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市海绵城市试点的主要内容
镇江市海绵城市试点区选在金山湖南岸的旧城区,面积为22km2,包括三茅宫老住宅区、金山寺景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太古山旧城改造区、大市口商业区、解放路棚户区、花山湾老小区、东吴路、焦东住宅区、江苏大学等区域,建筑密集,人口稠密,改造难度较大(图3)。
图3 镇江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示意图
规划在三年内改造完毕。在不大规模开挖翻建的前提下,以利用现有绿地为主,转变排水模式,积极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技术,将单纯快排改变为“渗、滞、蓄、净、用、排”,以就地滞蓄为主,从源头削减径流,以控制全年径流总量。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优化和改造,采取灰色设施与绿色海绵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城市防涝达到30年一遇,面源污染削减60%,径流控制率为75%,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大幅度提升,争取成为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
①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工程。LID改造工程:从源头控制年径流总量和城市面源污染的排放。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补水活水、水系生态修复(河湖生态治理)、滨水区域低影响开发等工程措施来全面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和美化水体周边环境。水利工程(含水系整治):通过山洪防治工程、水系优化(改建、新建自然型水系)工程、生态护岸工程等来提高防洪和内涝防治的能力。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共484个项目,总投资451.3亿元,其中海绵城市项目投资89.8亿元。
②预期的海绵城市建设的产出效益。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益除了工程以外,还应包括管理机制产出、技术标准产出、人才队伍产出、评价体系产出、产业产出,镇江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应积极探索,为江苏省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2)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申报经验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非常繁杂,在吃透申报要求和领悟技术指南的基础上,申报材料重点突出了镇江市的前期探索优势,主要是起步早、理念新和系统性的大规模工程实践。
①技术研究先行。镇江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了暴雨公式编制研究、城市雨型研究、降雨频率分布研究、面源污染治理研究、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研究;在理念创新的同时,引入了数字模拟技术,深入开展规划设计、灾害评估、规划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这些前期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后续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海绵城市的申报工作提前做好了技术储备。
②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先行先试,自2010年起开始,以排水防涝、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平衡为目标,注重工程的实用性,进行了系统性的工程实践探索。设计了几十千米采用LID技术的生态道路、具有蓄滞功能的城市公园以及部分住宅小区等一批示范工程,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经验,这些工程实践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海绵城市建设显得尤为宝贵。
③重视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公司和国外技术专家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经验。通过对外的交流合作和不断的工程实践,逐步培养了一支工程经验丰富的本地设计团队,技术水准和专业素养能够胜任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同时,镇江市“生态立市”的理念在规划建设等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氛围,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得到各方面的一致支持,在多部门协调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