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坚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确立巡逻工作的主业和基础地位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动态化、 治安动态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刑事犯罪的突发性、 暴力性、 机动性和流窜性的特点日益明显, 特别是街头犯罪呈多发态势。 这种动态的治安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以变应变、 以动制动, 把警力推向街面, 把巡逻作为主业, 把巡逻作为警察实现其基本职能的主要勤务方式, 不断提高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能力。
(二) 坚持信息引导巡逻, 使巡逻始终跟着警情走
信息引导巡逻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理念在巡逻警务中的具体实践, 没有准确的信息支撑, 就无法实施精确的巡防。 分局依托市局警务信息平台, 对辖区治安进行动态研判, 实行治安警情四色预警, 建立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动态调控机制, 根据警情变化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和巡防布局, 将力量准确投向各类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地段。 特别是社会面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成和使用, 增加了巡逻工作的科技含量, 地面巡防和视频监控形成了“立体化” 的巡防格局。 在信息的引领下, 增强了巡逻力量投入的针对性, 形成了与发案紧密联系的警力投向机制, 提高了用警效率, 使巡警效能实现了最大化。
(三)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 提高巡防效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用制度和规范来加强对巡逻工作的管理是使巡逻工作有效开展, 发挥打防最大效能的关键。在推行巡逻机制中, 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巡防工作动态运行机制。 在责任查究上, 建立案件倒查制度, 着力提高民警的管事率; 在巡逻查勤上, 落实三级查勤和领导跟班巡查制度, 着力提高街面见警率;在勤务规范上, 规定岗前派勤、 必到点签到、 巡逻记事、 盘查登记等勤务流程; 在奖惩激励上, 建立目标考评制度, 根据以考绩为主的原则, 对巡警进行考核, 促进巡警提高巡逻绩效。 实践证明, 取得巡防机制的实效必须要在巡逻工作规范化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派出所巡逻工作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时, 必须对巡逻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否则, 巡逻工作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就无法保证巡防的效能。
(四) 坚持以人为本, 跟进保障措施, 调动巡逻民警的积极性
巡逻勤务的推行, 改变了民警的工作模式, 增加了民警的工作强度, 触及了民警的切身利益, 民警是推行动态巡防机制的主体,民警对巡逻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 直接影响巡逻机制的正常运行。 因此, 做好民警特别是巡逻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巡逻实践中, 要坚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巡防机制改革的始终, 引导民警破除因循守旧、 安于现状的思想障碍, 在队伍中组织开展“新时期民警角色定位大讨论” 和弘扬“忠诚、 团结、 争先、 求实” 的公安精神活动, 强化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激发民警主人翁意识。 同时, 在福利待遇和表彰奖励上向巡逻民警倾斜, 每月为巡警发放专门的岗位津贴, 每季开展一次向一线民警倾斜的岗位明星、 明星中队评比活动, 每年组织基层先进民警参加一次旅游休假。 通过加强政治工作, 实行一系列向基层一线民警倾斜的具体措施, 有效地调动民警投入巡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以“三基” 工程建设为动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 健全机制,不断完善动态巡防机制建设, 充分彰显现代巡防警务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优势和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