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中艺术手法运用

演讲中艺术手法运用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抒情抒情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引起听众共鸣的一种艺术手法。即整个演讲都是抒发演讲者强烈感情的过程,很少进行理论上的论述。即演讲者就某个问题先发表议论、阐述观点与主张,而后抒情,使整个演讲情理交融,议论与抒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能造成语势的起伏。抒情手法的运用,不在于语言要华丽优美,而在于感情的真挚。

二、演讲中艺术手法运用

演讲与其他任何一种创作一样,都要讲究艺术手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尤其是当演讲者以枯燥的内容、平淡的语调讲个没完的时候,听众更易感到乏味,从而分散注意力,导致演讲的失败。所以,演讲者在演讲时不能只考虑内容的正确,同时还应该研究演讲表现力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以引起听众的注意,提高听众的兴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演讲的艺术手法问题。

(一)诙谐

所谓诙谐,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运用逗人发笑的材料或饶有兴趣的方式来表达演讲内容,抒发演讲者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其含义是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如果只是有趣或可笑,并无深刻的含义,则不是诙谐,只能是滑稽。

演讲中运用诙谐艺术手法的作用有:

(1)愉悦听众。由于诙谐一般总含有喜剧因素,或矛盾百出,或愚昧可笑,或奇思巧智。所以,运用这一艺术手法,就能使听众在笑声中茅塞顿开,接受真理,也能使听众在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情感,同时又能有效地传递演讲的内容。

(2)启迪听众。诙谐能使人笑,但笑不是演讲的目的,而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演讲者运用这一手法,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也不是为了故意设置笑料以逗引听众,而是为了使听众在忍俊不禁之中引起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诙谐虽能激起听众轻松欢乐的笑声,但它本身却是严肃的,是以深刻的哲理为根基的。

(3)“软化”听众。诙谐也包含了含蓄委婉,它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是演讲的“软化剂”。它与直言不讳、赤裸裸地单纯说理相比,不仅形式各异,而且效果也迥然不同。单纯说理的演讲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有时还会使听众产生逆反心理。而采用诙谐的艺术手法,则能避免这些缺陷。演讲者可以通过风趣的语言,或委婉地提醒听众,或委婉地讽刺某种现象,而不至于出现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所以有人称之为“含笑的批评”。

诙谐来自于演讲者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以及对生活现象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其手法运用一定要服从演讲主题、演讲场合等具体情境的需要,不能随意乱用。

(二)哲理

哲理指的是哲言、警句在演讲中的运用。它是人们对事物和人生认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哲理能给人以凝练、深远的美,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演讲中运用哲理,其作用有:

(1)使演讲更加简洁凝练。高尔基曾说过:“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哲言警句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字句虽少,但容量大,力度大,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演讲倘能有效地运用哲言警句,就可显得更为简洁明快、凝练利索,就可免去许多冗长累赘的论说。

(2)使演讲更具有高雅的格调。精辟的哲言警句,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语言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篇演讲倘能经常出现一些优美而内涵丰富的哲言警句,会使整篇演讲的格凋显得高雅无比。

(3)使演讲更具有感召力。成功的演讲一定要具备强烈的感召力。演讲的感召力,首先来自演讲的内容和演讲者的满腔热情,但同时也来自于那些激越、壮美、富有鼓动性的哲言警句。

富于哲理性的演讲,可以使演讲内容蕴意深刻,更具有启迪听众、发人深省的效果。为了强调演讲的主旨,突出主张或观点,往往在关键时刻,即在演讲的核心部分采用哲言警句。

如演讲辞《焦裕禄告诉我》,演讲者以银幕上的一首富有哲理的歌作结尾,以理性的思考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不一致的问题:

“老百姓的嘴,是那无形的碑,白是白,黑是黑,评说千秋功罪。老百姓的心,是那有情的水,能载舟,能覆舟,沉浮多少权贵。天不可怕,地不可怕,只怕老百姓戳脊梁背。‘得人心者得天下’,一句老话讲到今,令人常品味!”

演讲中运用哲言警句,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既可用于开场,使演讲具有不同凡响的气势,也可用于结尾,使演讲更具有激励和感召的力度,还可用于通篇,使演讲自始至终牵动听众的思绪,引导听众进行理性的思考。

精辟的哲言警句,是演讲的点睛之笔,因此不能随处使用。用得太多、太滥反而不好。

(三)抒情

抒情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引起听众共鸣的一种艺术手法。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就是要使听众不仅被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从而激励听众付诸行动。

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在评价丘吉尔战时的演讲之所以那样具有鼓动性时说道:“他学到了这么一条伟大的真理,要感动别人,演说家、领袖自己首先要被感动,在他的头脑里,一切都应当是活生生的。”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时,也曾指出:“伊里奇教导我们说,一个鼓动家,就是要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激励群众……”这里强调的就是“情”。

演讲中的抒情手法,主要体现在:

(1)通篇抒情。即整个演讲都是抒发演讲者强烈感情的过程,很少进行理论上的论述。有时演讲者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使听众“明理”,而是为了使听众“动情”。

(2)抒情常用于说理之后。即演讲者就某个问题先发表议论、阐述观点与主张,而后抒情,使整个演讲情理交融,议论与抒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能造成语势的起伏。

(3)抒情手法也常用于开场或结尾。用于开场,能使演讲一开始就置于强烈的感情氛围之中,可以有效地唤起听众的情绪。用于结尾,可以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和振奋,使听众满怀激情地走出会场,从而使演讲发挥巨大的感召力。

抒情手法的运用,不在于语言要华丽优美,而在于感情的真挚。演讲者只有抒发出真实的感情,才能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抒情应当做到平等亲切、敞开心扉、倾诉衷肠。抒情还应服从演讲的整体需要,切忌不分场合或主次地滥抒情、乱抒情。

(四)悬念

悬念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而不发,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艺术手法。

悬念之法,可谓古已有之,演讲中也常用此法。一些高明的演讲者,常在关键的情景上设置一定的悬念,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悬念的设置,必须事先有所安排和打算。它是整个演讲过程中的一个布局、一个设计。安排得巧妙,会增添演讲的风采,增强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沟通,提高演讲的效果。

演讲中悬念的设置,主要体现在:

(1)用于演讲开场。演讲的开场就设置悬念,能使演讲在一开始便吸引听众、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悬念的前呼后应。演讲中前面设置了悬念,后面必须交底。否则便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故弄玄虚,等于自我否定。

(3)悬念应具备真实性。演讲中的悬念不应虚构,而应该真实可信。决不能为了吸引听众而信口胡编乱造。

(4)悬念应新奇。一般的、陈旧的、别人早就讲过的东西,决不能构成悬念。因为没有新奇感,不能吸引听众,悬念也就不可能产生。

(五)穿插

穿插,是指演讲者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演讲中穿插一些故事、笑话、趣闻、诗词和歌曲等的一种艺术手法。

演讲中运用穿插手法,其作用主要有:

(1)活跃会场气氛,激发听众情绪。演讲中为避免单调,有时会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笑料,以此活跃会场气氛,使听众保持高昂的情绪。

(2)使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演讲时如果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诗词来阐明道理,可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通俗易懂。

(3)使演讲更加有血有肉、丰富充实。故事、新闻、笑话等内容的穿插,可使整篇演讲多姿多彩、有血有肉,显得丰富充实。

穿插是为了获取最佳的演讲效果,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显示知识的“渊博”。运用穿插法一定要紧扣演讲的主旨与中心,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地穿插与演讲目的无关的内容,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致使演讲失败。

穿插内容选择的标准是:与演讲内容有联系,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听众情绪;格调高雅,决无庸俗低级之嫌。

总之,演讲中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能有效地装饰我们的演讲,但如果不分主次、轻重,随意乱用,或认为用得越多越好,便会冲淡演讲的中心。任何艺术手法都只是形式,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一个演讲者应当首先着眼于演讲的内容,然后再考虑为突出演讲内容,选择怎样的艺术手法,这个顺序绝对不能颠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