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代翻译思想已有研究简评
应该说,无论是在近代翻译思想的宏观研究方面,还是在其微观研究方面,我们都已取得了质与量的可喜进步。在宏观研究方面,有的学者从文化学、意识形态、形象学、语言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近代翻译或者近代小说翻译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有的学者则把近代翻译文学视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学史家的目光对近代翻译史或翻译文学史从代表性翻译家、重要翻译主张、主要翻译方法等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在微观研究方面,有的学者将研究方向锁定在有代表性的翻译家身上,如林纾、梁启超、周桂笙、徐念慈、鲁迅等。林纾在翻译方面的影响、功绩以及他的翻译方法、译本文体等都已得到了较有深度的研究,梁启超颇具特色的转译思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学者则把某一小说类型翻译如侦探小说的翻译或某一翻译家流派如鸳鸯蝴蝶派作为切入点,这在微观研究方面无疑也是颇有建设性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已有的宏观研究无论是以某一现代理论为依托还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近代翻译运动进行解读,它们在挖掘近代翻译思想之理论本质、体系架构、发展脉络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否则,人们仍然习惯性地沉溺于语言转换技巧的狭小空间或者简单地视翻译思想和翻译文学为文学发展史之一小部分。这样,近代翻译思想对于中外文学关系乃至文化关系的重要理论意义在无形之中就被遮蔽掉了。另一方面,已有的微观研究成果虽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近代各家各派翻译主张的认知,但对于这些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之起源、成长、意义以及各个翻译家思想主张之间纵向与横向的相互作用则言之较少。这客观上助长了人们对近代翻译思想贴上一些诸如零散性、孤立性、不系统性、无规律性等误读性标签,进而延缓了中国特色翻译思想体系的构建与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