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洁白美好的象征

洁白美好的象征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洁白美好的象征——“玉”战国龙形玉佩玉,从现在一直向上追溯,甚至能在我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找到,说明“玉”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喜爱。“玉”已经在中国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人们把玉当成纯洁美丽的象征物,倾其所能,把对所有美好事物都比喻成玉,写成诗词歌赋一直流传到今天。

洁白美好的象征——“玉”

img686

战国龙形玉佩

玉,从现在一直向上追溯,甚至能在我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找到,说明“玉”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喜爱。“玉”已经在中国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人们把玉当成纯洁美丽的象征物,倾其所能,把对所有美好事物都比喻成玉,写成诗词歌赋一直流传到今天。即使是今天,仍然保留着很多用玉来表示美好的词,比如“玉女、玉颜、亭亭玉立、锦衣玉食、金玉良缘、金声玉振等等。

从“玉”的甲骨文字形“img687”中我们能看出,古人所描述的玉就是用绳子把多片玉片穿接在一起,这并不像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被雕刻成各种花纹形状的玉。古代人发现了玉的美好质地就用绳子穿起来带在身上,作为饰物佩戴。应当指出的是,古代玉作为饰物,主要是男子佩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么说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溥)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img688

璜是一种半环状器物,古有“半璧为璜”之说。

img689

玉牒形佩 西汉

从许慎这段对玉的解释中可以看到两个问题:(1)许慎将“玉”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来解释,把玉的特性归结为五个方面,也就是上面说的“五德”,包括仁、义、智、勇、絜(洁),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德”。男子佩戴着玉,是在向人表明自己的君子品味。有的配件挂在身上,一走路便互相碰撞,发出叮当的响声,古人借此提醒自己时刻保持雍容娴雅的仪态。因此,凡是具有质地坚硬,光泽温润、色彩鲜艳、细密而透彻,声音可以传播很远的漂亮石头,都被认为是美玉。(2)从《说文解字》的小篆字形“img690”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玉”本来的含义就是穿接起来的玉石,古人不知道怎么用图形去描述天然的玉石,所以只能根据当时人们佩戴的玉石的方式来描写。仔细观察篆文,我们会发现“玉”字原本并没有那一点,因而和“王”的字形十分接近。这一特征一直影响到现在。在我们所看到的500多个从“玉”的字里,绝大部分字,所从的“玉”(具体说是写在左边的)都写作“王”。

img691

玉玦

除了“玉”字以外,还有许多从“玉”的字,意义都与玉有关。它们有的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期盼和祝愿,有的记录古代的风俗和礼仪。我们举几个例子看一看:

img692

玉佩 西周

圭,是上古时期统治者所使用的一种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们在朝聘、祭祀等场合上使用的,朝廷上会根据官员官位级别的大小来制作大小不等的“圭”,用来显示地位和尊卑。大多数以玉为原材料,一般为长条形,上端突出一个三角尖,下端是两个方正的角。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用楞和角来表示持有者具有儒家所提供的行直身正的为人处事态度,就好像方方正正的事物,不歪不斜。成语“圭角不露”就是说事物都有棱有角,但不宜过于显露,不然会伤人,也会被打磨掉。用来比喻人的性格中有棱角的地方也不易太过于显露。“圭”的或体从玉作“珪”,表示它是用玉制作的。

璧,也是古代的一种玉制的器物。“璧”的形状通常呈扁圆形,中心有一个圆孔,而且孔四周的玉的宽度要比孔的直径大很多。“璧”在古代是一种有钱有地位的象征。古时候“璧”的作用通常可以分为三种:体积较小的人们会用来佩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体积较大的璧会用作祭祀用的祭器和朝廷上用的礼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往来的馈赠器物。有关璧,历史上还发生过一个故事。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漂亮的楚国和氏璧,秦国昭王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就给赵王写了一封书信,说愿意以15座城来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国强而赵国弱,赵王担心把璧给了秦王却得不到城,于是蔺相如自愿奉璧前往。他说,如果秦王把城池交给我们,我就把和氏璧送给他们,如果不给,我就带着这块完整的和氏璧回来。后来蔺相如到秦国献璧,见秦王果然不是真的以城换璧,就设法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因为和氏璧要用15座城来换取,后代又留下了“价值连城”的成语。

img693

玉圭

img694

玉璧 战国

玦,(jué)古代一种小型的佩带在身上的一种玉器,通常是环形,有个缺口,当系在腰间碰撞的时候会发出类似“玦”的声音,所以人们常佩带在身上用以表示决断、果决的意思。“玦”在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墓葬中就已经常常能够发现了,是一种使用了很长时间的玉佩形式。“玦”也曾有过知名的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羽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谋士范增建议项羽宴请刘邦,并在宴会上杀掉他,好称霸天下。宴会开始后,范增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暗示他下决心杀掉刘邦,但是项羽没有做。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的故事。后来,“鸿门宴”也被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宴请。

img695

石玦和玉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