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慈善,原本是一个充满了美好意愿的字眼,也常与一些传奇故事相关联。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特蕾莎,到超级大亨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慈善的光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却是一个可能让人产生迷惑、委屈、甚至质疑和愤怒的词。当然,这绝非慈善行为本身的错。
有时候,它源于人们对慈善行为理解的误差,比如为什么想捐赠旧衣服给贫困地区,机构却不领情;有时候,它源于一些糟糕的记忆——因为那些不怎么让人愉快的新闻,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好意无法传递给需要的人,反而遭人利用;有时候,是一些人自己滥用了慈善的定义——每当有灾难发生,富人们总是逃不过一波波猛烈的网络声讨。
在「美国富豪为什么喜欢建立慈善基金?」这道题目的回答里,知友 @程刚 说:
「经济机遇为很多人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财源安全和物质条件。但是快节奏的社会里,家长怎样教会不知疾苦的孩子们有爱心、无私等传统观念,还是个问题。同时,财富带来的副作用也影响了许多家族的生活质量,这些包括环境破坏和逐渐增加的闲散人员。为了确保自己下一代仍然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他们会聪明地转移部分精力、创意和财富去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乐观地畅想一下,这可能也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把大家的钱用好,并帮助更多人,是一种挑战。我们目睹的关于慈善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还不理解,从助人为乐的愿望抵达真正帮助到别人,中间缺少的不只是人力、物力,还有专业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慈善,不会因为出发点是好的,就天然地成为一件好事,它需要人们付出的努力,和人类所有的伟大事业一样多。
让每一个善良的人更有办法使出自己的力量,就是我们制作这期《知乎周刊・理解慈善》的初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