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兼明
5月17日凌晨,大陆官媒《人民日报》在其网络客户端推出了署名“任平”的评论,题目指向明确:《决不允许“文革”错误重演》。此文刊于当日报纸第4版,原题为《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刚刚过去的5月16日,被视为“文革”爆发50周年纪念日,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显然,在此重要时间节点上,来自中央及官媒的表态意味深长。
该文虽在午夜推出,仍被网民瞬间刷屏。不仅因为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革”在公共媒体属敏感话题,还因为民间近几年来开始出现一些为“文革”辩护的声音,把“文革”视作“继续革命的创举”。前些日子,在人民大会堂就出现了所谓“五十六朵花文工团”的演出,舞台上甚至打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等“文革”时期的口号与宣传画。虽事后证明,演出方为民营团体,虚构了“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办公室”等机构,但此次声势浩大的演出,确实在民众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和恐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之女马晓力就以公开信方式称此活动“大有文革再现之感”,“必将影响到国内外对我国未来走势的判断,也势必对党心、民心产生极大影响和误导!”
正因为对“文革”有很多错误的认知弥漫在大陆民间社会,也有一些包藏祸心的人想借此绑架舆论场,《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出现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它明确地回答了一个民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文革”决不能在今天重演!评论再次重申了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的彻底否定的结论,认为这个决议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有不可动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评论明确表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历史已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对评论的这些观点,绝大多数民众是认同的。不少人之所以对“文革”抱有幻想,是因他们对“文革”的历史真相不完全了解,误认为“文革”就是打倒“走资派”“当权派”。由于这些人对当下体制不满,认为市场经济制造了大量“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只有再来一次“文革”才能祛除特权阶层的腐败。他们没有看到,“文革”中不只是当权派和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平头百姓也难逃其祸——单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就让全国人民果腹艰难,更遑论十年间,从国家主席到平民百姓,被诬陷、被打倒、被批斗者难以计数,制造的罪名也可谓千奇百怪,空前绝后。“十年浩劫”是对“文革”最准确的概括。
为何中共早有决议和定论的这场浩劫,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无非是因为历史真相揭露得不够,在公共平台上对“文革”的思考与研究少之又少,对它真正的发生机理和造成的危害,不仅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更缺少从政治、思想、法律、文化层面的反思,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这些都催生了某些民众,尤其是对“文革”缺乏了解的年轻人,对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他们没有看到“文革”的实质,表面上是喧嚣的群众造反,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是领导者用非法律手段解决权力矛盾与社会治理的反民主、反法治的内乱。
《人民日报》评论称:“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如何“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如何“牢牢坚持党对‘文革’的政治结论”?这就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排除一切干扰”彻底否定“文革”。否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之不易的局面就可能受到影响和破坏。正是“文革”挑动群众斗群众、搞反民主反自由的政治斗争产生的巨大破坏性,反证了当下以发展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为主旨的政策走向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当下改革遇到的大量问题,也与“文革”思维没有肃清有关。从市场经济的长官意志、民营经济的被打压,到地方权力中的一言堂、教条主义与运动式治理模式,我们都能看到来自“文革”的思维惯性。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清除“文革”影响,真正揭示“文革”的真相,从思想文化上清除极端左倾意识,改革开放才能取得真正的共识。
《人民日报》在5月16日“文革”信息刷屏网络的时候,重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显然是在释放重大信号,这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消除人们对“文革”重来的恐慌——毕竟,彻底消融“文革”坚冰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极为重要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