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起步于2008年,在治理水环境污染和建设生态低碳城市的要求下,展开了生态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生态型排水技术研究,力图恢复排水的生态性,实现排水防涝、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平衡等多重目标的和谐统一。
自2010年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和雨洪管理理念,即开始了系统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暴雨公式编制、面源污染研究、城市雨型研究及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引入模拟技术,将设计从重推理结果转变到过程控制、系统分析,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估辅助决策,排水设计从单一的重现期设计到LID面源污染削减、重现期管网计算、城市内涝防治设计和灾害应对等多目标设计,实现了水利排涝和城市市政管网的一体化设计。
在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均渗透海绵城市的理念,新的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生态保育、LID理念放到首要位置,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水面率、绿化率等生态指标,为理念落地和工程实践创造了条件。先后编制了镇江市城市排水规划、镇江市面源污染治理规划、官塘新城综合水系规划、高校园区综合水系规划、镇江新区生态示范区雨洪管理规划、官塘新城生态型排水方案、官塘新城生态化排水设计、施工维护指南等十几个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其中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镇江市城市排水规划(2011—2020年)》获江苏省城乡系统优秀设计一等奖,《镇江市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规划(2011—2020年)》是国内第一个以整体城市为范围的专项规划,参与的镇江市暴雨公式编制和城市雨型研究在江苏省内第一个获得批准。
自2011年开始,先后建设了具备城市区域防涝功能的观塘路下凹式水景公园以及康湾小区等示范性项目;在官塘新城、高校园区、北汽汽车城、镇江新区建设了总长约为40km的生态化道路。金山湖路等一批建成的项目不仅通过了洒水车模拟检测,而且在2015年近15年一遇的暴雨考验中,其功能发挥良好,未发生积水现象(图1、图2)。
图1 替代传统排水管道的生态草沟
图2 具备城市区域防涝功能的下凹式水景公园
在国家于2014年10月正式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前,镇江市已经走过了从理念探索、示范工程到大规模工程实践的过程,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辅助决策、建设运营管理、应急抢险等领域,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排水管控平台。在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同时,技术研发精益求精,充分考虑本地气候水文情况、地质、植被和水环境特点,以及本地的材料来源和施工、管理习惯,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技术解决方案,如树池型雨水花园装置、地面导流设施、溢流雨水篦、贮水入渗型透水铺装等,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做好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