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新时期诗歌
【导读】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经济的发展、视野的扩大让人们振奋不已,文坛上也同样如此。新的诗派逐渐形成,诗人们创造的喷泉也陆续打开。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派首推朦胧诗派,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的作品都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些诗人们大多经历过“文革”时期,因而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随后,新生代的力量也迅速发展,诗坛热闹非凡,天才诗人海子的昙花一现更是让人们陷入了惊叹。9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间,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散文化”现实,加速了诗歌“边缘化”的进程,也复杂化了诗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经济大潮对文化的冲击,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混乱也反映到了诗坛,从90年代诗歌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征象看,它确实在朝向写作、阅读的“圈子化”的方向转移。新诗虽然在坠落中努力寻求出路,但境遇却并不理想。因此,本节选取了朦胧诗派的一些代表人物的作品以及英年早逝的诗人海子的作品,从这些诗歌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当代诗歌的闪光之处。
【选文一】
回 答
北 岛
【作者简介】
北岛(1949—),本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中国新时期崛起的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朦胧诗派奠基者之一。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80年代末移居国外,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年4月
【评析】
北岛的诗以浓厚的感情色彩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很强的感染,也给诗坛带来了较大影响。北岛经历过十年浩劫,对一代青年在丑恶与虚假中受到的损害和欺骗的现实,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他深深理解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青年心灵的创伤,因而他的诗中留下了青年的苦闷、徘徊、激愤、反抗,以及思考与追求的心灵图画,留下了“一代人正在走过”的历史,留下了青年蹒跚而坚实的足迹,这就是北岛诗歌的主要内容。
《回答》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时,是那一时期最有个性的时代强音,是先觉者对“新的转机”的期待和呼唤,是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对现实的严肃“回答”。《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就总体特征而言,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在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阅读与鉴赏练习】
1.诗中出现了一连串的“我不相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把自己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之中。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诗人被认为是朦胧诗派的奠基者之一,请从这首诗歌中简要分析一下朦胧诗派突出的艺术特征。
【选文二】
双桅船
舒 婷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80年代前后,舒婷的诗歌在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评论界称她为“新诗潮”、“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以蕴含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情感特征受到评论界的肯定,她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独立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体生命的珍爱。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评析】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著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思,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阅读时要注意领悟这些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此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做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阅读与鉴赏练习】
1.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3.结合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神女峰》等诗歌,请对诗人传递给我们的新时代女性的爱情观试作分析。
【选文三】
亚洲铜
海 子
【作者简介】
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大扎撒》(未完成),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1]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2]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注释】
[1]作者注:“然而鸟及海水要飞向远方”。
[2]作者注:“像河流及中国人像鸽子像屈原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
【评析】
心灵在哭泣,躯体却要飞翔,这就是海子,这就是海子的诗歌——感伤的浪漫主义。《亚洲铜》写于1984年10月,是海子前期的重要作品。海子在这首诗的注释中,对“亚洲铜”的解释是“土地”“亚洲的黄土地像铜一样”。“亚洲铜”指的也许就是中国广袤的黄土地,但“亚洲”的背后回响着东方文明的悠久历程;“铜”更是鸣响着历史与传说的神圣延续,它是古代制造兵器、祭器和乐器的主要材料,比黄金还贵,是气势恢宏、悲壮崇高的代名词。“铜”奠定了这首诗抒情与述说的基调。作者关怀的是生命、土地和历史,是自然、艺术和诗歌,它们交织成大地上壮美的舞蹈,也使诗篇成为钟鼎轰鸣的颂歌。在这首诗中,强烈的动感使土地与生命合一,而升起的月亮则成就了诗歌的完满和美。在《亚洲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对死的一种诠释,不过,在诗人早期的诗歌里,死亡还并不是作为审美的对象进入海子的诗歌的。死只是一种符号,象征着生命的归宿。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他最后自杀时的全部的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
【阅读与鉴赏练习】
1.这首诗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其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3.海子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诗人,这首诗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死亡的态度,请试作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