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政商界刮起创办智库风

香港政商界刮起创办智库风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内地学术界创办智库蔚然成风。在香港,政商界设立的智库也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息人士称,林建岳成立的智库,有意包揽香港传统商界分子,以在日后大展拳脚。一时间,内地刮起了“智库风”,成为今年的关键词之一。有香港商界人士不讳言,因为中央鼓励,所以愿意支持智库工作。但与内地智库稍为不同的是,近来香港成立的不少智库,均有意为2017年特首选举“造王”,成为问鼎特首宝座者的后盾。
香港政商界刮起创办智库风_杨秀珠案幕后 香港凤凰周刊2015年第31期

当内地创办智库蔚然成风时,香港政商界的智库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最大智库由前特首董建华牵头。

文/凌德(香港)

2014年11月10日,前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牵头的“团结香港基金会”正式成立。顾问涵盖政商、教育、体育等各界重量级名人,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国学大师饶宗颐、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长实副主席李泽楷等。

香港政改方案在今年年中被否决后,政坛版图也随即加快重组及换代速度。多位重量级的议会领袖先后表明,将于明年立法会选举退下前线。当中最瞩目的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他近期在不同场合均表示明年不再参选。

但令人意外地是,曾钰成同时也宣告,明年他退任立法会主席后,将会创办一个新的民间智库,除了研究一些政治的大课题,也会订出政纲,以供有意参选下届特首选举的人采用,为香港前路出谋献策。

曾钰成雄心勃勃地说,该智库找专家研究政策之余,也会找持份者一同讨论政策,“甚至开居民会、咨询会,落区听居民意见或推销政策,成为倡导型智库。”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内地学术界创办智库蔚然成风。在香港,政商界设立的智库也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最大智库董建华牵头

香港智库目前规模最大的当属前特首董建华牵头的“团结香港基金”,该基金开宗明义是荟萃香港、内地及国际精英,为香港长远发展出谋献计。基金计划就六大范畴做研究,打头炮的土地规划研究报告将于短期内发表。

除了董建华,来自商界的香港富豪林建岳也在10月初宣布成立一个新智库“香港文化协进智库”,并已聘请《文汇报》前总编辑李晓惠加入智库工作。消息人士称,林建岳成立的智库,有意包揽香港传统商界分子,以在日后大展拳脚。

泛民方面,已退出公民党的温和泛民政客汤家骅,宣布辞去立法会议员一职后,也准备专心经营其新成立的智库“民主思路”,并不排除日后将有升级版,将智库变身政党,积极参加议会选举。

“智库”是从事政策研究及倡导的机构,属于公民社会组织之一,与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一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在西方已流行多年。但在香港,直至九七回归前夕,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政经变化,才催生了第一波的智库潮。较著名的有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及Vision 2047 Foundation。

其中,Vision 2047Foundation 是由一群世居香港、热爱香港的欧美及犹太裔商界及专业人士组成,定期举行论坛、早餐会、分享会甚至组织交流团等,旨在提升所有对香港有影响的人士或组织对香港回归中国所带来的变化的认知,加深世界对香港的了解,为香港平稳过渡至2047年作好准备。

回归后,香港发生不少重大事件,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后又遇上禽流感和SARS肆虐,楼股双挫,失业率高企,社会经济蒙受打击,中产人士对前景感到焦虑。不少知识分子乘势成立智库,形成了第二波的智库潮。

当中的代表有在2002年成立、由香港教育学院教授吕大乐掌舵的“新力量网络”;2003年成立、由一群30多岁的年轻专业人士组成的“三十会”;以及2004年成立的“Roundtable研究所”等等。

根据国际公认权威地位的美国宾州大学评估,目前香港每100万人口,就有超过四个智库,比例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当地13.5亿人口,只有429个智库。以人口计算,香港拥有亚洲第三最多的智库,只有亚美尼亚和马尔代夫的智库与人口比例较香港多。

不过,相比西方智库对社会和经济政策有很大贡献,香港虽然充斥着各式各类的智库,但几乎没有一个达到世界标准,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力亦不算大。

美国宾州大学专门研究智库总监James McGann指出,个中原因,与香港智库差劣的研究素质有关。

他说:“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领袖,而你又想打造一个新的,以及富有动态的研究所,你必需依照基本的标准。你必须在咨询过程,以及在数据的取得和研究的方法上,有一个透明度,可惜这些(在香港的智库)大多都不愿意公开。”

更甚地是,香港社会上有不少所谓“智库”或关注组鱼目混珠,充斥政坛。香港年轻时事评论员朱家健接受本刊记者访问时指出,数年前,香港忽然兴起关注社会话题,智库热潮崛起,以青年事务为主或以青年成员作骨干的智库亦五花八门,但不少智库其实只是以一人核心的挂名组织,巧立明目,意图捞政治油水,对社会或关注的议题根本没有投入。

他举例说:”我曾经遇过一个年轻人,声称自己创办了某某智库,其实香港成立组织很简单,这个智库只有他一个人。后来被人识破洞悉其葫芦后,他又另设了一个什么动力智库,换汤不换药,不做实事又套用新组织名称,意图掩耳盗铃。”

对香港智库的作用拭目以待

今年1月,内地官方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时间,内地刮起了“智库风”,成为今年的关键词之一。与此同时,经历过政改方案被否决、普选计划落空后,下届香港特首人选依然由1200人选委会决定,香港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港人眼前的一大课题。当地一些政商界人士也兴致勃勃地赶上内地智库热潮,纷纷创立智库。

据了解,中央政府曾就香港成立智库做过调研报告,认定智库对香港管治有正面作用。因为过去十多年,特区政府政策调研不足,政党的政策建议亦没有足够的调研基础,不少都是以选举为主导,因此中央更欢迎独立智库的出现。有香港商界人士不讳言,因为中央鼓励,所以愿意支持智库工作。

但与内地智库稍为不同的是,近来香港成立的不少智库,均有意为2017年特首选举“造王”,成为问鼎特首宝座者的后盾。

分析指出,有意参选下届特首人士假智库之名,至少有以下四点好处:第一,透过智库之名筹划参选政纲,至少更易给公众印象,他们是富有诚意参选特首;第二,透过智库不时发表对当今政策的看法,又或对政策往后应如何变化的建议,更容易替他们属意的人选营造舆论;第三,借助智库这相对不政治化的名义,更容易透过集思广益之名,汇聚各路有影响力人士,建立人际关系网;第四,当然是更方便先行组织竞选班底,进可攻退可守。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持续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也认为,智库并非政党,却是一个伸缩性颇大的政治平台。智库可以主打研究、民调、举办研讨会收集民间意见及宣扬政治理念;倘若有丰沛的人脉,更可游说包括政府、商界、政党以至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推动政治与社会改革。由此可见智库这个平台具有宽阔的发挥空间。

他说:”待时机成熟,人力及财力资源到位后,智库可进一步提升成为政党或政团,在选举中一显身手。近年最佳的例子莫过于叶刘淑仪早期成立的汇贤智库,经过努力之后,吸纳大批社会精英,蜕变为新民党。”

宋立功预期,除了汤家骅的“民主思路”,曾钰成主催的重量级智库之外,相信泛民温和派与建制开明派将陆续还会有政治人物构思新的智库。

不过,汇贤智库主席、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对未来智库在香港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她认为,在香港成立智库远比在美国困难,以她筹办汇贤智库的经验来说,聘请研究人员比筹募资金更困难,“香港没有多少个智库像美国一样能负担聘请10个以上的常驻研究员,亦造成本地高学历人才觉得在智库工作吸引力不大。小型智库如汇贤要解决人手问题,需透过将个别研究委托外面的学者进行。”

另一边厢,香港政党以短视的民粹意见炮轰政府,以争取民众支持,这对情况毫无帮助,也令政府面对压力,被迫接受政党的要求,智库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的建议则受到无视。这样只会令智库再没有兴趣进行高质量的研究,窒碍智库在香港的发展。

“香港的政治气候不断变化,促使更多智库成立,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但他们能否有所作为,却是另一回事。”叶刘淑仪说。凤凰标志

□  编辑  段宇宏   □ 美编  黄静

根据您的阅读习惯,我们猜您还喜欢这本刊物,点击该行字即可进入阅读页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