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教育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快速发展,不断吸收国内外教育的经验,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和新颖产业的需求,创新和调整数字出版教育的模式。
(一)数字出版学科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数字出版教育的不断调整和探索,在学位点、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学科设置更加清晰。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数据统计,我国2013年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有102所,其中设立数字出版硕士学位点或研究方向的院校约70所,且已有3所高校招收数字出版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
高校数字出版类专业博士点的建立,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了解当今数字出版发展现状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端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
当前大多数高校将新媒体传播、网络传播作为其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或图书馆学等专业的方向之一,这些内容都是数字出版专业需要设置的课程。2013年,我国招收数字出版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有10所,办学点有11个。它们是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和内蒙古大学。
(二)数字出版专业教育日益成熟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定,纷纷建立数字出版的相关专业,为数字出版提供特定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专业硕士点都具有不同的定位和特色。
首先,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新技术、新领域。以复旦大学为例,2013年建立的专业硕士结合了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以及新闻传播三个方面的师资队伍,教学面向新媒体和互联网中的出版传播,突出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
其次,产学研结合方式日益丰富。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结合自身优势,与数字出版企业建立试验基地,面向数字出版的前沿应用和市场运营,提高数字出版人才的市场运营和产品设计能力。上海理工大学则依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的部市合作机制,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出版优势,积极探索内容产业与新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产品创意。
再次,数据收集和量化分析能力日益凸显。不少学校设置了数据分析课程,教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通过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抓取的能力,在聚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发现规律,描述数字出版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用户的需求,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变化。
(三)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更为清晰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经验的不断丰富,针对数字出版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更加清晰。目前,许多高校将本科层次开设的编辑出版学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人才。”从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数字出版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并且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兼顾传统出版工作和数字出版的能力。
数字出版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着高校师资队伍的类型、教学定位和教学方式。在当今数字出版环境下,其师资队伍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专业教师总量不足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并存;编辑出版教育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思想等不能满足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要求,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必须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出版学、新闻传播学等传统的学科或专业知识结构。因此,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及时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