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的目标和控制指标

建设的目标和控制指标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城市开发对河流、湖泊、湿地和其他天然水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最基本的控制目标是尽可能保持土地开发前的水文生态指标,即“自然”特征。其明确提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控制指标为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一个或多个控制指标的组合。对水体自然特征的理解和应用接近自然规律的控制指标体系是把握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建设的目标和控制指标_江苏建设 第13辑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城市开发对河流、湖泊、湿地和其他天然水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最基本的控制目标是尽可能保持土地开发前的水文生态指标,即“自然”特征。通常,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评估需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水质分析和生态健康监测为依据。

欲维持城市水文生态指标开发前的自然特征,需要宏观层面的水资源、防洪、生态保护工程与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不同尺度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机组合。因此,建设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必须抓住影响水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难以定量或模糊的指标必将导致技术的偏差和实施的困难,在管理上难以协调把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颁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在国家宏观层面指出了建设方向和技术要求。其明确提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控制指标为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一个或多个控制指标的组合。每一个城市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在研究分析大量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把握“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根本核心,研究和确定本地各地区的合理控制指标体系,避免盲目或机械地应用“径流总量控制率”。

但是也要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之后,下垫面条件、产汇特征等因素已经大幅度改变,实际上,要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并不可能,只能尽可能地接近自然水系环境的特征值。径流系数受前期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和降雨量过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将指标分解为清晰明确、可以评估整个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将通过工程措施的单个水力设计和整体优化组合来实现。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设计一组特征降雨,通过控制小雨量和截留措施来实现径流中污染物和泥沙的就地沉积,以及地下水和河道的基流补充。通过控制影响河道形态(即导致冲沙和淤积的流速特征值)来设计暴雨径流峰值,保持河道的水流特征与开发前尽量相似。对水体自然特征的理解和应用接近自然规律的控制指标体系是把握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这些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需要结合城市建设和相关规范,采用因地制宜、符合技术要求的低影响雨水设施,如绿色屋顶、浅草沟、树池、雨水箱、渗透性路面等。这些设施适合于不同的场地,通过水量的滞蓄过程来实现各自的功能,其本质是提供蓄水容量,实现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截留,径流入渗、滞留和调蓄等过程,以保护水质、补充地下水、削减径流峰值。这些指标根据不同的水文和地形条件可以有不同组合,以模拟建设前的水文生态“自然”特征。这些指标的确定是选择和设计低影响开发(LID)功能设施的关键点。

每一种设施的服务功能受水动力控制设计、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标准是保证海绵城市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这些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结合大量的实地监测、试验和分析。实际上,每个城市都应该参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10月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根据当地的水文、气候、土壤和城市发展等多种因素,开展各类专项测试、评估和研究,编制适用于当地具体条件的技术和管理导则。在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动态转型,同时又超越现有工程规范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标准,即使具有控制目标和详细指标,最终也难以评估其设计和建设的效果,甚至导致结果的严重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