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四大理念”,加强社会管理

坚持“四大理念”,加强社会管理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化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为此,我县坚持“四个突出”,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三是着眼履“责”,建立信访述职机制。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70岁以上老人,仅新农保、农村低保每人每年就可领到1620元,能够基本满足生活所需。加强重点部位防控。与此同时,结合“严打”专项行动,对严重危害群众生命
坚持“四大理念”,加强社会管理_2011~2012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宣化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人员构成复杂,经济实力较弱,是我县的主要特点。为此,我县坚持“四个突出”,不断加强社会管理。

(一)坚持和谐理念,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加强社会管理首要任务,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1.积极构建“四点齐抓”的信访机制。坚持把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全力抓紧抓好。一是着眼抓“面”,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排查化解信访矛盾、信访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动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信访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着眼包“点”,建立联村机制。对部分信访隐患多、解决难度大的村,建立“联村包点”机制,实行县直部门一对一帮扶,确保信访矛盾彻底化解。2010年,全县抽调了30个县直部门的60多名干部,负责15个信访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三是着眼履“责”,建立信访述职机制。坚持把稳定作为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关于信访稳定工作述职,分析信访形势,落实维稳责任,部署相关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四是着眼办“事”,建立集中化解机制,对那些时间久、涉及部门多的复杂案件,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班子进行集中攻坚,全力化解疑难案件。2010年以来,县联席办组织各级各部门集中开展了3次信访稳定问题专项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7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2.着力健全“三级联动”的工作网络。全力强化基层信访组织建设,努力健全“条块结合、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县级,建立联合接访中心。投资30万元建成接访大厅,并从县农工委、国土局、建设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信访工作组,为相关信访案件化解提供政策服务,实现了县级工作队伍专业化、制度化。同时,建立了县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做到及时协调、上下联动。乡镇,加强综合协调。在全县13个乡镇推行了司法所、综治办、信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机制,成立了由乡镇党委统一领导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整合。村级,织密基层网络。在全县304个行政村设立了406名信访信息员,专门负责本村的信息报告、排查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矛盾调解等工作。严密的工作体系,使基层信访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在国庆安保、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坚决落实“事先预防”的评估制度。全面强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决策,坚决做到“三个不出台”,即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出台,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在重大事项决策前,组织人员开展走访调研,排查调处活动,做到项目实施与群众工作同步、发现矛盾与化解矛盾同步;形成初步方案后,在四套班子、相关部门内广泛征求意见,并经政府常务会、联席会审慎研究后方可出台,努力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策切实可行,避免引发社会矛盾。

(二)坚持民本理念,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之举、治本之策,全面加强民生保障。2010年,全县对民生的直接投入达到2.97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37.6%,高于财政增长20个百分点,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1.坚持惠民为先,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把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支撑,全力补齐发展短板。近年来,累计投资52亿元,实施了51项重点城建工程,建设新民居示范村18个,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投资2.2亿元完成119项通村公路建设,全县通公路行政村达到28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3%,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2350万元,解决了57个行政村、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投资1.3亿元新建、改建校舍8.4万平米,并积极推进蛋奶工程,为全县9500多名寄宿制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提高学生营养水平。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便民为重,全方位构建保障体系。积极建立以城乡低保、医保、新农保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五保供养、教育、住房、就业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网络更加完善。医疗保险方面,积极构建“全覆盖”医保网络,目前,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达4万多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1.9万人,参合率突破90%。2011年以来,已为群众报免医疗费用2900多万元,受惠群众20万人,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养老保险方面,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全县已有17.1万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5%,位列全市第一。五保方面,农村五保对象达到1728人,年保障标准1900元,并建成农村中心和区域敬老院5座、高标准幸福院56座,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低保方面,积极推进低保扩面工程,全县城乡低保人数达2.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特别是把70岁以上农村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全县70岁以上老人,仅新农保、农村低保每人每年就可领到1620元,能够基本满足生活所需。通过扎实有效的民生工作,全县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水平明显提升。

3.坚持安民为要,全力加强社会防控。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创新社会治安巡控机制,努力营造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加强主要道路巡防。建立了以巡警为骨干,派出所民警、专职巡逻队等参与,覆盖主要干道的巡逻体系,对城乡结合部、主干道、重点村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巡逻监控,确保发生警情能够迅速应对。加强重点部位防控。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在要害单位和部位,重要公共场所及主要路口安装监控设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现已在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安装视频监控设施1146套,报警监控探头107套。与此同时,结合“严打”专项行动,对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犯罪行为实行露头就打,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推动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

(三)坚持创新理念,着力加强社会服务

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县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1.推进基层服务管理创新。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公开办事人员、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内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切实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以强化群众服务作为重点,一方面,创新联系方式,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开展了干群结对共建、领导联点帮扶、部门服务承诺等各项活动,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农村事务一站通”工作机制,成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个、村级便民服务站102个,为群众提供党务、行政、信息、法律等服务,畅通了民情诉求渠道,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2.加强重点人群服务创新。针对全县村镇布局分散,流动人口较多的实际,坚持三措并举,构建“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坚持“以村管人”搞服务。以村级管理机制为依托,以村两委干部为主体,定期摸排住村流动人口情况,并在便民服务站设立专项窗口,为其提供社会保险、劳务就业等各项服务,努力实现村级服务全覆盖。二是坚持“以厂管人”搞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且数量较多的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使用移动采集系统,配备笔记本电脑、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器材,现场采集、现场录入、现场办证、现场比对,确保了流动人口登记真实、及时、有效,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推行“以证管人”搞服务。认真做好居住证推广准备工作,利用居住证统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培训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经济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项目,实现“一证通”,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对刑释解教人员,建设了心理矫正服务站,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和乡镇、村干部,定期走访,强化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由于措施到位,全县刑释解教人员没有一人“二次犯罪”,取得了良好效果。

3.加强劳资维权服务创新。近年来,随着经济加速发展,劳资纠纷事件呈现多发、频发态势,成为社会管理的又一重点。为切实维护劳资双方权益,我县确立了“快立案、快调解、快审理、快结案”,以及仲裁“场所公开、规则公开、程序公开、审理公开、结果公开”的“四快五公开”原则,确保劳务仲裁公平、公正、透明。同时,创新五项制度,确保劳资双方利益。一是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费用负担和法律风险。二是庭前调解制度,努力使当事人双方在庭审之前达成和解。2011年前三季度,共处理案件54件,调解成功31件,调解率达58%。三是当庭裁决制度,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案情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当庭裁决。四是“庭审旁听”制度,对较为复杂的争议案件允许当事人的亲属或同事参加旁听,增强案件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信力;五是法律援助制度,开通法律援助便民邮箱并向社会公布,把每周四定为法律援助日,为咨询者提供免费的劳动法律援助,维护劳资权益。

(四)坚持发展理念,增强社会管理实效

坚持以发展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双促进、双丰收。

1.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2005年,我县成立了全市首家农业合作组织——元子河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股金”形式入股,变为合作社股民。合作社将全村15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按期支付农民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这种集中经营方式,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妇女则由合作社聘请从事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00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00元。同时,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大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威信,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村先后组织了文艺宣传队、秧歌队,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成效十分显著。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没有一人一事上访告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文明村、和谐村。同时,为放大元子河经验,我们又建设了常峪口农业园区,投资3亿元建设新民居,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并大力发展种植、饲料加工、屠宰、鲜肉配送等龙型产业,打造现代化、城镇化的新型农业园区,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社会管理成效。

2.以信贷扶持打造信用体系。坚持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以“信用村”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农村信用文明建设。一方面,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为主体,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稳步开展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切实规范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查询和使用,确保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正常、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优选客户群体,把资金实力强、技术含量高、自身信誉好的企业纳入核心客户管理,把贷款使用无不良信用的村评为信用村,适当提高信用户授信额度,切实引领社会诚信建设,推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县北甘庄村被评为信用村,评定信用户268户,发放信用贷款118万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为加强社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