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并和移动

合并和移动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2.2 合并和移动一、中心语移动所谓的中心语移动指短语结构的中心语的移动,包括“V-to-v”移动、“V-to-I”移动、“I-to-C”移动等。最简方案的操作中合并和移动可以同时进行,没有必要等到所有的合并结束后才进行。

0.2.2 合并和移动

一、中心语移动

所谓的中心语移动(head movement)指短语结构的中心语的移动,包括“V-to-v”移动、“V-to-I”移动、“I-to-C”移动等。对于“V-to-v”移动,例(20)b就是一个例子。例(22)b是“I-to-C”移动的例子。下面再举一个“V-to-I”的例子。

英语中“V-to-I”的中心语移动在早期即莎士比亚时期非常多,而现代英语中已经很不常见了(参见Radford,1997)。早期英语中有例(23)a这样的否定句,它的结构如(24)a所示。既然有“V-to-I”的中心语移动,也有“I-to-C”的移动,可以预见应该有“V-to-I-to-C”的移动。确实如此,例(23)b的否定疑问句的生成方式如(24)b所示。

(23) a He hear not that. (他没听见那件事。)

   b Know you not the cause? (你不知道原因吗?)

(24) a

img6

b

img7

(24)b的生成过程是一个中心语循环移动(cyclic movement),V先移动到I,再由I移动到C,不能直接由V移动到C。因为中心语移动要遵循中心语移动限制条件(Head Movement Constraint,HMC)(Travis,1984),即中心语移动必须依次进行,不能跳过一个核心。

二、合并和移动

生成语法理论认为句子的生成是通过“合并(merge)”、“移动(move)”的操作手段由底向上逐渐进行的。早期的理论认为移动操作必须在所有合并操作结束之后才能进行,即整个树形图完全长成以后,才能进行移位操作。例如按照早期的理论,上面例(24)b中的移动就必须在所有合并到CP结束后才能进行。但最新的理论模型认为,移动操作没有必要等到所有合并结束(参见Hornstein等,2004),在由底向上的合并过程中,可以一边合并,一边移动。例如(24)b中的“v-to-I”移动,就在合并进行到IP时操作的,没有必要等合并到CP的层次才进行。

早期的移动理论认为,移动的成分移走后,在原来位置留下语迹(trace)。通过同标(index)把移走的成分和原来的语迹联系起来。例如(24)中的成分移走以后就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为了考虑整个语法系统的最简性和科学性,后来的生成语法理论已经摒弃了原先的语迹和同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移动(move)和拷贝(copy)理论(3)。某个成分移动的过程是拷贝了该成分,然后移动这个拷贝的过程。一个拷贝移走后原来的位置留下的也是一个拷贝。两个拷贝之间形成一个语链(chain)。构成语链的成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一个整体(4)。在句法生成过程结束后由于线性输出(linearization)的原因删除一个拷贝。以(22)a为例,在新的理论模型中,原来的语迹t的位置分别是一个拷贝you和read,结构如(25)。

(25)

img8

句法树中有两个拷贝,在整个句子从树形图形式到线性形式输出过程中,为了避免生成“You will you read read that book.”这样的错误的表层形式,会删掉后面的拷贝“you”和“read”。(线性化输出的详细讨论参见Nunes,2004) 但在实际的语言中,也有在句子的表层形式仍然保留两个拷贝的情况,汉语中的重动句就是一个例子。第三章讨论重动句的时候,会有更加详细的说明。

三、本书图形格式说明

IP和CP是常规句子投射。本书涉及的汉语句子中也都包含了这两层投射,并且句子主语从Spec vP位置到Spec IP位置的移动是为取得主格,动词V由v位置移动到I的位置是为了核查时态的特征。因为汉语表示I的成分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所以从表面形式上来看,这两种移动对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形态及顺序都没有改变,如例(26)所示。

(26) 张三读书。

img9

该例子中“张三”由Spec vP位置移动到Spec IP 位置,取得主格,“读”由v的位置移动到I的位置,核查时态的特征。但是vP内部“张三”和“读”的顺序在移动到IP后顺序仍然是“张三读”,所以这两种常规移动不改变句子的主谓顺序。因此,为了简洁起见,本书中的树形图都略去了CP和IP层的投射。主要讨论都集中在vP以下部分,对到IP和CP层面的移动都不再作无关的说明;并且凡是涉及移动的成分都没有保留语迹;为了版面清爽,也没有画出删除线,只对移动的成分用箭头标出了移动的方向和位置。

最简方案的操作中合并和移动可以同时进行,没有必要等到所有的合并结束后才进行。因此,没有所谓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本书的假设不是先有一棵空的框架树,然后再在每个分支上填充一定的句法成分形成深层结构,再通过移动生成表层结构。最简方案的框架中,是假设这个树形图是从下面一层层投射移动生成的,每投射和移动的过程都是生成整个句子的中间状态,最终生成一个句子,无所谓深层和表层的说法。不过本书在叙述时,为了表述方便和说清楚移动的前后变化,有时候还是会采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