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的工程教育改革

德国的工程教育改革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不同于美国,这一时期的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已经在崇尚理论实践结合、强调培养过程的实践性方面具有了鲜明的特征。但同时,德国也深刻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对未来工程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影响和对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与美国几乎同步启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其重点放在了以下方面。
德国的工程教育改革_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以追求培养高素质工程师为本的高等工科教育体系,基本特征是:高等工程教育办学类别特征是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可以划分为理工科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办学形式特征是产与学相结合、产学双方人员的交流和每学期进行企业实践活动;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其中专业学习阶段又包含了实践环节。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出的工程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兼备熟练与高起点的技术执行能力;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特征是教师与工程师相结合。

显然,不同于美国,这一时期的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已经在崇尚理论实践结合、强调培养过程的实践性方面具有了鲜明的特征。但同时,德国也深刻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对未来工程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影响和对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与美国几乎同步启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其重点放在了以下方面。

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通过社会民间渠道大幅度扩大了国际学生的招生数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学位体系,提高了工程学位的国际兼容性;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综合化,在课程中增加了社会学、管理学等非技术课程,新设立了学科交叉专业。

三是工程教育的实践性,重点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深度,包括企业实习、以项目形式开展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合作式的专题讨论会等,甚至在一些专业学院出现了将高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结合在一起的“二元制”专业。

上述手段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德国工程专业毕业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社会能力”,也为进一步确立德国工程师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