构建与探讨》,载《经济论坛》,2009(9)。

[2] 吴建勋:《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综述及拓展》,载《改革》,2007(2)。

[3] 马梦砚:《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4] 谭川:《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的评测研究》,37页,南京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何海燕,张晓廷:《危机管理概论》,111~118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 董传仪:《危机管理学》,231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 卓越:《政府评估绩效概论》,244~271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35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付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研究》,27~28页,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周庆行,唐峰:《公共危机决策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116页,载《理论与改革》,2005 (6)。

[11] 赵海燕、姚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方案设计》,载《学术交流》,86~89页,2007 (12)。

[12] 廖洁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绩效评估研究》,57~59页,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3] 张严严:《公共危机恢复管理研究》,载《商业环境》,2009(7)。

[14] 刘学彬:《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协调联动》,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