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大众服务的文化普及者

为大众服务的文化普及者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年之间,服务大众、普及文化一直是中华书局的出版信念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定位于家庭基本藏书的“中华经典藏书”,也一举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销售320万册,销售码洋超过5800万元。
为大众服务的文化普及者_2012 ~2013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精良、高端的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是中华书局安身立命的出版主业,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传承;而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与情操,则是对中国文化的普及与传播。百年之间,服务大众、普及文化一直是中华书局的出版信念之一。

中华书局成立早期,从500余种新式教科书,到《大中华》、《小朋友》等40余种影响广泛的刊物,以及各类通俗、普及读物等,都致力于同一个文化追求——从不同角度服务大众,推进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推广。

20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它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的思路,邀请很多名闻遐迩的大专家来撰写非常通俗的历史普及读物,包括吴晗的《海瑞的故事》、单士元的《故宫史话》、侯仁之的《徐霞客》等,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普及作用。

秉承“大专家写小文章”思路的,还有1983年创刊的《文史知识》。王力、季羡林、任继愈、臧克家等学术文化大家都曾是它的作者队伍。这本薄薄的小刊物对中国人的文化影响力极为巨大。

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华书局越来越认识到,大众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开始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大为“传播者”,在作为主业的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之外,奉行“以专业的精神出普及读物”的理念,努力探索成体系、成规模、高质量的文化普及读物的出版。

这种探索以2004年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的热销为起点,随后陆续推出《国史十六讲》、《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兵以诈立》、“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姥姥语录》、《宅兹中国》、《现代中国的历程》、《〈读书〉十年》等大众和人文学术类著作。其中2006年11月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创造了出版界近年来的奇迹——首印60万册,首发式签售突破10000册,单本书销售过520万册,码洋过亿元,输出版税收入达10万英镑。定位于家庭基本藏书的“中华经典藏书”,也一举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销售320万册,销售码洋超过5800万元。这股“国学热”也拓展了中华书局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道路,再次使中华书局文化普及读物的海内外影响力上升到一个高峰。

这些文化普及方面的探索,不仅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推进、深入到普通中国人心中,也使中华书局的品牌形象除了权威感之外,又增加了更多亲和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