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抒情与议论

抒情与议论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抒情与议论一、抒情(一)抒情概述抒情是作者或者人物倾吐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一些议论性散文、思想评论、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杂感中常常运用。这些情感和举动尽管有些虚拟和夸张,但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重回延安时那种强烈感情的冲击,觉得这种情感是那样得自然和合情合理。完整的议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是构成议论的三要素,任何议论文写作,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节 抒情与议论

一、抒情

(一)抒情概述

抒情是作者或者人物倾吐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始终。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就不能没有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鲁迅也说:“能爱、能憎、才能文。”虽然人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表达,但抒情却是一种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陶冶性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凡优秀的作品,都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无不是作者用情感与生命熔铸而成。都德的《最后一课》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震撼人心;李密的《陈情表》就是通过历数他和祖母相依为命、形影相吊的骨肉情深,以及他功成名就要回家供奉祖母的拳拳之心,才深深地感动了晋武帝,让他回去供奉老祖母;诸葛亮的《出师表》以他对君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成为传世名篇。

抒情不仅是文学作品、记叙类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抒情也常常运用,有时议论从情感入手,会产生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一些政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中,就常常运用。应用文体,一般不用抒情,但某些应用文,如演说词、日记、书信、解说词、广告,也常用抒情,增加其感染力。

(二)抒情的方式

情感的抒发离不开一定的表达方式,就写作而言,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对抒情的效果十分重要,因此,掌握一些抒情方式十分必要。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不依赖任何其他表达方式,直接抒发、倾吐情感的一种表法方式,又叫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往往用于感情的强烈喷发,它使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感情,犹如遇到突然打开的闸门,倾泄而出,一吐为快,常常运用于诗歌、抒情性散文和一些记叙文中。

直接抒情不能太多,因为感情比较抽象,加之直接抒情没有一定的情感铺垫,无论作者和读者都没一个感情蓄势的过程,用得太多,就会失之空泛,甚至成为标语口号似的豪言壮语,反而令人生厌。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借助于其他表现手段间接抒情的方式。如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等,使感情有一定铺垫、积蓄,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自然、更亲切。

(1)借助叙述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是先叙述某件事情,叙述到动情处,加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形成抒情。这种一边叙述,一边抒情的方式,情之所至,抒情就显得自然、真实可信,使读者能在平淡中见真情。

(2)借助描写抒情 即通过对物、景的描写来抒情。它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或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托物言志,寄寓某种感情。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前两句是描写,后两句是抒情,把情感自然融于景物的描写中。

(3)借助议论抒情 在议论中倾注一定的情感力量,把感情融于对事物的分析和认识的哲理中,这时的议论,往往不要求议论的全面、严密,而注重情感的力量。在一些议论性散文、思想评论、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杂感中常常运用。

(三)抒情的要求

1.抒情要自然,要抒真情实感

抒情要自然、朴实,要抒真情实感。感情不能强求,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没有真情,就不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所以抒情切忌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一定要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才能做到有感而发。贺敬之的《回延安》正是因他曾经在延安度过了难忘的岁月,经历了革命的洗礼,才使他重回延安时有种抑制不住的激情:“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这些情感和举动尽管有些虚拟和夸张,但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重回延安时那种强烈感情的冲击,觉得这种情感是那样得自然和合情合理。

2.抒情切忌空泛,多用间接抒情

感情本来就很抽象,如果忽略了客观事物的铺垫和诱发,感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多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段,把情感寄寓在事、物、理中,使感情有所依附,这样的抒情才能水到渠成,自然、真切。

3.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要把丰富的感情表达出来,感染读者,就必须注意选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如果语言贫乏、枯燥,再丰富的感情也无法表达出来。人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或爱或憎、或悲或喜、或歌颂或鞭挞、或肯定或否定,都必须运用相应的语言来表现感情的不同情态和细微差异。同时还应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情感力量和表现力。具体运用抒情时,还要注意句式的变化、音韵的和谐以及节奏的变化,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

二、议论

(一)议论概述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论辩,表明自己观点、主张的表达方式。议论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的方法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从思维形式看,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形式,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议论的表达方式,除议论类文体外,其他文章也常常运用议论,如散文、新闻述评,记叙类文体等。这时的议论,往往是夹叙夹议,因事而议论,不需要像写议论文那样需要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完整的议论体系。

完整的议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是构成议论的三要素,任何议论文写作,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论述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见解。它是议论的核心,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切都应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论点只有一个,一些内容复杂的文章往往出现几个论点,但必然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其他的论点都是围绕中心论点服务的,叫分论点,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从各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

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正确,是指论点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经得住实践检验,要辨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鲜明,是指论点不能含糊、模棱两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表现在文章里,便是作者要直接、鲜明地把论点抛出来,切不可含蓄隐晦地表现。

论点在文章里何时提出,没有一定的规定。可以开门见山抛出论点,也可以在行文中引出论点,还可以在结尾时归纳出论点,这要根据内容的表现来确定。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它包括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道理、理论。论点和论据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论点统帅论据,有什么样的论点,才选择相应的论据,论据的选择必须服务于论点;而论点又受论据的制约,论点的产生来自论据。论点要成立,又必须依赖于论据的证明,失去论据的支撑,论点就不能成立;而论据离开了论点就失去了它在文章中的意义和职能。

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数据、表格、图式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常言说:“事实胜于雄辩”,说明事实论据在议论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议论中,一定要注重让事实说话,选择那些真实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观点,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理论论据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的定理、公式,以及名人、伟人的重要言语和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格言、警句等。理论论据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和经验,用得好,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理论论据毕竟是抽象的,用多了显得枯燥、空泛。特别是引用原话、原文,都要注意精练,切忌冗长。因此,理论论据必须和事实论据结合起来,互相补充、证明,达到议论中“摆事实,讲道理”的目的。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的方法通过论据充分地说明论点的过程。通过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的推导,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部分。

在论证过程中,概念、判断要准确,思维要严密,论证要有逻辑性。同时,选择运用论据时,要注意论据与观点的必然联系,才能充分地表现、说明观点,做到两者的统一。要灵活地采用多种证明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说明观点,使论据在最佳的论证方法中,获得最佳的表现效果。

(二)论证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从议论的内容和角度来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立论,是正面、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驳论,则是通过反驳片面、错误的观点来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两类议论方式都要运用逻辑推理形式,在具体证明过程中,实际上是逻辑推理形式的具体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较多的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对比推理、类比推理。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论证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

这是从个别的事实中归纳出普遍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从众多的个别事物中,归纳抽象出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性。这种归纳法,在具体应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列出具体、个别事实,再从具体事实归纳出一般共同的属性;二是先提出论点,再举出若干事例来证明,得出共同结论,也叫例证法,它们都是归纳推理的运用。

归纳法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要归纳出论点所涉及的所有对象,遗漏一个,都可能造成结论的片面性。如要证明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就必须列举出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缺少一个,都缺乏说服力。这种归纳法的可靠性决定于所举事实的数量和性质。不完全归纳法不涉及论点所包含的所有对象,只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来说明论点。如要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不可能把所有的真理都列举出来,只有选取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真理来证明。要特别注意选用典型意义的事例,才能归纳出可靠的结论。

2.演绎法

演绎法是由一个普遍的、一般的结论推出个别结论的证明方法。和归纳法相反,一般结论是依据,由此推出的个别结论才是论点。这种推理过程,逻辑上叫三段论推理过程。如下面一段文字:

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好干部。(大前提)

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小前提)

所以,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干部。(结论)

这里的大前提是普遍的结论,是论据,小前提是论证对象,而结论是论点,是个别的结论。

3.对比法

对比法是通过对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对比是直接通过正反事物的比较来说明问题,具有明辨事实、是非分明的特点,因而比单纯说理更具有说服力。如邓小平的经典论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要论证方法就是对比法:在论证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独立统一、贫富两极分化和小康社会三个方面,都谈到假设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将会怎样,这就与正面论证形成对比,从而确认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在论证改革开放的论点时,以三十年闭关自守的反面教训,即闭关自守搞建设发展不起来,与正面论证相对比,从而证明非搞改革开放不可,同样都是运用的对比法。

4.类比法

类比法是把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两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推出其他属性相同和相联系的推理方法,是类比推理在议论中的运用。如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写道:

我并不是反对长文章,要写重大问题或重大理论,那是非长不可的。但即使必须写长文章,也要遵守经济的原则,应当长就长,应当短就短。《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可是就今天的文风来说,把水鸭子(凫)的脚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所以,提倡多写短文章,是适时的。

这里用《庄子·骈相》上的成语类比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的道理,用的就是类比法。

5.引证法

引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权威性的言论,讲话,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还有科学原理,公式定理,格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这些经典言论、科学原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本身就是真理,所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应用写作广泛地运用引证法,如政治性强的文章,常常引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观点。行政公文常常要引用法律、法规,才能体现行政的依据,做到依法行政。

引证法由于引用的大多数是抽象的理论、条款、公式、定理,所以一篇文章不宜引用过多,否则容易形成空洞说教。使用引证法时,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原文、原义,不能断章取义,引用时要注意语句的正确、规范。

议论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因果法、归谬法、反证法等,还可以直接用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的方法。

以上列举的论证法是经常运用的几种,在具体的论证中它们往往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选择什么样的论证法,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和论据的特征来决定。因此,熟练地掌握这些论证方法是提高论辩能力的重要因素。

应用写作中大多数文体的议论和议论文的议论有所不同,它往往不需要具备完整的议论三要素,常常是以事而议,不作复杂严密的逻辑推理,穿插在叙述或说明之中,来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内涵,点明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