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训拓展 口语交际的原则与要领
【知识短文】
一、社交口语常识
社交是泛指出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不仅指所有成员的数学总和、更重要的是指所有成员相互关系的总和。有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如家庭亲缘关系;有的关系则是伴随着人生的各个阶段,特别是随着各自生活范围的扩大、交往的拓展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如邻里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人们通过主动自觉的交往使抽象的潜在的社会关系清晰、明朗起来,对原有关系予以保持或调解,并建立和发展各种新的社会关系。而各种社会关系的维系、思想感情的交流以及信息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口头语言的媒介作用,因此应学会运用和驾驭社交口语以加强自身的社交能力。
为了提交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发挥口语交往功能,必须牢记以下四个原则。
(一)讲究文明,热情周到
路遇熟人主动招呼就会显得亲切;迟到者致歉,先到者也应主动应答、寒暄,场面气氛就会显得热烈,这些都会让人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温馨的人情味。再比如公车上一位小伙子给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这位妇女笑吟吟地点头道谢入座,还教孩子说:“宝宝,跟叔叔说‘谢谢’”,临下车时,她还不忘对让座的先生说声“谢谢”,这体现了她的周到、修养,让座的人心里也会感到十分温暖。
(二)以诚相待,恪守信用
人之交往贵在以诚相待,恪守信用,只有肝胆相照,赤诚相待,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三)把握好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各种特点给对方留下的最初印象。它决定了自己的印象是否为对方接受,是否受到欢迎。陌生人偶遇相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对方的认识。第一次接触以后,认为对方好则与之交往,进而建立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不想与之继续交往,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此乃人之常情。其次,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还是使对方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最好机会,许多人就常常凭着第一印象对彼此关系当场做出决断或者调整。再次,第一印象具有强烈的情感记忆效能.它往往能激起人的情感反应,令人记忆长久,历久弥新。这种记忆会因其美好或不快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好恶和亲疏反应,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持久影响。所以要努力把握好人际间初次交往,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
人际交往首先表现为语言交际。交际要有水平,言辞优雅、表达巧妙,以充分展示学识、修养、胸怀和智慧,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样的社交口语就为成功的交际奠定了基础。
【实例借鉴】
1949年3月25日,北京西苑机场,160多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响应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他们应中共中央的邀请来到了北平。
在叶剑英、彭真的陪同下,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和其他领导人,与前来欢迎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领袖和民主人士亲切会面。
他们中不少人在重庆时曾与毛泽东见过面,与周恩来打过交道。今天是故友重逢,百感交集。
“主席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甲申三百年祭》的作者郭沫若率先迎上来问候。
“沫若兄,重庆一别,又是三年多了。”毛泽东像遇到知音一样同他交谈起来:“你的史论、史记大有益于中国人民。那本李自成进北京为什么失败的小册子,使我们在胜利以后不骄傲自大,不重蹈覆辙,很有教育意义。这样的书,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我一定尽力而为!”郭沫若说着,随手朝旁边一指,介绍道:“这位是谭平山先生!”
“我们是老同事了。身体可好啊?”毛泽东手握着谭平山的手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里担任要职的共产党人就他们俩。当时谭平山任组织部长、农民部长,毛泽东任宣传部代部长。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参加了南昌起义。
“任潮老先生,你好啊!”周恩来将李济深引荐给毛泽东。
这是一位蓄着短须、中等身材、身穿呢料大衣的长者。毛泽东上前一把拉住了他的手说:“李老先生一生为国奔走,也为共产党帮了很多忙。”李济深欲鞠躬执礼,毛泽东示意拦住:“都是老朋友了,不必了罢。”
【点评】毛泽东同志常用这种拉关系的技巧接见民主人士,通过师生、故友的关系,往往是刚一见着面,没出两三句话,他就爽直地和盘托出其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在我们是老朋友的爽朗笑声中,气氛亲热了许多,使被接见者倍感亲切,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四)个性鲜明
社会交际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与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的多样性密切相关。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性格风趣幽默的人,就很容易将欢乐和活泼的气氛带到现场,使人际往来充满乐趣。
【实例借鉴】
英国前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时,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的演讲:“狗屎,垃圾!”把他的话贬得一钱不值。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大声地对骂:“你说的是“猪屎”,他又说“狗屎”,你又说“猪屎”,这样下去,不可能分胜负,而且你自己也很掉价,你演讲的心情会很糟糕。
而威尔森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面对狂呼着的捣乱者,报以微微一笑,然后平静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脏乱差的问题了。”那个捣乱者先是一愣,不知所措。一下子弄得哑口无言了,而威尔森却从窘境中解脱了出来。
【点评】交际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生窘迫、尴尬的局面,甚至会陷入僵局,弄僵关系,破坏大事。谈话者可以通过幽默风趣,化解→解脱→理解→和好,解脱窘境,融洽关系。
二、听、说要领
听别人说与说给别人听,是人们接收与传播信息、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经常性言语活动。成功的社会交际离不开有效的听和说。为了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增强听说的效果,就应该研究、揣摩听说要领。
(一)做有修养的倾听者
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倾听者,这是起码的社交礼仪常识,也是确保社交成功的必要途径。有些人首次交往就没给人留下好印象,他们自己也没能通过听人说话而获得什么帮助,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倾听所致。
一名有修养的倾听者,他是用耳、眼和心一同去听的,这样,他才能捕捉到说话者内心深处的东西和听话者想要的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反应。
1.内心专注,眼神交流
听别人说话时,不只是侧耳细听,眼睛也应注视着说话人,不时地点头示意,用“眼神”与之交流,这样获取信息的效率最高。这尤其适合于接待、询问等近距离的交流。决不能漫不经心,甚至于边听边做别的事情,这在对方看来显得不耐烦,体现了一个人修养的欠缺。
2.注意揣摩、理解、并随机插话
聆听他人讲话时,要注意揣摩、领会讲话者的意图,在恰到好处时插上适当的话语,以表示对说话人的理解、尊重,或对语言信息的关注,这样既可沟通认识、联络感情,也可为持续交流助兴。
(二)学会说话,适应交际要求
说话,不仅要把自己的意思清晰地说出来,而且要求说话得体,适应交际需要(包括说话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说得恰到好处。说话得体与否,要注意在交际现场、面对特定交际对象时言语行为的效果,有时要围绕话题,有时要设法转移话题。说话要有分寸感,既要考虑用什么话去“接”对方的话,又要考虑用什么话才能“引”出对方的话。在结束交谈时,还要考虑如何恰到好处地结束,并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话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对交际角色的把握
语言要适合自己和交际对象的身份。这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采用什么交际方式都应该注意的。对什么人说什么活,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交际中,尤其要注意自己与交际对象之间的辈分、亲疏、上下关系及性别差异,以及交际对象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心态、情绪等,努力做到对象明确,言语得体。
2.语言要适合交际环境
就是在庄重、庄严的场合不说轻佻话,喜庆场合不说倒霉活,正式场合不说玩笑话。
【听说实训的要求与内容】
一、实训目的
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及不足,通过训练,提高对人际交往原则与要领的认识。
二、实训要点
(一)准备工作
1.每人准备若干张白纸。
2.将熟悉的成员分成4~5人一个小组。
(二)具体操作
1.每人先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写在一张纸上:如随和宽容等。
2.请想象同学眼中的你,他们会用人际交往的哪些词来形容你,写在第二张纸上。
3.再想象一下老师眼中的你,他们会用哪些词来描述你交往的特点,写在第三张纸上。
4.在小组中讨论,将大家的全部描述随机放在一起(每张描述都不写姓名),每人轮流抽出一张,当众宣读,让大家猜想写的是谁?像不像?哪像?哪不像?
5.对自己不满意的交往特点,请组员帮助看看如何克服。
对写得比较准确的人,大家认同率比较高的人(比如三张纸上的内容都猜中是谁的)给予精神或礼物奖励。
最后,请大家谈谈这次练习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