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节奏和特殊语音练习
一、节奏练习
(一)节奏的构成与作用
节奏是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语言节奏是指一个人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语言的节奏是由音色、音强、音高、音长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的交替出现,都会造成节奏。由音色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押韵上;由音强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轻重变化上;由音高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字音平仄和语调变化上;由音长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速度和停顿上。综合运用这几个要素,造成声音上高低抑扬、强弱轻重、快慢疾徐、断连顿挫、明暗虚实等对比变化,这不仅可以准确而形象地反映生活图象,而且可生动地体现作品思想情感,还可使有声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富于音乐的美感,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二)节奏的种类
1.轻快节奏
这种节奏的特点是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速较快,声清不着力,词语密度大,有时略有跳跃。它常用于描绘欢乐、诙谐、幽默的生活图景。
如朗诵散文《春》中的一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再如朗诵杨朔的散文《雪浪花》中的一段: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儿。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跳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
这段内容应该采用轻快的节奏进行朗诵,使听众在语速轻快、力度较弱但富于跳跃感的节奏中,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这群姑娘在海边嬉耍时的欢悦心情。这样,一群天真、活泼、单纯的渔家姑娘,顿时就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又如朗诵下面一段文字:
听见声音,仿佛同时看见队伍,看见了队伍两旁拥挤着欢迎队伍的人群,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这首歌,唱一千遍,听一万遍,我都喜欢。
这一段也应采用轻快的节奏朗诵,使听众在语速较快、衔接紧密、语调流畅的节奏中,感受到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的心情,那感情深厚诚挚的鱼水之情,那感人、热烈的欢迎场面,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2.沉稳节奏
这种节奏的特点是音势较平稳,语速较缓,音强而着力,多抑少扬。它往往运用在感情色彩偏暗,或是心情压抑,正在努力控制的情况下;有时也运用在一些描绘庄重、肃穆、悲痛、沉重的气氛场景。
比如朗诵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节选),就需要运用这种沉稳节奏:
啊,祖国——
茫茫暮霭中,沉沉烟云里,
多少个家庭的多少面窗子,
此刻,都一起打开。
只需要献给您由衷的敬意。
这就是我们的丧仪啊:
主会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分会场——
五大洲东西南北。
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
啊,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
江水沉默,青山肃立,
万木俯首,星月不移……
看,这是何等
庄严、肃穆、伟大的葬礼。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悲痛和沉重心情。这种悲痛和沉重的心情,只有用沉稳的节奏、缓慢的语速、较强的力度才能体现,同时也表现了这一悼念场面的宏伟和葬礼的宏大。
3.舒缓节奏
这种节奏的特点是音势多扬而少抑,语速缓慢,声清不着力,用来表达较舒展的情感,描绘较抒情或异常幽静的场面。
朗诵《荷塘月色》,不少地方就需采用舒缓节奏。比如下面这一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的。
这段文字描绘了荷塘月色图美如仙境的一角:由于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水面有一层薄薄的雾,月光亮而不耀,有一种朦胧之美。作者在这恬静的月光下,有一种超然脱俗的思绪。我们采用缓慢而十分柔和的语调与作品所描绘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再如: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4.强疾节奏
这种节奏的特点是语音多重少轻,语调多扬少抑,扬而更扬,音势节节高起,有势不可遏之感,气息强而短促。语速较快,音强而有力。一般表现较为激动并难以控制的心情,或者表现紧张急迫的情景。
如朗诵《欧阳海》中的以下两段,就应运用强疾节奏:
雷霆万钧的火车头,喷吐出浓烟,鼓起强风,风驰电掣地猛冲过来……
欧阳海箭步飞身,抢上道心,水淋淋的雨衣,噗拉拉地飘起,高高地扬向天空。他脸不变心,心不跳,拼出性命把战马推离了轨道……
火车飞驰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强,欧阳海行动之迅速有力,我们朗诵时速度缓慢不得,力量柔弱不得。只有运用强疾节奏,才能表达当时的紧急情况和紧张心情。
(三)节奏的转换
节奏的运用不是从概念出发,不是只定类型,而必须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如《青春之歌》中“坚强的战士”结尾部分,主要属沉稳节奏,但有时转换成其他节奏。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捱的漫漫长夜呀!(这段话的节奏低沉但并不死寂,且带有某些刚劲意味)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卫兵用一扇门抬了出去。临出门,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了,小妹妹们!好好保重!”(这段话是沉稳节奏的重要体现)
演讲中不同的转换,不仅没有削弱整体节奏感,反而更丰富了它。
(四)节奏的转换方法
节奏是个综合体,是在声音的种种对比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如扬与抑,快与慢,重与轻,实与虚。具体的转换方法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扬有稍扬、再扬、更扬,抑有稍抑、再抑、更抑等不同程度的差别);欲慢先快,欲快先慢(要努力做到慢中有快,快中有慢);欲重先轻,欲轻先重(必须学会轻中有重,重中有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强而不浊,弱而不薄)。有了这些对比、衬托,才有节奏。不掌握变化,就无法掌握节奏。变化是核心,没有变化,铁板一块,就谈不上节奏。
(五)节奏与基调
基调是全篇作品的基本节奏。一篇作品,尤其是篇幅较长的作品,节奏是富于变化的,但全篇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节奏。如吴伯箫的散文《猎户》,读来亲切感人,就像是朋友间的娓娓而谈,语气真挚朴素,语速舒缓,这是该文的基调。但有些段落,节奏也略有变化。如:“一路上踏着软软的蓑草,一会儿走田埂,一会儿走沟畔,不知不觉就是十里八里。”节奏轻快,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篇作品,某些句、节、段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节奏,语流速度、音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总的趋向却是统一和谐的。
(六)节奏与速度
速度是节奏的主要表达方式。速度表现为时间关系,它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掌握好速度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内在节奏与外在速度是一致的。内在节奏强烈,速度通常较快;内在节奏平缓,速度相应就慢些。快速多用于表现兴奋、紧张、急迫和愤怒等感情;中速一般在感情起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慢速常用来表现庄严、沉思、平静、忧伤等感情。语速快慢若处理得当,能起到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运用速度要注意以下六点:
从情景场面来看:紧张激烈、凶险危急、急剧进展时要快;庄重严肃、平静安祥、追忆怀念时要慢。
从情绪心境来看:兴奋激动、骇怪惊异、胆寒恐惧时要快;宽慰欣幸、沉重哀痛、悲观失望时要慢。
从主观态度来看:叱呵斥骂、抨击谴责、鄙夷蔑视要快;细致认真、坦诚真挚、犹豫不决要慢。
从性格气质来看:粗犷豪放、泼辣大方要快;沉着冷静、和蔼亲切、憨厚老实要慢。
从言语交谈来看:争辩抢答、唇枪舌战时要快;细说倾谈、耐心说服时要慢。
从表达方式来看:描绘、抒情的语言舒展缓慢,议论说明、直抒已见时,为了痛快淋漓往往较快;而记叙、说明则一般是中等速度,应灵活掌握。
速度的快和慢、缓和急是对方的统一,没有二者的对比,就体现不出速度的表现力。速度快慢缓急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快,不能显示出慢;没有慢,也无法衬托出快。实际说话、艺术语言中的速度变化是复杂的,带有互相渗透的现象。因此,不能一味机械、刻板地去安排速度,而要让听者觉得语言的速度是从内容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一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速度快的时候,仍要保证字音清晰,意义明白;二要做到“快慢分明,显出特点”。有些作品的语言速度变化较多,或快或慢,或不快不慢,总有个对比。如《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
你永远在我们
向一九八○年进军的行列里!
你永远在我们
向二○○○年进军的行列里!
你永远在我们
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行列里!
朗诵时要采用快速,一句紧接一句,要尽量避免不适时的停顿、呼吸,为保持诗的高度完整性,不冲淡气氛,哪怕气显得不足,也要强忍。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一段说明文,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宜用中速。
至于需要慢的时候,也是这样。如:
啊,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啊,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这些句子朗诵时要十分缓慢,尤要注意在这样一个缓慢的时间内,尽力避免任何冲淡气氛的可能。比如一个不适时的呼吸或一个不适的眼神、手势,都可能破坏诗的情绪和气氛。
二、特殊语音练习
特殊语音,是一种使言语更富有色彩的语音。特殊语音用得巧妙,直接影响到思想情感准确生动的表达。特殊语音用得好,对增加言语色彩的浓度、情感表达的深度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特殊语音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模拟等。
(一)气音
气音这是指渲染言语中感叹、赞叹、悲叹、惊叹、咏叹等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修饰用气。它可以增强紧张等特殊情境中的气氛。运用气音的方法是:吸气时放慢速度,加强深度,吐字时除实音外可伴随一定的气音、虚音,将气很舒展地呼出。如: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在眼前一亮,我浑身的血液好像在倒流一般。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好朋友,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血流得够多了,可还在流,三角带已扎不住我重创的伤口!
就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了!
四秒种后,脱轨覆车的惨祸将发生!危在眉睫!
猛然间,一阵枪声把我惊醒,我转身抓起枪,投入战斗。
我死了,化作老山上白云悠悠,死,也搂着祖国的山峰不肯放手!
(二)抽气
抽气是指渲染言语骤然紧张的气氛,表现人物异常激动心情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抽气的方法是:吸气时有意识地吸出声来,要使听众有一种气息很重、很强的感觉。如:
不幸的人哪!你爱凡兰蒂(抽气)——爱那个该死家族的女儿!(这里运用抽气技巧,就是要充分体现出基度山对那“该死的家族”的痛恨,呈现他那如汹涌波涛似的激动心情)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说:(抽气)“窃书不能算偷……(抽气)窃书!……(抽气)读书人的事,(抽气)能算偷吗?”(这里几次使用抽气方法,是为了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另外也可表现孔乙己由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以致被摧残糟蹋成了一个弱不禁风、气息虚弱的病鬼模样)
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她的朋友叫了一声:
(大抽气)“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这里的“啊”,改为大抽气发声,这样能鲜明地体现珍妮认出玛蒂尔德的意外感觉,突出玛蒂尔德容貌惊人的变化)
(三)喷口
喷口是指言语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而需突然爆发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喷口的方法是:先将口腔里的气息蓄足,而后忽然很有力量地喷射而出。运用喷口技巧可大大加强言语的力度,强化感情色彩。如: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中写出陆游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这里的停顿之后吸足气,然后有力喷出“不见”二字,喷泄出悲愤的感情)
(四)托气
托气是指在言语过程中,极力控制某种情感的一种修饰用气。运用托气的方法是:在吸气时,有意识将气息控制住,然后慢慢用气息将言语托出。如:
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花纸缠成了花束。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托气)。他们很听话(托气),他们真的制止住了,(托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托气)统统没有哭。(朗诵到后面几处需用托气技巧时,为了渲染气氛,少吸气,控制住,以较均匀的不多的气息慢慢将后面言语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气。这样利用托气的方法,就可更好地体现朝鲜人民以极大力量控制着自己对志愿军的随时将要爆发的惜别之情。)
(五)笑语
笑语是指带有弹动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笑语的方法是:口腔、喉、胸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息直射打软腭,随之发出“哈”“哼”“嘿”等笑语,以表示快乐或讥讽、嘲笑、鄙视、蔑视等。如:
啊,1976年,万众欢呼的10月!爆竹声声相连,锣鼓阵阵相接……(带笑)不是国庆的国庆啊,不是过节的过节。(后两句用带笑的语调念出,有助于渲染欢乐的情绪)
(笑)哈哈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费心机!(这是表达蔑视鄙视的感情,发“哈”时,应让人们听到对敌人犀利的嘲笑声)
小愈高兴了,他嘻嘻笑着。(笑)“嘿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笑)哈哈……”
(六)颤音
颤音是指带有颤抖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颤音的方法是:吸气有如在抖气,呼气同样要颤栗,小腹软腭部位都痉挛,悲痛难忍心哭泣。这种用气的方法可表现异常激动,十分悲痛、委屈、难过等心情。这种哭泣声是在有真挚的感受的基础上内在感情的真实流露。如:
过了一大会儿,我们才轻轻走近梁三喜的坟前,只见玉秀把头伏在坟上,周身颤栗着,在无声地悲泣……
“小韩,你……(颤音)哭吧,哭出声来……?”我呜咽着说,“那样,你会好受些……”
玉秀闻声缓缓从坟上爬起来:“指导员,没……(颤音)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颤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泪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颤音)俺想来坟上看看……”
(第二自然段的两处颤音,要表现指导员呜咽时的言语,要强化强忍着的激动情感,在叫出“小韩”后,在向里抽气时,腹肌与横膈膜紧张地颤动起来,发出有节奏短促的颤音;然后呼气时与上相同,使呼气声也发出颤抖声。当气没有呼尽时,突然刹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后用剩余气息发“你”,随即感到气息不够,再颤抖着吸气,再说出:“哭吧,哭出声来吧。”这种颤音是双方极力控制着自己万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话都是在饮泣中进行的。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言语的清晰度)
又如:
群山肃立,江河浑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伟大的战士,中国人民失去了敬爱的好总理。周总理呀,周总理,全国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八亿双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亿颗心哪,都在为您哭泣。人们手捧讣告热泪流,千言万语涌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周总理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哪!……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呀,您今晚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打波浪线表示要发颤音。通过一连串的颤音,表达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和极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吧!这才是我们自己(颤音)的土地!她给予我们的是太多太多,而我们给予她的却是太少太少(颤音)。她的贫乏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不是……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扑倒在她的怀里,深情地喊一声“妈妈”(颤音),又怎(颤音)舍得离开她呢?
(这一段演讲辞的几种颤音,很好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内疚的强烈感情,加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七)模拟
模拟,即仿效、模仿。就是以情带声地模仿各种音响和腔调。这样可以启发听众的联想,提高效果,增强生动性,给听众以形象逼真的感觉。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音色,即声音的个性;还要注意如要转述高声呼喊的话或一种动物可怕的叫喊声时,可以略带夸张的声音,传达出那种情境就行了。如写一位姑娘在敌人就要到来之际,紧急向全村报信的呼喊声:
哪里来这么大的力量,雷声也没这样响亮:“来——了——,来——了——!”这声音响遍了全庄。
再如:
“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跃进堑壕!跟着传来“哒哒哒”一阵枪响……
还如:
“救——命——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