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主体的修养与能力结构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稼轩词序》)。我国传统的写作学理论,一直强调学习写作应该从修身养气入手,而不能徒然疲劳憔悴于章句之间。他们认为,写作者的这种修养,应包括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襟怀、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见闻。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数量迅速增加,社会事务精细繁杂,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现实对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工作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应用文写作活动中,对写作主体的要求就包括修养和能力两个方面。
应用文写作主体种类虽多,但在写作修养与能力的总体要求上是一致的。不具备写作的修养与能力,就成不了好的写手,就出不了好的作品。写作修养与能力在应用文写作主体中起到核心与左右一切的作用,我们先用大视角审视其内涵。
所谓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经过长期学习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们后天锻炼所获得的。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在写作中不断提高修养,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人不可能天生就有写作修养,一切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目标。应用写作主体修养一般包括政治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知识修养等文化修养和心理修养、思维修养等。
一、应用文写作主体修养结构
1.写作主体的政治思想修养
应用文写作主体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修养,这种良好的政治思想修养是应用文写作主体合法从事写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写好应用文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公文与新闻写作。
(1)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应用写作者以个人名义写作,就要以一个好公民的形象,把握好政治观点;作为代国家行政机关言事,言文就必须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应用文内容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要有丰厚的理论修养。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修养。一个人缺少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有较强的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难以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
(3)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政策是人们进行有效工作的主要依据。写作主体工作能力的大小、写作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政策水平,即他对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法令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结合国家行政机关公务活动的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2.应用文写作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
应用文写作主体不仅要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而且应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用职业道德规范来塑造自己的人格,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去适应职业环境。
(1)要有服务的思想品质。许多应用文写作主体的工作比较特殊,为他人、为单位服务,需要写作主体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牢固的服务意识,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领导者、相关部门和群众服务。
(2)要有敬业的奉献精神。应用文写作主体,除了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工作对象服务之外,还要以理性的视角、积极的态度面对职业,开展工作,把自己的写作当作一种高尚的事业来看待,要有崇高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3)要有谦虚的处事风范。为单位写作者常接近领导,也常接近群众,在某种意义上是直接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人员。在领导者面前务必实事求是,认真思考、解释并真实地向领导反映群众提出的问题。在群众面前务必谦虚谨慎、稳重和蔼、平易近人,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4)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应用文写作主体大到公文草拟撰制、审核把关,小到纠正语病、错别字,务必谨严有序、不出差错;要高标准,严要求,谨慎细致,快捷高效,精益求精,确保应用文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5)要有廉洁的自律意识。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坚持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用党和国家的纪律和公务员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更要有廉洁自律意识。
3.写作主体的知识修养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蓬勃兴起,传统的与创新的管理在继承、发展、变化中会出现许多老问题和新情况,管理工作的方式、手段也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就要求写作主体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一名有着现代化复合型知识结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修养的全才。
(1)要有执政党的理论知识。应用写作影响巨大的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代表各级党与行政机关发言,用来指导、规范和落实工作的,理论性强是其一个重要特点。就必须符合国情,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应用文写作之中。
(2)要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从事应用写作者,还必须正确梳理和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令,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应用文中所反映和传达的信息,从内容到表达都应该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3)要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全部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既要对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学会储存,还要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吸纳,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要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应用文写作效率。
(4)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文件处理的专业知识。具备本学科、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就能深入了解和全面反映本单位的业务情况。具备文件处理的专业知识,就能深入了解和熟悉文件的制发要求以及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应用文写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要有比较全面的辅助知识。辅助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情报学、决策学、新闻学、统筹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要求主要针对公文写作主体,如果公文写作具备这些辅助知识,在写作公文时就能够开阔视野,扩大思路,得心应手。
4.写作主体的心理修养
为了写好应用文,应用文写作主体必须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心理修养对应用文写作活动有较大影响,一个人情绪状态、意志品质、沟通能力等会影响作品的质量。
(1)要有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包括:对应用文写作本身的兴趣,对应用文写作之外事物的兴趣。应用文写作主体具有广泛的兴趣,势必扩大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的接触面,从而对应用文写作当中碰到的诸多实际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2)要有坚强的意志。应用文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当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难;要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使大脑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3)要有创新的意识。特别在公文写作中,常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毛病,也是影响公文写作主体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大障碍。创新的意识来自多写、勤思。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笔”到文成,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4)要有理性的情感。应用写作主体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道德感等深刻而稳定的感情,要以理性的情绪客观处理写作中遇到的复杂情况。
(5)要有交际的智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与外界的事物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他人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自我封闭的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协调社会诸多关系的能力,锤炼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确保应用文写作目标的实现。
二、应用文写作主体能力结构
什么是能力?心理学认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在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任何活动都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才能顺利完成。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多种能力比较完备的综合,才能顺利进行。应用文写作主体能力一般包括观察能力、采集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1.观察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老舍先生也说过:“学东西要观察,要总结,要想。”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指出:“作家务必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应用文写作同样需要具有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强弱是能否写好应用文的重要因素。
观察是受思维影响的、主动的、自觉的感知活动,是人们对外界物体或现象的整体的一种直接反映。观察以视觉、听觉活动为主,视觉、听觉是人的高级感觉器官,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通过视觉、听觉而得到。观察同一般的走马观花不同,它是在思维支配下的知觉活动,写作主体在观察中力图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与本质。恩格斯指出:“鹰比人看得远得多,可是人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可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物件的特定标志的嗅味的百分之一。”(2)人的观察区别于动物,就在于观察是与思维相联系着的。
现代生活有许多现象需要观察,才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反映事情的真。上级出台政策要深入基层调研,要听民生心声,要看实际状况。要写新闻、发议论、作总结都要坚持深入实际,要获取第一手材料。
应用文写作主体要培养观察能力,养成其良好的习惯,就要有自觉性与恒心。所谓自觉性,就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主动留心观察外界事物,把观察当作自觉的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契诃夫曾说过:“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为第二天性了。”(3)有恒心,就是要持之以恒,长期、持久地坚持自己的观察活动,长期坚持自觉观察的习惯。科学工作者为了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史,往往要观察数年甚至几十年(昆虫世界就用了二十年),美国科学家为了研究蝉的生活史,曾把它的幼虫饲养了14年,详细观察它的生长发育状况。毛泽东在中国大革命时期就经常到农村实地观察,写出许多重要的考察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例。考察能促进人的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毛泽东在这份报告中说:“能够带来新发现的革命胆识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能力,它尤其需要一种独立精神和一种判断能力,前者使人足以摆脱流俗观念的影响,而后者则使人透过表面的现象,抓住潜藏的事实。”就是毛泽东以非凡革命胆识写就的经典著作,毛泽东在报告中所体现出的独立精神和判断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2.感受能力
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它是由单一的感觉向综合的知觉发展的心理过程,既包含特定的情感体验因素,也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感受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应用文写作中同样重要。应用文写作更需要生活与工作感受,一个没有在本学科、本单位有切身感受的人,怎能写好专业性的应用文。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一个环境不熟悉,生活没体验,怎能写出符合实际、得体的工作方案与管理制度。
观察是写作的前奏,感受是写作的开端。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先生曾经说过,“写好,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工作中职工表现的一些行为就会引起领导的感受,就可能产生新的规定,职工中流露一些言论就可能成为单位统一思想,促进生产的一次活动的开展,就会诞生许多活动文件与文章。
一个作家感受能力提高了,更多表现在情感和情绪上,如面对同一轮圆月,有人感受到的是思乡之情,有人感受到的是祖国的统一,有人体味到的是爱情的甜蜜,有人想到的是古,有人想到的是今。激发你的感受是愉悦的,你写出的作品就是乐观的;感受是沉重的,作品的氛围肯定是低沉的。
一个文字工作者感受能力提高了,更多表现在理性与冷静上。一个单位纪律涣散,工作没有成效,有人会想到从管理制度抓起,有人会从整顿思想与工作作风抓起,有人想到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人想到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等等。所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体验往往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独特的感悟能力是写作者的可贵品格。培养独特的感悟能力,先要求写作主体主动、自觉,有选择地、深入地感受生活。古人很重视对事物的独特感悟。陆机在《文赋》中曰:“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衍义,亦虽喜欢而必捐。”意思是说,即使出于本人的创意,仍要戒惧此前有无先例,假使发明相同,降入别人窠臼,宁肯割喜欢也在所不惜。这里“以织喻文”,也是强调要有独特感受,不要步他人后尘。
3.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写作思维是写作主体在感知的基础上推理、判断、加工、提炼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类独有的智能,正是依赖思维这一特殊的心理功能,才能把观察、感受到的万事万物进行分析、提炼,把零星、分散的材料进行综合、改造,并借助语言作媒介进入写作活动,最终形成文章。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与语言不可分离的特征。思维在写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思维贯穿于整个写作活动之中。作者从观察事物、摄取外界信息或阅读、检索、靠集材料开始,思维活动就已经渗透其中了。而进入写作构思,思维活动最为活跃、集中。而表达,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的表述过程,同样要受思维的调控与支配。写作中的“物”、“意”、“文”的双重转化都要依赖思维活动才得以进行。
第二,写作需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人类的思维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这是一种理性思维。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它依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细胞,它的基本运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这种思维的逻辑性特别突出,讲究严密、严谨。应用文便属于此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写作中的思维方式也是多向的,相互交叉的,相互联系和沟通的。理论文章、应用文、说明文的写作,以逻辑思维为主,其中也含有形象思维;而文学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同时也贯穿着逻辑思维的轨迹,不能离开逻辑思维的指导与配合。
应用写作主体思维能力提高要加以培养与锻炼。
第一,锻炼思维的能动性。思维离不开社会实践,它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客观外物给主体输送各种感性材料,这是主体进入思维的物质基础。作者必须主动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材料,而对这些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归纳、综合,都要依赖于思维的能动机能的发挥。
第二,学习多种思维方法。写作中的思维是多维多向的,是多种思维方法的交叉运用,要顺利完成写作活动,写出高质量、有水平的文章,必须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学会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从现象向本质深入认识的过程,或者说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势,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4)分析是在研究个别属性中找出本质属性。综合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联系、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把握整体规律的思维方法。比如写调查报告,既要对调查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作考察,分析其情况、特点、问题,同时又要在此基础上作综合考察以作出全面、整体的判断,揭示其规律。这两种思维方法既互为前提,又互为渗透。
学会归纳与概括。归纳是从特殊事实中认识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比如写总结、调查报告,先要根据目的搜集大量材料,然后要对分散、零星的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将问题理出来。概括是透过表面现象和繁复的材料,去掉偶然因素、细小枝节,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人们对复杂繁琐的事物的认识需要概括,把它抽象成理性的概念。比如写调查报告,把材料分类归纳之后,要从中提炼出观点来,这就需要概括。在理论文章和科技写作中,这两种思维方法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学会求异。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式,锐意求新,往往提出新观点,寻找新角度,不落俗套,不走老路。求异思维促使写作者在发展规划文件中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在总结中提炼新经验、新感受。
4.表达能力
表达是主体思维的成果借助语言文字反映出来,并构成文章的一种行为。写作主体通过对客观外物的观察、感受、理解等心理过程,经过采集、构思这样两个阶段,形成思维的成果并存留于大脑之中,成为一种“内隐”状态,它最终转化为文章,需要一个“外化”的过程,这就是表达。即用语言文字作媒介,将思维的这种呈“内隐”状态的成果物态化。没有这种“外化”,思维的成果就无法表现出来,也就无法转化成文章。文学家运用语言文字,成就文学作品;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成就应用文。所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关系并影响写作的表达,但丁在《论俗语》一文中打过一个比方:“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5)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对于表达的重要作用。
应用文写作主体的表达能力提高非下工夫培养不可。
第一,要学会“打腹稿”。打腹稿就是孕育内隐语言。心理学认为:语言分为两大类,一是表达语言,又称外部语言;一是内隐语言,又称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主体在思维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具有随意性、模糊性,而又有内含丰富的特点。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具有定型化、条理性、超时空性等特点。提高表达能力,其一在训练内隐语言的孕育,其二在培养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能力。内部语言是外部语言的胚胎,首先要反复、认真推敲、调理、组织内部语言,尽量使呈模糊状态的“意”比较明晰、准确而又有条理。
第二,坚持多读勤写。阅读是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多看多写,勤学苦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前者说的是多练,后者讲的是多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虽无法将现代应用文写作练就到“操千曲”、“观千剑”的要求,但尽量多读一些范文,多写一些习作,却是必要的。特别是阅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与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稿,可以从中学习、借鉴表达的经验、方法和技巧。阅读范文,我国古代有“《文选》烂,秀才半”,“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科学地道出了古人学习表达的经验。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自己的读书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6)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阅读对于学习表达之重要。大凡优秀的文章本身,都在告诉读者,文章该怎么写,怎么表达,只有多读、熟读名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才能学到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勤写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表达作为一种能力,必须要通过写作实践、写作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古谚说,读十遍不如做一遍。清人唐彪云:“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籍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工夫,其益相去远也。”表达的方法、技巧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去摸索、去学习,才领会得深刻。老舍说得好:“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这是古今中外大家的共识。
应用文写作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基本规律,也决定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途径,这就是:在注意知识的积累、理论的提高和道德品行的修养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各类文体知识;同时通过对范文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多练勤写、反复修改和持之以恒的躬行实践,逐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
【注释】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444。
(2)转引自《现代写作原理》(上),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
(3)见《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638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2页。
(5)见《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70页。
(6)《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