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主体的写作心理状态
写作是人的脑力劳动,人在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都有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健全的心理状态,是搞好写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尽管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应用文研究,对写作主体的写作心理研究则很少有人问津。我们可以从写作心理学中,寻找和研究应用文写作时的心态问题,为写作主体用最佳写作心态,写出得体有价的应用文提供有益的借鉴。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是两种心态,所以,心态决定走向。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就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着宝马一样发牢骚。”这是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心态的重要。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有一句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既是他的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也是检验我们心态好不好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在1900年《别诸弟》一诗中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不由天,就是由自己心态、努力决定了。此句道破了写作的秘诀,确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心态。心态好,往往事半功倍,甚至一举奏效,大功告成;心态不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完全失败。
应用文写作是为了处理公私事务,人们都会为自己的事心甘情愿地去做,去写。为公事愿干不愿干都由不得你,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十分可贵。
一、保持一颗安静心
在单位做文字秘书,或为文稿的执笔人,会遇到写作不同的文稿,会遇到对文稿要求不同的审稿人,会遇到个人不同的情绪状态,怎么办?要练就一颗安静心。
以“静”带“动”。安静乐思,思绪就会飞,心有浮躁,就理不清思路。即使许多感人肺腑的美文,也是在沉静下来,感情纯粹的时候,兴之所至,将情绪一泻千里,“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应用文需要理性,需要逻辑,让思想“动”起来,有一主题贯穿其中;让思路流动起来,有一个清晰走向。善于集中思想能促进“动”、“静”自由转换,这种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就的。
“动”中求“静”。文字工作者的职业是一个“动态”的职业。工作内容总是随着单位中心工作的变化而变化着;工作地点和环境会随着服务工作的性质,时常东奔西跑;从时间的要求上来看,有时急如星火,有时在嘈杂的现场要“立马可待”等等,但写作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因此,文字工作者必须学会“动”中求“静”,写出佳作。
二、树立写作自信心
在单位写作时,作者常有心理障碍,怕领导不满意,怕阅读者认为水平不高,常处在不自信中。其实,执笔三分主,只有树立长久的自信心,就会越写越好,越写越有个性。
由“小心”到“放胆”。人自信首先要做到“小心”,小心内涵很丰富,要吃准写作意图,了解写作受体;要号准“思想脉”,尤其对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要吃透、学懂、弄通;同时对所用素材要小心谨慎地核实清楚,力避失真、失误。所谓“放胆”,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放下一切不良的心理包袱,必须充满自信,因为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你的写作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迸发出火花,迸发出事先没有想到的精彩观点和精彩语言,你的写作才有可能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内在的诉求和精神享受。
由“放胆”再到“小心”。放胆是有序的,有根基的,一个没有比较过硬写作能力的人,放胆只能成为胡言。这一个“小心”是指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自己的作品,进行一遍遍的修改,一字字地推敲,这一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加工阶段,但这却是文字工作者写作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阶段。
三、永葆写作进取心
在单位写作很有规律,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都有一套常规,按既定的原则办,何时做什么,何时准备什么的文稿,都是可预见的。作为写作主体就要积极主动做好准备,写好文稿,有着一颗进取心。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的进取心越大,欲望也就愈强烈,目标谋取就愈靠近。正如同弓拉得愈满,箭头就飞得愈远一样。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又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愿望力量,必然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写作由“生”到“熟”。应用文写作由于工作环境、工作类别等不同,就有一个写作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进取的过程。老舍说过: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企事业单位写作,容易使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有人认为今年所写计划与去年变化不大,略加修改即可;今年总结也可照去年套用;上级的文件要贯彻就按惯例照抄,略有补充就行。这样写作心态是消极的,不进取的。文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勤练常思,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写作由“熟”到“新”。人们常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这就是进取心的表现。应用文虽在格式上有约束,但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弹性;在写作的思路上、选择的角度上有极大空间。就是国家公文规定的文种,也与时俱进,内容有增删,格式有变化。应用文写作不能变成死板写作,要有新的突破。毛泽东许多讲话稿语言就极具感染力,表达十分丰富。古代许多策论、献言也达到语言生动,我们不要一提到应用文,尤其公文与事务文就板起面孔,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写作本来就是写作主体的主观意愿,作品是每个人思维后产生的语言结晶,更是阅读者从此吸纳不尽的精神财富。写作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再到我爱写的最佳的心态。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知之,乐知之不如好知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