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
应用文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比较晚。一般认为,“应用文”作为范畴,出自于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其曰:“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在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不过,根据现在的文章标准来衡量,刘熙载所谓的“应用文”主要还是指称公文。综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应用文及其写作源远流长,种类极为繁多,财经管理应用文的种类也不在少数。其中,公文的沿革脉络比较清晰,最具有代表性。
追本溯源,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期,因为文字还没有创造发明出来,应用文的表现形式是口头形态和物画形态。
奴隶社会是应用文的萌芽期,出现了以文字为书面语言的应用文,例如:书契、殷墟甲骨刻辞、钟鼎彝器铭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集。春秋、战国时期,应用文大量出现,例如:书、檄、祝、颂、铭、箴、诔、吊、赋等等。
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期,公务应用文趋于规范,私人应用文有重大发展,例如:制、诏、策、戒、疏、章、奏、表、议、移、檄、颂、铭、诔、哀、书信、碑、吊、约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用文的成熟期,各种公务应用文的体裁特点鲜明,不仅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尤其是研究应用文的理论比较系统,例如:命、令、册、表、书、疏、章、奏、议、笺、记、启、檄、移、铭、箴、书信、诔、哀、碑、颂、赞等等。王充的《论衡》、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昭明文选》等,都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文写作理论。
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的高峰期,应用文写作的名家名篇众多,例如:制、敕、册、令、教、符、表、状、笺、启、辞、牒、关、刺、移、书信、碑志、哀祭、传状等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创作了很多散文名篇,所运用的很多都是应用文体裁。
元、明、清时期是应用文的稳定期,应用文的体裁有所变化,例如:诏、制、谕、诰、策、册、敕、疏、题奏、表、奏本、弹疏、启、揭帖、书信等等。在应用文理论研究方面渐趋深入,吴纳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刘熙载的《艺概·文概》等,都是当时影响广泛深远的应用文专著。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至新中国成立是应用文的变革期,封建社会所使用的应用文被彻底废止了,白话文成为应用文的主要表现形态和语体特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规定公文的种类有令、呈、示、咨、批、公函、状。1927年,国民政府颁发了《公文程式条例》,规定公文的种类有令、通诰、训令、指令、委任状、呈、咨、咨呈、公函、批答。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取消咨呈,改通告为布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公文体式。1931年,瞿秋白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新公文程式》,规定公文的种类有命令、布告、批答、公函、呈文、指示信、报告、快邮代电、通知、签条。
二、现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应用文发生了重大变革。
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的种类有报告、签报、命令、指示、批复、通报、通知、布告、公告、通告、公函、便函。1981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的种类有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发布有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文件。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修订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的种类有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的种类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除了公文的种类之外,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文种类在数量上要比当下少许多。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得以建立与完善,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财经管理的应用文种类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仅以张浩主编、蓝天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经济文书写作格式与范本》为例,其中所列举的经济应用文的种类就达到224种之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财经管理应用文的种类必定会越来越多,财经管理应用文的写作也必定要不断总结经验并继续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