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阅读学习策略
较强的阅读能力一直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并能加以运用的复杂心理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智能活动,是人类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英语阅读是获得信息和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和扩大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
近三十年来,国外阅读理论的研究硕果累累,很多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直接指导作用。
首先是多层次因素理论,它由霍姆斯(Holmes)首先提出,之后由他与辛格(Singer)等人加以扩展丰富。这一理论是一种综合模式,它以测试的统计结果证实了阅读过程包含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阅读行为本身可以分为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能力可以细分为:智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等)、对词语关系的领悟能力、对词语在上下文中含义的掌握、每次目光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其他因素,如:求知欲、持续能力、阅读环境、推理、判断、归纳能力等。阅读速度可以细分为对词义的掌握、分辨词汇的能力、辨认词语时目光幅度和其他因素,如:根据上下文猜词能力、对不同文体结构的知识、基本阅读技能等。
其次是信息处理阅读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是高夫(Cough)的线型模式和LaBerge与Samuels(1974)的信息自动处理模式。他们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深刻地探讨了阅读过程。高夫的线型模式试图尽量精确地描述一秒钟之内的阅读过程,他分析了一秒钟内阅读过程中的每一步,记录了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此项研究充分证实了单词辨认速度的重要性。他认为熟练读者的标志是准确流利迅速地辨认单词的能力。LaBerge和Samuels(1974)的信息自动处理模式强调阅读过程中注意力的作用,并且将注意力与信息处理的每一个阶段联系起来。这种理论对日常阅读教学最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识读文字语言时的语感。课外阅读指导就是专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其特殊目的之一就是培养阅读文字语言的语感。
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不仅仅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传递的过程,而且高层次同样也可以影响低层次。Rumelhart用生活中的实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由复杂到简单地得到处理,这同样是处理输入信息不可分割的过程之一。他同时强调文字意义与语境并非是被动的符号,而是通过读者加以再创造的。
最后,以马修森(Mathewson)、伦泽(Lunzer)和加德纳(Gardner)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社会交际的角度探讨阅读过程。他们将阅读过程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把读者(和作者)的知识、个人经历、主观态度及情绪考虑进去。他们认为情感的成分既影响作出阅读的决定,又影响阅读过程。阅读不仅涉及身体的适应活动、注意力及理解,还涉及回忆、思索及应用所读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尝试适当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阅读策略并不完全等同于阅读技巧。广义的阅读策略包含阅读技巧,但阅读技巧只是阅读策略的一部分。阅读策略适合所有的阅读,而阅读技巧可能仅适用于某一门考试或某一类阅读。全球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学习策略是有效的。当然,有效不等于万灵。所以,如果英语水平中等偏下,首先应该提高语言能力,辅之以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策略,这样英语阅读进步就快些。例如,可以练习如何寻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对于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学习者,在继续加强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多种阅读学习策略,使自己的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阅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关键字词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题归纳策略、精读四步法策略、词义猜测策略、略读策略、速读策略和预测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