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包含两部分: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背景、雾霾治理的实现路径分析。基于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本研究首先对雾霾治理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其次,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次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现状和雾霾治理现状; 然后,进一步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财税政策和区域合作等角度提出了雾霾治理的政策选择; 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合次发达地区的雾霾治理路径。具体展开思路如下图 (图1-4) 所示:
图1-4 本书的研究思路
上图所示,研究内容共分九章展开,具体内容安排以下列方式组成:
第一章旨在提出本书要研究的问题,并介绍全书的组织框架。本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 全国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 然后重点阐述了为何关注于次发达地区的雾霾治理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最后基于研究目的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组织框架。
第二章重点对国内外关于雾霾治理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回顾。本章首先回顾了关于雾霾构成及成因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颗粒物能够影响大气能见度和太阳辐射,从而对全球气候效应有着重要影响,成为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学者较早地研究了霾的组成及其气候特征效应,而且就区域性霾污染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对于国外,国内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包括对致霾粒子的粒径分布、时空分布、化学组成及源解析等方面。[1]此外,国内外还通过后向轨迹的聚类统计,将不同区域的排放源对局地污染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然后,本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雾霾治理的相关研究,雾霾治理属于环境治理的一个方面,国外关于环境治理政策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部性理论与庇古税,认为需要通过政府干预解决环境问题; 另一类是科斯定理,认为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国内的对策类研究集中于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财税政策改革方面。通过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雾霾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实践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次发达地区来说,要考虑到其经济实力较低、经济增长及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
第三章介绍国外的雾霾治理经验。该章首先回顾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历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曾经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出现过严重的雾霾问题,各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治理大气污染的战略和政策,并探索合适的治理方式,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体系。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总结了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经验: 一是制定严格的雾霾治理法律法规; 二是采取行政政策和经济政策双措施; 三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四是开展环保宣传,鼓励全民参与。最后在对发达国家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对我国次发达地区雾霾治理的启示: 一是强制推行工业和能源领域污染治理,鼓励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模式; 二是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鼓励新能源应用。
第四章介绍次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现状。本章研究首先对次发达地区进行了概念界定: 经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已不同程度地具备,经济发展的潜力比较大,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与不发达地区相比较高,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然后综合分析了次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征: 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层次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进而提出了加快次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一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有助于带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三是次发达地区发展更具有现实可能性,四是有助于各区域经济协调。最后,本研究以雾霾问题最严重的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次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现状,总结了与大气污染有关的三大主要结构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迟缓; 二是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比重低;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高。
第五章介绍次发达地区的雾霾治理现状。本章首先从技术层面介绍了什么是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主要来源以及危害。然后以河北省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了次发达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 以工业为主 (尤其是重工业) 的不合理产业结构,重工业比重高达80%; 以传统能源为主 (尤其是煤炭) 的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占比将近90%。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上海、兰州为例回顾了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的雾霾治理现状。上海市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通过采用将多数钢铁和石化等污染性生产设施搬出上海等措施降低重工业占比,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降低第二产业的比例。兰州针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的工业污染,兰州市提出以“关、停、搬、改”来减少工业污染,按照“凡煤必改、应改尽改”的原则,对城区燃煤供热锅炉进行“换血式”的煤改气治理。相比而言,次发达地区不但在雾霾治理上的手段措施比较有限,且还要保障经济增长,可以说任重道远。
第六章从经济结构调整角度探讨雾霾治理的可行性。雾霾治理的根本在于减少排放,本部分以河北省为研究样本,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对次发达地区减排路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碳排放量的可能路径主要有以下五条: 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轻工业比重、使用清洁能源、减缓资本深化等,但是通过对可能路径的可行性分析发现,对于以河北省为代表的次发达地区切实可行的减排路径只有大力发展轻工业、提升燃煤效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兼顾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路径: 第一,次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慎行,第二产业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第二,可以通过鼓励轻工业、抑制重工业的“避重就轻”的第二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既可以保增长又可以减少碳排放; 第三,可以提升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降低清洁能源价格来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短期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提高燃煤效率来降低碳排放; 第四,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减缓资本深化的进程。
第七章从技术进步角度探究雾霾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章首先利用统计数据对技术进步与空气污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好的雾霾治理手段。进而,研究分析了次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困境,旨在讨论通过技术进步治理雾霾的可行性,然而研究发现当前存在着各个城市发展不均衡,科研投入差异大,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导致地方政府推动污染治理类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以末端治理为主,重污染企业向次发达地区转移,环境治理政策以传统的“命令—控制”型为主等问题。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雾霾治理的技术进步路径的政策建议: 一是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京津冀地区推动雾霾治理类技术进步协作; 二是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一套与绿色经济挂钩的政绩考核体系; 三是治理理念由末端治理向顶端治理转变; 四是治理政策工具由“命令—控制”为主向市场引导为主转变。
第八章针对经济结构调整,探讨在雾霾治理过程中财税政策保障问题。在本章,首先基于前面几章的研究结论,综合提出了雾霾治理路径,即通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扶持有一定基础的第三产业、轻工业进行升级; 控制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要实现上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除依靠市场的作用外,还需要政府配套的财税政策: 一是完善税制,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消除重复征税助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 二是落实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创新进行产业升级,推动轻工业科技升级; 三是深入开展资源税改革,提高煤炭的资源税税率,改善能源结构; 四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降低雾霾治理成本。
第九章为结论。本章是对全文研究的一个简要总结,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次发达地区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1] 候美伶,王杨君. 灰霾成因、污染特征及健康危害[J]. 广东化工,2011,6 (38): 134-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