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默克尔十年

默克尔十年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约撰稿/陶短房2005年9月默克尔在柏林的一个投票站投下选票,之后成功当选,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而在11月22日,默克尔将迎来其正式就任德国总理十周年的纪念日。而当德国媒体普遍赞扬默克尔在位十年的辛劳与成就时,默克尔本人却并没有任何庆祝的意思。2010年6月默克尔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多伦多的G20峰会现场。在国际舞台上,默克尔成功让德国介入一系列国际事务,且未因二战战败国身份而遭致抵制和非议。
默克尔十年_杨秀珠案幕后 香港凤凰周刊2015年第31期


在外界看来,默克尔是“天生的现实主义者”——有原则,但能灵活运用和尊重现实。

特约撰稿陶短房

2005年9月

默克尔在柏林的一个投票站投下选票,之后成功当选,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对于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来说,近一个月迎来了两个重要日子:十年前的9月18日,她首次带领基民盟/基社盟参加德国联邦立法选举,以微弱多数击败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而十年前的10月10日,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组成首个“黑红联盟政府”,她也在这天被确定出任德国继神圣罗马帝国女皇后、千年来首位日耳曼地区女政府首脑。而在11月22日,默克尔将迎来其正式就任德国总理十周年的纪念日。

据德国《明镜》周刊不久前披露,默克尔有意作为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竞选第四任总理。有意思的是,此消息一公布,德国媒体争相转载。德国最大民意调查机构之一Emnid甚至做了份民意调查,显示假如德国现在举行大选,联盟党将获得43%的选民支持率,社民党为24%,默克尔再度当选将毫无悬念。而当德国媒体普遍赞扬默克尔在位十年的辛劳与成就时,默克尔本人却并没有任何庆祝的意思。

从“科尔的女孩”到“科尔终结者”

默克尔出生自原东德,并作为东德政治体制改革后的民主力量代表,在“民德倒计时”阶段崭露头角。两德统一后她原先所属的东德政党并入基民盟,她本人则作为“前东德民主力量代表”被吸纳进赫尔穆特·科尔内阁,出任妇女与青年部长。

根据东西德统一的协定,西德政府在下次联邦大选前应吸纳5位东德部长入阁,但1990年10月3日统一政府组成时,默克尔并不在其中。同年12月19日,东德最后一任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因被指控曾为东德情报部门工作,被迫辞去特别任务部长一职,原本因资历不够而落选的默克尔成为5位部长中的“替补”,从此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有意思的是,洛塔尔·德梅齐埃的堂弟托马斯·德梅齐埃如今在默克尔内阁出任内务部长,并因“难民潮”问题变得举世闻名。

两德统一时西德为不失时机,许下了许多政治承诺,甚至连德甲都特意扩军,吸纳了两支东德足球俱乐部。但随着政治方面新一轮的新陈代谢,绝大多数“照顾性质”的“东德元素”因不适应新体制而被淘汰或边缘化。这其中默克尔却成为异数:1994年换届时,她非但未如其他多数前东德阁员那样昙花一现,相反出任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长一职,成为基民盟(CDU)中举足轻重的要员。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她本人出众的政治素质,一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牧师家庭出身让其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长期在东德处于受监视的异议人士地位,又让她养成了深思熟虑、谨慎务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另一方面,科尔的欣赏和提拔也不容忽视,这位“德国统一之父”十分欣赏这个来自前东德的政治新秀,不断委以重任,并曾在公开场合称她为“小姑娘”。默克尔也一度有了“科尔的女孩”的绰号。

如果仅满足于此,她或许未能后来居上,成为除撒切尔夫人外、二战后任职时间最长的欧洲国家政府首脑。当时公认的科尔接班人,是老资格政治家、比默克尔“大一轮”的现任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但1998年,基民盟/基社盟卷入政治献金丑闻,并在大选中败给社民党/绿党的“红绿联盟”,作为丑闻漩涡中心的科尔灰头土脸,朔伊布勒也难脱干系。

在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科尔的女孩”当机立断与“恩人”划清界限,以“科尔终结者”形象强势出头,并在2000年4月当选基民盟主席,取代了朔伊布勒。虽然两年后联邦选举时她未能带领“黑党”获胜,但三年后仍如愿以偿。

2006年1月

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默克尔与爱尔兰摇滚乐队U2主唱博诺合影留念。

不一样的“铁娘子”

许多人喜欢拿默克尔和撒切尔夫人相比,并将她称为德国“铁娘子”。的确,两位都是中右翼女政治家,都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漫长政治生命和总理任期,也都和美国关系密切,还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且在经济上有所作为。

默克尔接任之初,德国经济正因“马克危机”和“统一后遗症”深陷滞胀泥淖,财政包袱沉重,赤字问题严峻。经过十年,如今德国已成为欧洲最令人瞩目的火车头:出口和出口盈余高居欧盟第一,2014年GDP增速达到3年最佳的1.5%,失业率为1990年以来最低,预算盈余高达创纪录的200亿欧元,这些都与“撒切尔时代”的英国似曾相识。

2007年5月

默克尔在柏林欢迎到访的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

2008年4月

默克尔参加奥斯陆国家歌剧院揭幕典礼时,一袭低胸礼服立刻成为摄影师的焦点。

2009年11月

默克尔出席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活动,与波兰前总统瓦文萨(中)、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左)会面。

2010年6月

默克尔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多伦多的G20峰会现场。

在国际舞台上,默克尔成功让德国介入一系列国际事务,且未因二战战败国身份而遭致抵制和非议。十年间,德国迅速成长为欧盟“两大支柱”中较法国来说更粗壮的中流砥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达到战后高峰。

但在国内很少有人称默克尔为“铁娘子”,她和撒切尔夫人的不同之处远多过相似之处。

撒切尔夫人和她在任时的英国不仅始终以“美国表亲”的姿态干预国际事务,更公然在欧盟中扮演“美国卧底”角色;而默克尔治下的德国和美国更像一对有分寸的政治合作伙伴——紧密、但谈不上亲密。默克尔和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不存在这种“知己兼闺蜜”的特殊关系,相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长期将她列入窃听名单的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此外,同为保守派政治家和自由市场经济信奉者,撒切尔夫人从言到行都显得“原教旨”一些,她和里根一搭一档强调“市场万能”,在国内激烈推动国企私有化并不断拿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开刀;默克尔在这方面显得温和得多,她推动基民盟制订的“新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更强调稳定,突出市场作用却也兼顾政策引导,虽强调“节支”但并未大幅度削减福利,相反不断出台保护女性就业和增加儿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措施。

更引人瞩目的则是“国际颜色”:撒切尔从不掩饰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感,不仅是“铁幕”的摧毁者之一,也始终对任何带有苏联色彩的元素避而远之;默克尔虽然“出身”更加反共,但执政后却显得长袖善舞,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一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保持相当友善的关系,甚至危机爆发后也多次努力充当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斡旋者,而非单纯的制裁参与者。

天生的现实主义者

在外界看来,默克尔是“天生的现实主义者”——有原则,但能灵活运用和尊重现实。

默克尔反共,但只要认为对德国有利,也从不放弃和社会主义国家或“苏联余孽”合作的机会。上任之初她对中国的批评之声差不多是西方领导人中最激烈的,还说过诸如“全球粮食危机是中国人牛奶喝多了造成的”之类尖刻的话,但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她领导下的德国和中国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德国成为欧盟内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高科技来源地之一,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和默契。耐人寻味的是,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密切,默克尔“批评者”的形象非但未黯淡,反倒更巩固了——正如一些西方评论家所指出的,她这位“老朋友”的话就算刺耳一些,中国领导人也更容易听取和包容。

2011年6月

默克尔访问美国期间,在白宫与欢迎仪式上的孩子们握手。

默克尔所处的时代,基民盟/基社盟的政治优势并不像冷战后期及科尔时代那样明显,迄今她所参加的四次联邦立法选举,一次(2002年)失利,两次“不输”却未获得决定性胜利,真正的“完胜”仅2009年一次,但她都能克服政治障碍和左右隔阂,与政治对手——中左的社民党组成“黑红联合政府”。这是二战之后历届中左、中右领导人都未曾做到的。

之所以能做到前人之不能,最关键的要素恰是灵活和务实。被称作“默克尔主义成功第一块基石”的“新社会市场经济”,最初是中左社民党一直极力推动的纲领,并曾被基民盟/基社盟的干将大张挞伐,而默克尔却并没有按照“对手支持的我们必须反对”的逻辑行事。

默克尔曾担任过核能负责人,对核电有好感,也曾不顾环保主义者反对,执意延长德国核电站的运转周期。但在作出上述决定后不久,日本福岛核事故爆发,德国公众反核电情绪空前高涨,她便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宣布全面关闭境内核电站。

在难民问题上,默克尔的灵活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对于吸纳过多难民,她的态度和相当一部分基民盟骨干一样,是有保留的。2010年针对难民和非法移民过多、德国社会消化压力沉重,她曾公然表示“多元文化在德国已死”。

今年早些时候她在视察时,面对一名巴勒斯坦小女孩关于“我要留在德国”的恳求,不顾对方流泪直言峻拒,被一些人斥为“冷血”;但随着9月2日难民船事故的发酵,德国舆情、民意发生大逆转,同情难民的声调高涨,“冷血默克尔”也迅速转化,一下成了对“地中海难民”最慷慨的世界领袖和“默克尔妈妈”。

德国在9月5日率先宣布对叙利亚难民全面“不设限”开放边界,次日更宣布准备在年内接纳80万“地中海难民”,要求2016年额外拨出6亿欧元用于安置难民(将当年难民安置预算增加近60%),在已宣布建造30万套难民安置房基础上要求各州再建造15万套,并由联邦政府出面担保,大众银行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供融资。

不过,由于欧盟9月22日在内政部长会议上罕见地以“多数票”方式强力通过分配12万难民的方案,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对西欧,尤其德国的“欺凌”表示不满。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说,拒绝接受德国在难民危机上的“道德帝国主义”。

可以想象,只要默克尔时代延续,这种现实主义的“急刹急转”还会不断上演。

2014年7月

默克尔访华时来到四川,向川菜大厨学习宫保鸡丁的做法。


默克尔时代如何延续?

如无意外,默克尔的总理任期将延续到2017年,届时她将打破撒切尔夫人的战后欧洲女政府首脑任职年限纪录。

届时她只有63岁,在世界大国领导人中并不算年长,按照德国的政治体制,她仍可谋求连选连任,前提是她的基民盟/基社盟可以在选举中占据优势,赢得单独或联合组阁权。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尚未公开表态,但默克尔有可能会在2017年谋求继续连任,事实上不论基民盟/基社盟内部,还是其他“红”、“绿”、“黄”德国党派,目前都尚找不到一个足以构成对默克尔地位有力挑战的人选。

当然,默克尔时代并非没有隐忧。

首先,尽管德国经济平稳、社会安定,但思变者仍然不在少数。2013年原来的“黄色”盟友自民党(FDP)未能获得议席,导致基民盟/基社盟不得不和政敌社民党联合组阁,并为此付出内阁不稳定和政策受掣肘的代价。2017年若重演这一幕,这种不稳定和掣肘也将带入下一任期。此外,因政治妥协而入阁的“超级部长”——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社民党主席西格马尔·加布里尔很可能在2017年成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届时“黑红”这对“露水夫妻”间的竞逐将会十分微妙。

其次,此次难民潮的应对在党内外引发不少非议,党内许多骨干、盟友(尤其是基民盟/基社盟传统票仓、难民潮首当其冲的“重灾区”巴伐利亚)都埋怨默克尔“开放”得过于轻率、慷慨,对民意舆情看得太重,政治对手则指责她开放后又“反悔”,出尔反尔。

难民潮也让公众意见出现严重分歧。德国开放边境后数日所做的一项民调显示,33%受访者希望接收更少的难民,希望不减少的有37%,希望接收更多的也有22%。但德国N24电视台与私营机构Emnid做的联合民调显示,2/3德国人认为此次德国政府在难民危机处理方面的工作“相当糟糕”或“非常糟糕”。很显然,短短十几天内围绕难民问题,德国舆情民意多次反转,至今莫衷一是。难民问题的后遗症很可能在2017年前后发酵,届时这些都可能成为反对党攻击默克尔的“炮弹”。

但无论如何,默克尔时代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她对战后德国的政治影响和政治遗产,恐怕超过此期间任何一任德国总理——连阿登纳、勃兰特和科尔也皆无例外。凤凰标志2.tif

□  编辑  漆菲  □   美编  虎妹

2012年4月

德国马洛,默克尔参观鸟类公园时被鹦鹉包围。

2013年12月

默克尔出现在德国议会,不久后她再次连任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

2015年9月

默克尔出席柏林举行的七国集团妇女论坛时,与阿富汗女政治家巴拉克扎伊自拍留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