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
一、破题
为富不仁,语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现在通常理解为凭借或者为了财富而不择手段。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都只是极少部分人的不良行为。我们今天将这些不良行为曝光,是想起到警示作用,告诫世人应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概念
不仁:不仁慈,不道德。
为富不仁即为凭借财富而不仁。
为贫不仁即为依仗贫穷而不仁。
更可怕:破坏力更大,影响更广泛深远。
三、逻辑
为富不仁从方式手段上来讲比为贫不仁更多更复杂,从负面影响上来讲更深远更广泛,所以更可怕。
1.为贫的不仁行为,为富都可以做,为富的不仁行为,为贫很多无法办到。不仁之后,为富者有更多资源可用于逃避惩罚。
2.两者共有的不仁行为,为富比为贫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3.有些为贫不仁是由于为富不仁的影响而导致。
由此可见,无论从同种行为的破坏力还是从整体的影响力来看,为富不仁都比为贫不仁更可怕。
四、论证
1.国家的为富不仁比国家的为贫不仁更可怕。
国家的为富不仁对国际安全和稳定的破坏力远强于国家的为贫不仁,他们可以做到影响、控制甚至颠覆其他国家。其影响可遍及所在地区甚至全球,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2.为富不仁的组织(集团、公司、团伙)比为贫不仁的组织更可怕。
为富不仁的组织诸如贩毒团伙、军火贩卖集团、洗黑钱组织等等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比为贫不仁的小团伙大得多。同时,这些为富不仁的组织也招引甚至胁迫一些穷人加入,增多了为贫不仁。
3.为富不仁的个人比为贫不仁的个人更可怕。
为富的人因为掌握大量财富,故而不仁的行为从方式手段上比穷人更为丰富。加上富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将会造成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
五、对方立论预估
1.对方认为穷人数量较多,处于社会底层,犯罪率较高,从而得出结论。
反驳:从数量上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即便为贫不仁从数量上比为富不仁多,也不能说明其影响更可怕。
2.对方认为为贫不仁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缺失,反映的心态更可怕。
反驳:首先声明国家正在对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同时,如果说为贫不仁反映了不甘于贫穷的心态,那么为富不仁则反映了人性中贪得无厌的一面,更可怕。
3.对方从常见问题(例如抢座位、不排队等)入手,论证做这些不道德行为的大多数是教育程度不高的贫者,他们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反驳:富人也会做类似行为,这种不仁与贫富没有必然联系。同时,如果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会做这些不仁行为,同等心态下,富有的时候将会更加不仁,更可怕。
4.对方可能对为富和为贫分层次讨论,例如物质、知识、精神、道德等层面。
反驳:知识层面也是为富不仁比为贫不仁更可怕,例如高科技犯罪等等。道德上只存在为贫不仁,不存在为富不仁,因为道德上富有的人不会不仁。而且物质上的为富不仁可能同时是精神或道德上的为贫不仁,很难比较哪个更可怕。
六、价值升华方向
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的可怕,告诫世人无论为富还是为贫都应该仁爱。
七、战术安排
陈词阶段,我方将从国家、集团和个人三个方面比较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同时强调比较应在同类型或同层次进行。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将使用为富不仁的实例跟对方为贫不仁的实例进行对比,证明我方观点。同时,按照对方的逻辑,如果为贫不仁更可怕的话,那是不是应该让为贫不仁的都富起来变成为富不仁,这样就降低可怕程度了。
八、论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学生还贷问题。
同类型不仁行为的比较,学生不还助学贷款和富人不还银行贷款哪个更可怕。对方可能会认为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所以他们不仁的话会更可怕。但是富人未必不是未来的希望,而且之所以认为未来的希望不仁可怕恰恰是因为担心他们将来富了之后继续为富不仁,正是基于为富不仁更可怕的心理,才有此结论。
学生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不还贷款的原因有很多,对方怎么能够不做调查,就给学生扣上“不仁”的大帽子呢?
2.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所代表的心态问题。
两者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恶的一面,但是为贫不仁更多反映了人迫于生活压力而无奈地选择了不仁的道路,而为富不仁则一定是反映了贪得无厌,为了利益而不顾他人死活的可怕心理。
3.解决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
对方可能会说,为贫不仁不容易根治,所以更可怕。对于这一点,我方将予以归谬,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要解决为贫不仁,就是要让他们富起来,变成为富不仁,再治理为富不仁就可以了。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价值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